三国最经典的几个情节(真实反映三国历史)(1)

自序

三国鼎立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三国时期的军事,金戈铁马,气势壮阔;三国时期的经济,变革重大,承先启后;三国时期的外交,纵横捭阖,奇峰迭出;三国时期的人物,英雄辈出,业绩昭著。特别是三国人物,三国故事,自宋元以来由于平话、戏剧、小说的传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可见三国故事影响之深。由于三国鼎立,“人谋”规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三国时期人物的复杂关系,他们的智慧谋略,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受到很多启发。这就是三国故事历久不衰,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有人把三国谋略用于市场竞争,引入管理思维,获得成功,更增添了三国故事的活力。

人们熟知三国历史,大多来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演史小说,演史情节多有虚构,但它又不同于时下的一些戏说电视剧,任情所为。《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演说还是比较严肃的,它的虚构多为夸张,或张冠李戴,移甲作乙;或遥情想象,补充细节,很有分寸。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以及本书正说历史的关系,提出以下看法,以供参考。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演义》,为了顺口,流传中去了一个“志”字。《三国演义》是一部成功的演史小说。演史小说,目的是普及历史,要人们记住历史,敬畏历史,给人以借鉴,宣扬某种精神。演史小说的前身,多是宋元平话。宋代积贫积弱,外患严重,统治者醉生梦死。有识之士,以平话戏曲宣传历史知识,唤醒民众,居安思危。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有借鉴的实际意义。但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完整,往往有细节的虚构,并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以突出作者所要宣扬的精神。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曹操是权奸的化身,这几个人物虚构较多。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现在有人做了文本对照的计量分析,有63%言之有据。《三国演义》半文半白,许多段落在《三国志》中可以找到。诸葛亮等几个人物的细节虚构,占了《三国演义》虚构的一多半。如果进一步做分层次的计量分析,那《三国演义》就不是七实三虚,而是八实二虚,即80%以上的描写有史实根据。可以说细节虚,主线实;枝叶虚,主干实。因此,我们要极力避免两种偏向。一是研究《三国演义》,不能不重视历史,要研究历史,对照历史。如果不懂历史,又不肯下功夫,往往以“虚构”二字涵盖一切,可以说带有这种偏向的研究,就是在“虚构”中研究,所做的艺术分析,也自然是“虚构”的分析,使读者不得要领。反过来,另一种偏向,研究历史,正说历史。也不能不研究《三国演义》的艺术虚构,否则会把《三国演义》看成戏说历史。正说三国历史,就要处处批《三国演义》,同样是一个大错误。

此外,对于《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情节的虚构,还需要做进一步分析。以诸葛亮为例,他的出场是刘备三请诸葛亮。《三国志》记载只有“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而《三国演义》竟用重笔描写,在第三十七回和三十八回两个回目中,从年底到来年的阳春三月,“凡三往”,洋洋洒洒五六千字,许多情节都为虚构。特别是刘备最后见诸葛亮,不仅“斋戒三日,熏沐更衣”而往,而且到了草堂,见诸葛亮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于是“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刘备立等达数小时之久。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刘备礼贤之诚,又烘托了诸葛亮的不凡,真是一箭双雕,生动地再现了君臣相遇,鱼水情深的场景。实际生活似乎不大可能如此,但这一改天换地的君臣相遇,如此这般才能见其不同凡响,使人深信不疑。由于“凡三往,乃见”这一大前提史实是真实的,其中的细节描写不过是遥情想象,这等虚构,不是子虚,而恰恰是补充了史实,因此,它不是虚构,而是艺术真实,补充了被史料省略了的实际上理应发生的事实,只是略显夸张而已。再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也是遥情想象。诸葛亮过江谈判,说...

小说家创作,因文生事,即按情节发展编造故事;历史学家创作,以文运事,即用文学之笔写实有之事,二者完全是两回事。但在操作中却有交叉,以及难点、盲点,掌握分寸就是大手笔。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兼有史笔与文笔之长,章学诚七实三虚的直感,可为定评。罗贯中以讲史为主,以警世为用,所以读《三国演义》,不带几分历史眼光,以戏说观之,则不得要领。同理,正说三国,如果以《三国演义》为靶子,以戏说眼光看演义,同样犯错误。

我爱好三国史,做过一些研究,写了几本书,有《三国史研究》、《三国史》、《三国人物新传》等。《三国史研究》1988年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初版,2003年在华文出版社再版。这是一本论文集,评述了三国时期的一些重大史事与人物,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书的写作是华文出版社杜海泓同志提出的课题,建议我按照“正说历史帝王故事”的通俗形式,说一说三国十二帝,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三国历史、三国人物太有意思,许许多多层面、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非常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因为那是一个人们拼争的时代,许多人生哲理,与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所呈现的人生似曾相识,所以昨天的人生,可以为今天的人生提供借鉴和启迪。善读历史,就能感悟人生。我希望人们从三国人物中读出你的精彩人生。我的笔力有限,可能表达得不那么完美,读书也是一种创作,我的讲述权作抛砖引玉,诱发出读者你自己的创作吧!

基于上述构想,所以本书三国十二帝,着重不是三国演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曹、孙、刘三家何以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由弱变强,取得胜利。因此,作为三国人物,当以三方创业之主为中心内容。曹操虽然只是做了周文王,他没有直接篡汉建立魏国,曹操称魏武帝是曹丕篡汉后追尊的,但曹操才是魏国的真正奠基人,所以本书把魏武帝曹操列入十二帝,此乃仿效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项羽、吕太后立本纪之例,重实录,这才是历史的真实。讲三国鼎立,舍去曹操,那是不可想象的。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部金戈铁马、异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以及三方的谋臣武将,个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般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实现一统天下的壮志,但又全都是失败的英雄,三分归一成就了司马氏。话说三国,到了结局不免是一曲挽歌。《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说得妙极了,正可以借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歌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书2006年在华文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的关注。台湾知本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刘灿荣社长引进本书在宝岛出版,笔者欣然表示同意,这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希望本书也能得到台湾大众的喜欢和批评。本书地图为南京三江学院许盘清提供,人物画像为桂林工学院艺术设计系青年教师刘坚提供。本书纪年采用双重法,纪年用公元,用阿拉伯数字,月份仍依历史记载用汉字大写,表示中国农历纪年的月份,特此说明。历史已翻过十八年,现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亢博剑社长建议重版此书,由编辑吴素莲细读审阅,提高了本书质量。借本书出版之际,表示衷心感谢!

作 者

2018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