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发展历程(收藏散打发展史)(1)

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个领域都进行改革开放,武术也面临改革形势,武术项目应该套路和散手两条腿走路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开始重视研究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

1978年,国家体委成立武术散手调研组,分别在湘潭和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武术界特别是部分老武术工作者的意见后,写出了《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

1979年3月,随着全国“武术热”的兴起,为了破除迷信与玄学,使武术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为丰富武术套路内容,加强攻防意识,提高套路演练质量;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武术活动,全国继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体委决定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武术体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手项目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散打发展历程(收藏散打发展史)(2)

1979年5月,在南宁举行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散手和短兵进行了尝试性表演,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这三个试点单位进行了汇报表演。会上,广东、福建等省的代表也做了散手表演。

1979年10月,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国家体委调浙江省和北京体院散手代表队赴石家庄赛区,与河北省体委选拔组成的散手队进行公开表演。这时的散手试验比赛不设擂台,只在地上画一直径为六米的圆圈,出圆即为出界,相当于现在的下台

1980年5月,在太原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散手表演的省、市越来越多,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还进行了内部交流座谈,促进了武术散手技术的不断提高。

散打发展历程(收藏散打发展史)(3)

1980年10月,在昆明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期间,国家体委调集了散手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制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经过广泛听取意见后,拟定了《全国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

1981年5月,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北京体育学院队与武汉体育学院队首次公开进行散手对抗表演赛。

1982年1月,国家体委又调集了北京、山东、河北、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6个单位的有关人员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制定了《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按体重分设9个级别。随后按照这个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的表演赛。

散打发展历程(收藏散打发展史)(4)

1982年11月21-25日,全国首届武术对抗项目——太极推手表演赛在北京举行,采用了上述“规则”,参加散手比赛的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13个单位51名运动员。自此,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对抗性项目表演赛。

1982年11月,《中华武术》杂志创刊。创刊号赶在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之前出版。在此前后,还创办了一些武术期刊,如《武林》《武术健身》《武魂》《少林与太极》《精武》《武当》以及《中国武术》英文版等。这些专业武术杂志成为传播武术散打的阵地。

散打发展历程(收藏散打发展史)(5)

1982年12月2-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议决了今后武术的发展方针、任务及具体政策和措施,成为上世纪80年代武术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揭开了武术新时期大发展的序幕。

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台湾等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367人参加会议。大会做出《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开创武术新局面》的报告,并正式提出武术散手的问题,要求以“积极,慎重,稳妥”的精神发展,又提出“要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做了《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开创武术新局面》的报告;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做了总结发言。

1983年5月,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1983年5月8-19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及散手、太极推手表演在南昌举行。参加观摩交流大会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和火车头体育协会共30个单位的24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散手表演的有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武汉体院11个代表队的52名运动员。

散打发展历程(收藏散打发展史)(6)

1984年6月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山西、新疆、广东、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17个单位的12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1985年6月11-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至此每年举行一次。

1985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全国公安武警系统的武术散手比赛,从此武术散手比赛成为公安武警系统每年举行一次的正式项目。

1988年9月8-13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在1983年以后逐年举行的散手对抗表演赛的基础上,首次进行设台比赛。台高60厘米,长、宽各为8米,中心有一非常醒目的太极图,更加突出了武术的民族色彩。自此,武术散手的擂台形式比赛被确定下来,体现了武术的特点与民族风格。散打比赛的第一个擂台诞生

1988年10月11-12日,中国首届国际武术节暨第三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杭州市、深圳市举行,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武术运动员参加。在深圳市举行的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国队获得了7个级别中5个级别的冠军。

1989年,经过1979年到1988年十年的试验、总结、研究,使散手项目的竞赛、训练、裁判、规则日趋完善。

1989年4月25日-5月25日,首届全国武术散手教练员训练班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练员59人参加培训。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作者: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