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书生高文举赴京应试,高中状元,被殷炯丞相强行招赘为婿。文举不忘糟糠之妻,修书搬请其妻王玉真入京团圆。王玉真见夫心切,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到达京城。却被相府千金小姐殷金关禁冷房,受尽凌虐。高文举得知消息后,深夜寻至冷房与玉真相认,并痛斥殷丞相父女的罪行,最终弃官携妻返乡。

折子戏大全100部(折子戏赏析第四十八出)(1)

赏析

梨园折戏《玉真行》是小梨园传统剧目《高文举》之一折。描述王玉真在虎狼关遇刺,被救脱险后,独自跋涉进京寻夫的一路情景。《玉真行》是梨园戏旦角的必修独脚戏,多年来,吴艺华经过千锤百炼,使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有着造型美和旋律美。“一句曲,一步科”,载歌载舞,在表演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这折戏的表演中,舞台上空无一物,只有通过唱词和身段的表演,一方面体现了王玉真单身只影,千里寻夫,在崎岖山岭中思夫、疑夫、怨夫的复杂心情;另一方面表现了她那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一把木制雨伞作为随身道具,配合“十八步科母”的运用,构成流畅的舞姿。吴艺华以两首名曲[中滚·夫为功名]、[相思引·岭路]来描写王玉真的艰难境遇:山岭重重、江水滔滔、猿啼鹤唳、孤雁哀鸣……

折子戏大全100部(折子戏赏析第四十八出)(2)

一出场,王玉真身背包袱,手提雨伞,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历尽艰辛的情绪,边唱边舞,通过缓慢的步伐、幽怨的唱腔,体现了王玉真在荒山野岭里的孤零形象。吴艺华以“捧伞”“送伞”、“扛伞”、“放伞”、“云伞”、“拄伞”这些动作,表现王玉真跋涉路途和急于会夫的炽烈愿望。当看到茫茫长江水时:采用“落伞”、“接伞”、“旋伞”、“夹伞”;听到林中鸟啼声:运用“转伞”、“背伞”、“举手”;看到天边孤雁:用“举伞”、“磨脚”、“相公摩”;回首家乡时:运用“翻伞”、“抛伞”、“托伞”,表现了王玉真无限孤寂、茫然和惆怅的情绪。如唱词“那恨阮命怯姿娘,到今旦才会对着薄情负义男子”:用“按心”、“卷手”、“啄触”等科母,当运用“啄触”(表示指责的意思)这个科母时,脚只是稍微一顿,手指轻轻一点,动作幅度小,线条柔和,表现了王玉真温柔含蓄,对丈夫高文举虽怨却爱的感情;再如唱词“阮夫妻所望要相随同欢庆”,运用屈脚、闭目、托腮、揉身、忐忑、螺目、放手、搭手”等动作,“阮夫妻”这三个字唱得细弱、幽远,同时结合“闭目、托腮、揉身”的身段,此时角色的外形好似处于静止状态,而内心犹如热水沸腾一样,沉醉在美满的幸福之中,紧接着“忐忑、螺目、放手、双手欲搭未搭”,似乎又回到了现实中来。吴艺华在那小小的舞台当中,充分运用了梨园戏的“十八步科母”和“十八雨伞科”的表演,以及千姿百态的身段造型,尽量使歌和舞有顺序,有层次,有起伏,有迂回,在一气呵成中显得错落有致,淋漓尽致。她不但极为熟练地掌握梨园戏优美细致的表演程式,还正确地揭示角色的内心感情,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折子戏大全100部(折子戏赏析第四十八出)(3)

主演

吴艺华(1962- ),女,福建省泉州市人,出生于戏曲世家。1977年考入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班,1982年起至今任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工大旦。师从何淑敏、施织、姚苏秦、潘爱治等老艺人。她的嗓音清澈、感情深邃;身段动作规范严谨,科步动作细腻含蓄。有着深厚的梨园戏传统艺术的表演底蕴和表现力,塑造出许多鲜明生动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她的代表作有《王魁负桂英》、《高文举》、《蔡伯喈》、《王十朋》、《刘智远》、《苏英》等。其中《高文举·玉真行》这折戏得到施织老师的悉心传授,美学家王朝闻曾经评价:“《玉真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美的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