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刘洁)近日,武汉市委宣传部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榜单,用爱用心用情呵护学生成长的“书信校长”韦莉等10人(集体)上榜。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1)

除韦莉外,入选榜单还有百步不停守护社区平安的“先锋队”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百步亭派出所、为桥梁系上安全带的“护桥卫士”汪正兴、为西藏高等级公路建设提供武汉方案的“开路先锋”付伟、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教育体系的“科普专家”朱翠兰、保持“三零”记录热心服务乘客的“金牌司机”杨保凤、深耕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种子选手”周雷、闯出致富路帮扶暖人心的“巾帼奋斗者”彭先进、对党忠诚扶贫助学的“水利顾问”舒服民、身残志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创业模范”王雄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考察湖北武汉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武汉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各区各单位挖掘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发展、常态化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第二季度“武汉楷模”评选宣传。

评选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由各区、市直单位申报、初评,根据候选人事迹及评委投票情况,结合媒体关注和社会反响情况,最终产生十名“武汉楷模”。

他们是全市各条战线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榜样力量!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2)

韦莉:

用爱用心用情呵护学生成长的“书信校长”

韦莉,女,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汉阳区楚才小学校长。

韦莉于1993年被分配到武汉市西大街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2020年8月担任楚才小学校长。在担任校长的600多天里,她开设了校长信箱和校长午餐,收到孩子们近1700封信,对每封信都认真阅读、悉心收藏。

她手写回信700多封,累计10万余字。她与学生共进午餐。一封封往来的书信饱含着她对孩子们的深情厚爱。在一字一句中,她以笔连心,为孩子们纾生活之忧、解成长之惑。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她通过自己对“慢”的坚持,与孩子们搭建心灵交流的桥梁。

(推荐单位:市教育局、汉阳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3)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百步亭派出所:

百步不停守护社区平安的“先锋队”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百步亭派出所主要负责“全国文明示范社区”——百步亭社区的治安管理。

该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服务群众新模式,真正做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服务优。

该所持续深化英模教育,充分发挥沈胜文典型示范作用,实现队伍18年“零违纪”;组建37支群防群治力量,建设社区联调中心,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不出社区”;成立“反诈尖锋联盟”,拦截成功率达100%;建立帮扶机制和工作档案,组建“沈胜文志愿者服务队”,与89位空巢老人建立关爱联系点,由社区民警联系服务,常年予以关心、关爱。

2022年5月,该所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荣获“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该所曾荣获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多项荣誉称号。

(推荐单位:市公安局、江岸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4)

汪正兴:

为桥梁系上安全带的“护桥卫士”

汪正兴,男,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汪正兴于1988年9月到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工作,从事桥梁结构科研工作30余年。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在桥梁检测监测与结构抑振抗震领域持续创新,主持研发了大跨桥梁结构系列检测监测及减振抗震成套技术与专利产品,成功应用于港珠澳跨海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等100余座大型桥梁。相关成果转化填补了大量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桥梁阻尼器实现了从大量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的转变,并初步形成年产值亿元的产业,显著推动了我国桥梁技术的进步,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推荐单位:硚口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5)

付伟:

为西藏高等级公路建设提供武汉方案的“开路先锋”

付伟,男,1981年3月出生,200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公司副经理。

从业10余年来,付伟一直奋战在公路路基路面科研、技术服务及标准规范编制等一线技术工作中。2012年至2017年援藏工作期间,作为单位派驻西藏的技术骨干,他走遍西藏70个县市,不畏高原缺氧,不畏艰难险阻,多次进入无人区参加公路勘测设计技术咨询工作。他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台“多功能土基冻融循环试验装置”,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他首次系统地构建了高海拔地区大温差地区新型路面系统的设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高海拔地区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技术难题,为西藏高等级公路建设提供了武汉方案。

(推荐单位:汉阳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6)

朱翠兰:

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教育体系的“科普专家”

朱翠兰,女,1968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武昌区教育局生态环境教育教研员。

朱翠兰着力打造“以课程为核心引领的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历经近10年探索,带领全市中小学100多万名师生共同努力,实现了生态环境教育从量的提升到质的飞跃。她潜心生态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出版专著《基础环境教育研究》,填补了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的空白。

目前,她打破校园的围墙,把绿水青山“搬”进校园:开创性地结合“双碳”与“双减”,进行全区域深度合作,让学习生活化、课程社会化,创建生态未来教育模型——“碳探武昌伢”课后生态文明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开展系列“碳知”“碳密”活动,积极“碳行”,在实践中“降碳”“减排”,用具体行动践行“碳中和”。

(推荐单位: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7)

杨保凤:

保持“三零”记录热心服务乘客的“金牌司机”

杨保凤,女,1976年1月出生,武汉公交集团第六营运公司215路驾驶员。

她是同事公认的暖心“凤姐”,永远微笑着面对每一位乘客,不厌其烦地提醒乘客坐稳扶好;她是乘客心目中的“最美”女司机,为腿脚不便的乘客当“垫脚石”,为盲人乘客当“拐杖”;她是家中的“顶梁柱”,17年来坚守如初,照顾几近失明的丈夫,照顾一家老小,承担家庭的重担。她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家人也在她的带动下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

20年来,杨保凤连续安全行驶65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6圈,一直保持着“三零”(零事故、零投诉、零违章)记录。乘客们称赞:“每次坐她的车,我们真的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倍感舒心与安心。”

(推荐单位:青山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8)

周雷:

深耕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种子选手”

周雷,男,1983年4月出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水稻党支部书记。

周雷十几年如一日深耕水稻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领域,收集种质资源、选配育种亲本,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每年超过300天“泡”在实验室和水稻田;攻克水稻耐冷基因克隆、籼稻花药培养力低下等多项种业“卡脖子”难题,为提高我国育种原始创新能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贡献青春力量。

他敬农爱农,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5000多万亩、增产粮食30多亿斤,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

(推荐单位:洪山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9)

彭先进:

闯出致富路帮扶暖人心的“巾帼奋斗者”

彭先进,女,1983年3月出生,武汉自勇园艺专业合作社社长。

2010年,为支持国家南水北调项目,彭先进从十堰市丹江口市举家搬迁到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道二大队彭家庄生活。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她带着孩子开始创业,拿出开小吃店攒下的3万元建起多肉植物种植大棚,边种植边积累种植经验。经过多年打拼,她打造出武汉市最大、湖北省品种最多的多肉植物园艺基地,带动了当地移民就业。

多年来,她始终不忘初心、心系家乡,带领彭家庄34名贫困乡民脱贫。她将园艺做成公益事业,打造多样化文化教育活动,受到政府和移民乡亲的一致好评。

(推荐单位:东西湖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10)

舒服民:

对党忠诚扶贫助学的“水利顾问”

舒服民,男,中共党员,1930年8月出生,江夏区政协退休干部。

青年时期,舒服民是“治水干将”,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守大堤。退休后,他带领退休老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不顾年老体弱、高温晴热,历时近两个月走访江夏区乌龙泉、法泗等8个街道(乡镇)的长江干堤、阳武干渠,以及部分民堤民垸、水库、涵闸、塘堰、灌排泵站等水利工程,拟定工作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011年以来,他捐款近20万元,帮助87名贫困高中生圆了大学梦,用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老党员要有新姿态”。2019年,他一次性上交10万元党费。2021年,他增交1万元党费,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他说:“党把我教育培养成才,将我锻炼成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舒服民。”

(推荐单位:江夏区委宣传部)

武汉市十大楷模(2022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11)

王雄:

身残志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创业模范”

王雄,男,汉族,1989年2月出生,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小寨村村民。

王雄12岁时意外失去右臂,用左手学会吃饭、穿衣、写字,走进课堂,走入社会。依托精准扶贫政策,加上自身努力奋斗,他承包茶园,面积扩大到70亩,打造了“木兰红”品牌无公害茶园。2016年,他在当地率先加工生产“木兰红”系列红茶,当年获利2万余元并率先脱贫。

通过传授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和电商经营技巧,他帮助30余户茶农脱贫致富。他说:“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别人靠双手打拼出好日子,我用一只手也可以做到。”

(推荐单位:黄陂区委宣传部)

(图片来自武汉市委宣传部)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