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

今天你的票圈被大影节刷屏了吗?

第26届大影节闭幕式回归校园,

北师大邱季端体育馆里星光闪耀。

但很少人能看到背后,

师生们无数个日夜的奔忙。

这一次,我们从台前穿越到幕后,

把镜头对准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者,

看看我们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

1

运营部:每一个小袋子都凝聚着努力

4月26日凌晨四点,黄筱玥的手机响了,第一声铃声响起,她便惊醒了,自从参与筹备“大影节”以来,她一直睡得浅,总是能在电话铃响第一声的时候醒来。

为了不吵醒室友,她迅速溜下床,轻手轻脚走出宿舍,把门带上,这才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是外包团队的负责人,与她商议即将铺设的地毯。她想起来,自从23日开始,技术外包团队就一直在加班加点布置闭幕式场地,四点是他们正常工作时间。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2)

第26届大影节运营部成员

黄筱玥正在适应这种节奏,前一天,她同样起得很早。早上6点,她便起床去艺术楼维持派票秩序,因为大影节所有票证的派发都由她领导的运营部负责。尽管微信推送上明确通知4月25日早上8点开始排票,但每年都会有学生提前一天晚上在艺术楼扎帐篷。不巧今年赶上下雨,但还是有同学在零点从黑暗中冒雨赶来,只为了一张大影节闭幕式的门票。

天光渐亮,艺术楼前排队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不仅有北师大的学生,还有北大、人大的同学。人群溢出大门口,队伍甩到了学生活动中心的拐角,150张票很快一扫而空,来得早的人喜气洋洋,来得晚的败兴而归。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3)

早早来艺术楼排票的学生

作为运营部,黄筱玥和部员们需要更多地和学校各部门沟通接触,同时还要准备物资、策划典礼、承办研讨会,大到邀请到全国将近60位学术专家,小到订盒饭、决定获奖选手应该用左手还是右手拿奖杯,都要运营部来操心。

因此黄筱玥几乎整天都在回消息,微信上的小红点几乎将她淹没,就连吃饭的时候也在邀请嘉宾,她的手机不是在充电就是提示即将没电。为了防止出错,所有由运营部负责邀请的闭幕式嘉宾名单,她都会反复核对。

4月26日下午5点,宣传部部长谢紫村敲门进来,拎着袋子给她送来志愿者的工作牌。黄筱玥看着印有红色主题海报的礼品袋,突然想到,就连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袋子,都和宣传部、印刷厂前前后后沟通协调,改了很多版,她莫名感到一丝欣慰。而且,能在大影节遇到这么多相互支持的朋友,共同克服困难,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4)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2017级硕士生、第26届大影节运营部部长 黄筱玥

2

宣传部:大多数宣传品都是熬出来的

4月26日下午6点,谢紫村带着“大影节”宣传部成员来到邱季端体育馆北面,根据示意图估计28号当天媒体们会出现的位置,指导部员如何引导媒体、维持媒体秩序,并抓拍到高清红毯照片。继续从东面走进内场,谢紫村提醒部员们记住,要在东南门的位置引导明星们下场接受群采,顺便讨论采访明星的时候借什么灯光。进了内场,发现没有找到可插电脑的插板,一群人又开始找插孔……

这只是谢紫村日常工作中零碎的一小部分,作为“大影节”宣传部部长,她每天就都需要面临“大影节”中关于设计、文案、排版、视频剪辑以及媒体联络等工作,每天要处理的信息同样琐碎而庞杂。凌晨四五点入睡,六七点被微信提示消息“震”醒,是谢紫村在大影节期间的常态。尤其是在开幕式和颁奖典礼之前,宣传部成员常常为了剪视频、改设计而通宵,但是他们的手机永远不会静音。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5)

第26届大影节宣传部成员

意外从来不会提前敲门,宣传部成员就经历过不少“惊心动魄”的瞬间,比如视频渲染了一整个晚上,临近活动开始差点没导出来的紧张;70部影片的混剪视频片单被要求改到第11版的崩溃;以及校对了一个星期的特刊又出现页码问题的瘫痪。

做设计最怕听到“修改”二字,因为一个小小的改动都可能意味着他们又需要花一个晚上的时间。但宣传部总是逃不了墨菲定律,一旦有问题,哪怕宿舍就要熄灯了,谢紫村还是会带着小伙伴连夜把新的设计方案赶出来。

压力大的时候,团队里有人会气得哭,再也不想碰电脑。但让谢紫村感到欣慰的是,发泄完情绪之后,部员们还是会拿起鼠标,耐着性子一点点抠细节,因为长期的团队合作让他们明白:耍性子并不能解决问题。

刷夜之后,作为犒劳,谢紫村会带着部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东门,在晨光中等待早上6点半麦当劳第一波早餐出锅。在那些完成任务的清晨,看着团队熬夜生产出来的成果和被队友偷偷拍下的丑照,谢紫村会由衷感觉到如释重负的成就感,并感慨在奋斗中培养出的“革命友谊”是多么珍贵。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6)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2017级硕士生、第26届大影节宣传部部长 谢紫村(前排)

3

外联部:把明星请来就是最大的成就

4月26日晚上10点,外联部的田晔出现在邱季端彩排现场,她用手机里2%的电买了一支冰激凌,因为“从睁开眼就一直在打电话”,她早已口干舌燥,扫完二维码,她默默祈祷剩下的电还能支撑她规划明星们在开幕式当天的活动安排。

在彩排的前一个晚上,田晔忙到凌晨四点,一个人排完了120个明星的安排,分了44组。安排完之后,她最担心的是明星突然变卦,或者传递不确定的信号。因为闭幕式当天,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出现,而每一种可能性她都要考虑到。

从外场到内场,转了一圈之后,田晔心里大概有了把握了。私底下,她把金马奖、金鸡奖等等大型电影节每一年所有颁奖典礼都看了个遍,为了不出岔子,她习惯提前规划,准备好应急预案。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7)

第26届大影节外联部成员

毕竟,参加闭幕式的明星有一百多位,都是田晔和部员一个一个争取来的。为了找到明星,田晔和部员们调动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源,挖掘了一切能联系明星的方法,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软磨硬泡。

要打动明星们,则需要付出足够的真诚和耐心。有一次,田晔在一家艺人公司等了三个小时,最后终于成功劝服;此外,田晔还记住了明星和他们家庭成员的生日,逢年过节,她都会发短信祝福问候。“因为你对人家了解,你才能打动他。”

对于那些曾经来参加过“大影节”的明星们,田晔尤其不敢怠慢。她记住了从第一届开始每一位在“大影节”获过奖的明星,她甚至能说出这些明星们来过几次“大影节”,分别在哪几届来的,获了什么奖。因为获奖明星们对于“大影节”往往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尊重这份荣誉,大影节也要尊重这份情义。“比如今年我们邀请了《芳华》的苗苗,因为她去年获了我们的最佳新人的荣誉,所以今年我们就邀请她来颁最佳新人荣誉,因为她有热度和高度让她去传承这个东西,我觉得电影节非常重要的就是传承。”

不过,不是所有情况都这么顺利,大部分时候,田晔都要和经纪人提前半年确定档期,其间要不断协商,哪怕半夜来了电话,她也要和对方耐心沟通;有时候,沟通遇到问题,也不能急躁。实际上,田晔早就被磨得没了脾气,她还劝部员们:“你们想开一点,没关系,大家忍耐一下。”好在部员们都“很给力”,为了能让对方少做一点,有任务出现的时候,他们都积极分担。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8)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2017级硕士生、第26届大影节外联部部长 田晔(左三)

4

活动创意部:暂时松了口气

4月27日上午9点半,办完两场原创剧本大赛和原创影片大赛颁奖典礼的杨哲,来到了邱季端体育馆,她要规划28号闭幕式晚上接待嘉宾和引导学生的路线。

昨天晚上杨哲终于安稳地睡了一觉,因为她的工作中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由于23日和25日需要密集地在北国剧场办两场大型颁奖典礼,从前期准备物料、邀请嘉宾、撰写和修改台本、协调入围作者到过程中的人员对接,再到后期宣传,她连续三天连轴转,一共只睡了四个小时。

最开始筹备比赛的时候,征集大学生原创影片并不顺利,杨哲带领整个活动创意团队一直在对外联络,给高校里的老师们打过几百个电话、在公众号上发征集令、还给各个高校邮寄海报、并发动周围所有同学宣传扩散。最终,在截止日期之前收到原创影片4300部,创历史新高,而初审全部由大学生评委来把关,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深入地参与到了比赛及评审中。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9)

第26届大影节活动创意部成员

4月26日晚十点,场地内装修尚未结束,台上的演员正在排着走位,每一次跳跃,尘土飞扬。杨亨通提着给工作人员准备的水走进排练场地。正在人大读研的他,自第22届起每年都参加大影节,今年是他参加的第五个大影节,而他的身份也从观众,转变成了大学生评委。分别于23日、25日及最后的28日颁发的青年剧本创意大赛、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和最后的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影片,就是由含他在内,来自30余所高校的100位大学生评委和33位专家评委共同投票选出的。

作为大影节一贯坚持之一的“大学生评”,在一方面彰显了大影节的独特性,但另一方面,这在无形中也加大了幕后工作的困难程度:担任推荐委员会主席的杨乘虎,就需要思索如何使评审结果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达到平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大影节既要能释放出大学生们的观影喜好,又要能有足够的学术品位,体现出与整体学术层面相符的鉴赏水平。在二者之间权衡取舍以寻找到最适合的落脚点,使拥有兼容并包选片视野的大影节能成为大学生群体的观影指导,成为他在整个评审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而通过引导推选机构成员思考“我们这一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中国青年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力量。”他尝试着与专家和大学生们一起,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0)

第26届大学生电影节推委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杨乘虎(左一)

杨乘虎在27日上午也到了彩排场地。当看到来自不同年级、院系和专业的大学生们活跃在现场中,他感到大影节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仅展示了大学生的对于电影的专业评价,更重要的是也展示了大学生青春蓬勃的朝气和风采。更多的,对于作为教师的他,也很高兴能看到多学科融合,艺术实践大课堂的教学特色在活动的筹办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扬,而学生们也能通过第二课堂,激活第一课堂,并学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相关技能。

对于从评选影片的过程中收到鼓舞的杨亨通,他的下一个期待,是再进行一次身份转换,写出一部完整剧本,并据此拍一部电影。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1)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2017级硕士生、第26届大影节活动创意部部长 杨哲(左二)

评审团评选结果敲定后,在正式颁奖典礼开始之前,杨哲更加紧张了,因为直播面向的是全国观众,不允许有任何差错。杨哲把台本修改了八九次,眼看下午就要正式颁奖,上午还改了两三遍。指导杨哲团队的秘书长陈刚评价她:“看起来蔫蔫儿的一个小姑娘,好像不太有能力,但其实很有方法。我经常批评她,说你怎么没组织好这个那个环节,然后你忽然发现她其实安排得井井有条。”

从终评开始,杨哲就没有化过妆,之前的老师偶尔撞见正在组织活动的她,惊讶地问:“你怎么黑了这么多?”

现在,杨哲终于可以给自己化个妆,热情饱满地迎接前来参加闭幕式的嘉宾和学生们。

5

秘书长:“给学生搭台,让学生唱戏”

4月27日上午,张璐、王赟姝、陈刚、蒋希娜四位秘书长早早来到了邱季端体育馆,察看彩排情况,作为运营、宣传、外联、活动创意部的负责人,他们统筹着“大影节”所有的活动。

不过,他们是站在学生背后的人。

实际上,四位部长都是秘书长从上一届参与大影节活动筹办的学生中挑选的。上一届部员,到这一届摇身变成部长,带领下一届新的部员继续冲锋陷阵,如此一届届的传递,使得大影节的活动既有过去的经验,又有新鲜的血液,更新换代,拔节生长。张璐这样总结:“学生们都是师兄师姐带着师弟师妹们这么传承带下来的,所以大影节具有一种传承性。”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2)

第26届大影节组委会执行团队大合影

而秘书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辅助作用,毕竟老师们在大型活动中“身经百战”,遇到问题总能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学生工作一旦出了疏漏,秘书长首先会顶着上级压力,领着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几个秘书长其实相当于一个叫革命是块革命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补上就行了。”

在具体活动执行层面,学生始终冲在最前面,而他们的表现也总是很“争气”。“我们给予他们绝对的信任,他们就会给我们超出期待的惊喜”。

不过偶尔也会有矛盾的时候,一次学生因为办活动急了,发了脾气,事后跟秘书长说:“老师,那天我好像对你发了脾气……”秘书长说:“没事,我知道你是为了大影节,我理解。”

6

导演组: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从4月26日晚上6点到4月28日晚上7点之前,始终驻扎在邱季端体育馆的是负责大影节闭幕式的导演团队,在第26届大影节开幕之前,他们需要在73小时之内一遍一遍滚动排练闭幕式晚上的所有表演。

实际上,直到4月7日晚上10点,肖向荣才接到通知——筹备28日晚上的闭幕式。4月8日,他开始组建团队。有多年舞台导演经验的肖向荣很清楚,这一次,他的团队将要“把专业做电影颁奖礼的团队需要准备2个月的事情在20天之内做完”,如此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协调灯光、舞美、视觉设计等十几个工作,肖向荣清楚自己是在带领一支大学生团队挑战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3)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舞蹈系系主任 肖向荣

不过,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大学生导演团队。尽管整个团队只有36个人,年纪最小的成员是大三的学生,但他们拥有丰富的导演经验,曾合作完成了“四有好老师”颁奖典礼、“我和我的祖国”北师大快闪活动和第八届“北京留学生之夜”晚会,肖向荣称,这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导演团队。因此,他有信心将这场闭幕式办好。

4月6日晚上11点半,导演肖向荣在彩排现场和团队成员斟酌开场动画,把围绕“新时代、新青年、新电影”主题的视频片段动画反复播放。导演组核心成员约30余人分成两拨,一部分站在舞台前商讨片头方案;另一部分站在内场的后区,调节灯光和音效。

零点32分,片头动画确定,导演组成员和技术人员逐渐散去。 执行导演闫贝妮老师还在原地,安排着第二天的彩排,她的声音已经有些哑了,不过她已经顾不上声音,对于筹备过好几次舞台表演的她来说,这都是家常便饭,她想的是接下来如何让所有表演完美呈现。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4)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教师 闫贝妮

而肖向荣也还站在舞台前面,手中握着激光笔,绿色的射线一直延伸到场地最前端的屏幕上,末端闪烁着一个小而明亮的绿色光斑。作为总导演,肖向荣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办好这场闭幕式,他还暗自思忖,或许有一天,大学生电影节不仅仅是“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还包括“大学生颁”——让大学生们放飞创意,接过导演的接力棒,释放年轻大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独立设计自己的颁奖典礼。“希望下一届27届能够实现我这个多年来的思路。”肖向荣还希望能够把大学生们往前再推一把。

7

结语:故事的开始和未来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5)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院院长

黄会林先生

每当85岁的黄会林教授看到“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口号,就会回忆起26年前,她和北师大的同事们一起创立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的青春岁月——经费最紧张的时候,在一位陌生的好心女士的帮助下,拉到了方便面品牌的赞助,才正式开启第一届大影节;同学们蹬了平板三轮车下午取拷贝,晚上放映完再蹬着三轮车送回去;还有校内外的学生挤在放映影片的操场上,人山人海……

从20世纪90年代的一穷二白,走到现在第26届大影节一票难求,硬件设备越来越先进,学生作品越来越大胆前卫,但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始终不变的是青年在大影节中燃烧的青春、激情和梦想。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6)

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胡智锋教授

为了凸显学生这一主体,胡智锋提出了“新时代、新青年、新电影”的主题,在第26届大影节,他把大影节的前台交给了学生们,自己站在幕后,默默做着统率、沟通、协调的工作。但幕后的工作并不轻松,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他需要成为大学生们的意见与社会价值观和运营成本沟通的桥梁。为此,电话沟通与开会成为了他自去年10月第26届大影节正式启动后的工作常态。为了达到最完美的结果,一个电话就能长达7小时,在事务繁重达到高峰时,连续几个通宵都不能睡觉。而在今晚的大影节正式闭幕之后,他还需要负责后续相关工作的安排。

他是这个属于大学生们与电影梦的节日中,战线最长的人之一。这所有的不为人所知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所有参与到大影节的大学生们能够顺利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新的起点开始自己作为时代新青年的追梦之旅。

与百年前大学生们描绘的愿景遥相呼应,两个时代的新青年通过光影的隧道在相似的频率上轻轻共振。

更多幕后故事,请关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师艺家人”微信公众号,人物专访陆续推送中……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7)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8)

-bnuweixin-

采访:许佳、李欣然、李月月、木锦洁、廖新梅、彭镜陶

撰稿:许佳、木锦洁

摄影:谢冬雷、许佳

排版:木锦洁

责任编辑:张一帆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

北师大120年校庆电影无负今日片段(幕后故事北师大人为了大影节可以有多拼)(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