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这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4月19日所写的一首诗。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

牢骚太盛防肠断打四字成语(牢骚太盛防肠断)(1)

毛泽东执笔《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主席写这首诗的时间是新中国即将要诞生的时刻,正是千头万绪,百事待理,忙得不可开交。在1949年的2月,毛泽东电邀柳亚子这位著名民主人士、爱国诗人,从香港来北京,筹备新政协,共商建国大计。

柳亚子先生于2月28日欣然北上,辗转于3月18日抵达北京。同月25日,毛泽东也从石家庄飞抵北京,柳亚子与其他一些民主人士同赴西苑机场迎接。当晚,毛主席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了他们。

柳亚子因觉受到敬重, 当晚异常高兴,即席赋诗三首。可没有几天,他又不高兴了,觉得对他安置不妥善,礼遇规格不太高,总之埋怨对他重视不够,而他作为老一代有影响的大文人并非浪得虚名,是有超群学识及才华的,而且为革命还出过力,或许他还懂一些谶纬学。他1926年在广州曾为畲代英献计,以非常手段除掉蒋介石以免后患,但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恽代英不同意。于是他又与毛泽东上茶楼细谈。毛泽东的看法与络代英是一致的,而且认为如此做会损害国共合作。柳亚子当场作出预言:你们不听我的话,将来是要上当的。

牢骚太盛防肠断打四字成语(牢骚太盛防肠断)(2)

柳亚子

由于上述情况,柳亚子怀着郁闷的心情写了《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七律诗以发心中牢骚,明确表示给他的政治地位及物质待遇与自己不相称,而且最后说要归隐家乡去做隐士。西那时毛主席刚到北京才4天,|新中国马上又要成立,事情之繁重、头绪之万千,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但毛主席仍抽出时间,在读完其诗后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对柳亚子的生活问题作妥帖安排,让他马上从东交民巷六国饭店迁入颐和园内居住。

4月29日,毛主席又作此和诗,委婉地对柳亚子进行了劝诫。5月1日下午,毛主席又亲自去颐和园拜访柳亚子,并与他信步长廊,泛舟昆明湖,作恳切的长谈。5月5日,即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的纪念日,毛主席又偕柳亚子赴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的衣冠冢并合影留念,随后挽柳亚子夫妇去自己寓所共进午餐。在毛主席的关心下,柳亚子的思想有了转变,不闹情绪了,从此定居北京,愉快地工作。

这首诗深得酬答之体,它不仅是与柳亚子之间的私人唱和,也极好地反映了毛主席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及策略。通过回忆与柳亚子先生交往的往事和对柳亚子先生的劝勉,表现了一代领袖以诚相待,对民主人士十分关心并委以重用的态度,同时还以诗之技艺向柳亚子诠释了更深的人生哲理。此诗不同于受革命事件的激发或对革命事业的回顾而发的感慨,所以起首不必突兀着笔,中间不用翻腾挥毫,收处不用逸宕用墨,而是通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娓娓道来,仿佛是与老朋友之间促膝谈心。

牢骚太盛防肠断打四字成语(牢骚太盛防肠断)(3)

毛泽东

此诗首联回忆了两人的友谊。作者借用柳亚子重庆赠诗中“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的说法,唤起对方美好的回忆,激发起当年的革命热情。作者追述历史上的交往,通过具体细节的叙述,说明作者对柳亚子印象深刻,两人友谊“难忘”,显得格外亲切。

颔联写今日重逢。“还旧国” 与“读华章”用流水对法,自然流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距上次离开北京三十一年了,这期间沧海变桑田,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简单的时间性概念,寄托了作者的无限感慨。这时,作者以领袖地位,以“赶考者”的谦虚谨慎态度,再次进入北京,与参加新中国建设的老朋友重逢,两人不仅在政治上再度合作,而且不同常人的是继续以诗词相交,其言甚欢。

颈联紧承“华章”,针对柳亚子的诗意,“牢骚太盛”与“风物长宜”又是用流水对法,自然生发,直达诗境的顶峰。柳亚子的牢骚发端于对生活待遇条件的不满,是个小牢骚;所以,他的归隐想法表现了旧知识分子具有代表性的狭隘脆弱的一面。于是,作者以一个伟大领袖的非凡气度,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上,依托于共产主义人生观,劝诚柳亚子先生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要持正确的方法,而且要“放眼量”,不仅看到现在,也要看到未来;不仅看到自己,也要看到国家。此两句,表现了作者对老朋友深切的体恤和关注,但写来却是风华有致,意蕴深远,似平易婉转,而寓意深刻。

尾联引出“昆明池”与“富春江”,收势自然,委婉含蓄,同时结在实处,既符合眼前生活环境,又针对所和诗句原意,是含蓄深情地劝导亚子先生不要回去归隐田园当隐士。这个劝导是通过比喻而说出的。以“昆明池”指代北京,以表作者想让柳亚子留在北京加入新政的工作之切切心意;又以“富春江”(东汉高士严子陵曾在此垂钓归隐,拒不接受光武帝刘秀所赐的高官)循循相劝:在富春江观鱼还是不如昆明湖好吧。不仅如此相劝,而且诗人还已将柳亚子先生安排住进了颐和园。

牢骚太盛防肠断打四字成语(牢骚太盛防肠断)(4)

毛泽东和柳亚子

通观全诗,自然贴切、深厚、温煦;感情真挚,荡人肺腑,言浅意远,语短情长,达到了雅俗共赏,含义隽永的艺术高度。

这首诗超越了一般只涉及个人生活范围的“酬答诗”。它在双方深厚的友情中,显示出博大的胸怀和恢弘的气度;在谆谆的规劝中,表达出高度的政治原则性。因为句句言于肺腑,诚于中而形于外,章法严谨,流转自如,跌宕百出,自然浑成,正所谓“好诗圆转如弹丸”。

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全诗的诗眼,不仅是劝诚柳亚子先生,我们现在读来,也觉意味深远,深受启发。

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我是☞悦熙笔谈☜,一纸一笔,分析文化脉搏,用自己的半生经历和你一起品读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