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的语录(一种精辟透脱的读书法)(1)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孟子认为,对于孔子整理过的经典著作,尚且不可尽信,何况其他?于是,后世就有了提醒人们读书(广义的书籍)要认真思索查考、不要盲从的格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明理的语录(一种精辟透脱的读书法)(2)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三种人

持“尽信书不如无书”观点的人,一般有三种人:(1)读书比较少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信什么,然后以此为借口不读书。(2)读书一定量,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力的人:往往拿“尽信书不如无书”来作为反驳某些自己不相信但其实是真理的观点。(3)读书破千卷的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知道了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第一种人,发展成为第二种人的,但是发展成为第三种人毕竟是少数,因为现在能读千卷书的人实在太少了。作为第一种人,发出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呼声,往往是对于读书的成见,就象我们社会上现在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是书呆子一样,所以为了不做书呆子,不如不读书留下时间去学点世故;作为第二种人,发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呼声,往往是有一些观点令其反感,而他不采取科学的态度去考证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而只是盲目的用“尽信书不如无书”来加以排斥,这种人在知识分子中更加普遍,因为知识分子往往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也即“文人相轻”;作为第三种人,发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呼声,是因为他们知道书中有一些东西是经过粉饰的,出于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他们有责任提醒世人,不能盲目相信某些观点,必须加以考证、有理有据后才能决定相信与否。

读书明理的语录(一种精辟透脱的读书法)(3)

现在的中国社会不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问题,而是我们读书太少,人民的文明程度亟待提高的时候,尤其对于一些实用的知识,我们还是以信为好。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 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闲聊,不妥之处请指正。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京师书苑】微信oldma2007、公众号:jssy-book。酷爱书画的朋友或有孩子的家长,可以添加关注,有关在书法,绘画、阅读、国学等艺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留言,我们会帮您解答,让京师书苑陪伴您的孩子一起成长。长按可复制到微信,添加朋友,粘帖即可关注,那里有老师和家长与您一起探讨教子方法,值得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