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子红星闪闪(红星舞动22年今晚)(1)

舞剧《闪闪的红星》(资料图)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今晚,熟悉的旋律回荡在上海星舞台,“潘冬子”回家了!

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22岁了!上海歌舞团创排的这台舞剧是庆祝建国50周年献礼作品之一,作曲家徐景新担任作曲,编导赵明编舞。22年来,这颗“红星”舞动在祖国各地,为一代又一代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观众所喜爱。如今,上海歌舞团启用青年舞者复排经典,在今晚的“舞剧《闪闪的红星》经典舞段复排展演赏析”中,他们表演了《家中离别》《冬子和红五星》《红星歌》等精彩舞段。

这是该剧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在上海舞台的全新亮相。

艺术创新,大胆地在舞剧上展开一面党旗

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的音乐以同名电影中《红星歌》等三首观众十分熟悉的歌曲为主体展开创作。在保持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舞剧在肢体语汇、舞美艺术上大胆创新,对“潘冬子”等主要人物进行了再创造。

潘冬子红星闪闪(红星舞动22年今晚)(2)

舞剧《闪闪的红星》(刊载于2000年11月25日《文汇报》)

“我们舞蹈艺术工作者,用实践证明了红色经典作品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讲初心、讲信念,但信念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承载、来表达——紧紧抓住每个心理承受点,把情怀放在舞台上,让观众感受到信念的存在。”国家一级编导、舞剧《闪闪的红星》总导演赵明说:“22年前,《闪闪的红星》大胆地在舞剧上展开一面党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使观众被信念的强大力量所感动。”

舞剧巧妙地应用了竹竿、桌椅等道具设计了新颖的舞蹈语言,大片的映山红、竹林等具有现代感的舞台美术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巧妙的编排创新为传统革命题材舞剧注入了新的内涵。2000年,上海出品的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在强手如林的全国“荷花杯”舞剧大赛上脱颖而出,夺得了金奖。该剧还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多项荣誉。

潘冬子红星闪闪(红星舞动22年今晚)(3)

黄豆豆主演舞剧《闪闪的红星》(刊载于2000年11月11日《文汇报》)

伴随这颗“红星”,青年舞蹈人才历经磨练,不断成长,如今已经传承到了第五代“冬子”吴雨承。

“《闪闪的红星》是我进入上海歌舞团,继《苏武》之后主演的第二部舞剧。”剧中第一代“冬子”饰演者、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说:“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是全国人民言耳熟能详的作品,我能够通过舞剧的方式,把“红星”精神表现在舞台上,感到特别激动。”在排练舞剧的过程里,黄豆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跳过《闪闪的红星》,我更加理解了党员的使命,更加明白了我党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设身处地懂得了革命烈士是多么伟大。所以,这部舞剧对我而言,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在人生上,都有无法替代的意义。”

潘冬子红星闪闪(红星舞动22年今晚)(4)

舞剧《闪闪的红星》以新面貌亮相(刊载于2003年8月27日《文汇报》)

“每一部好剧都是一堂好课,上海歌舞团一直以此为宗旨,创排出了《闪闪的红星》《天边的红云》《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代表的红色作品,给观众在剧场里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党课。”《闪闪的红星》第一代舞者、上海歌舞团舞蹈演员部副主任张鑫说。

传承经典,用作品弘扬革命精神、革命情怀

今晚,上海歌舞团的演员们现场表演了舞剧第一幕《家中离别》的三人舞。剧情里,1934年,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革命斗争力量,江西苏区的红军大部队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苏区少年冬子的父亲也将随部队离开家乡。临行前,作为红军领导者的冬子爸回家和妻儿告别,一家人是那样的恋恋不舍。

“这段舞蹈其实是三人在开会。”赵明介绍,用舞蹈“开会”需要细腻丰富的肢体语言,“这段舞蹈用了桌椅的隐喻,一桌两椅象征一个完整的家,三个人若即若离,一家人相拥很温暖,冬子的沉睡很香甜。但是对孩子来讲,爸爸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就塌下了。当他拿起爸爸留下的红五星,看到了唯美的红五星之舞,就单纯地相信,爸爸总有一天会回来,中国总有一天会解放。”

当《红星歌》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气氛冲上高潮。这段群舞激情昂扬,塑造了成长为红军战士的冬子形象,传播革命者不畏牺牲的精神。“红星伴随着冬子,冬子跟随着父亲,走向更辉煌的革命征途,就像我们跟随祖国,跟随党,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观众王双梓说。

潘冬子红星闪闪(红星舞动22年今晚)(5)

“复排演出《闪闪的红星》非常有意义,我们需要在舞台上,用作品向观众弘扬革命精神、革命情怀。22年来,我在祖国各地演出过很多次《闪闪的红星》的片段,最后一段《红星歌》群舞,与全国不同的校园舞蹈队孩子们共同演出,在线上也进行过教学。”黄豆豆告诉记者,今年除了《闪闪的红星》,他还下基层演出舞蹈《林海雪原》,录制升级版舞蹈《张思德》。“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投入到传扬红色经典之中,用真情实感演绎英雄们的故事。

作者:宣晶

编辑:王筱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