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楚庄王(6)主笔:闲乐生

楚庄王的称霸之路是相当艰辛的,因为他不仅要挑战北方强大的霸主晋国,还要应对国内权臣的威胁,特别是执政楚国近百年的若敖一族,可以说是爪牙遍布、权倾朝野。所以庄王即位后,虽仍以若敖氏为政,却不出号令,日夜淫乐,暗中观察若敖族的虚实,三年后,准备充分的楚庄王一鸣惊人,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朝政,他一举废掉了若敖族第一巨头令尹成嘉,让若敖族第二巨头斗般担任令尹,第三巨头斗越椒担任司马,并提拔了蒍贾等一大批若敖政敌担任要职,以制衡若敖族的权力,紧接着庄王又授意蒍贾联合斗越椒陷害斗般谋反从而将其解决,然后让斗越椒继承其堂兄的位子为新令尹,蒍贾则升任司马。

鄂国和楚国谁先建立(若敖族覆灭的根源)(1)

经过庄王这样一番整饬,若敖族的权力被大大地削弱了。楚庄王的马前卒蒍贾又开始筹划对付斗越椒,斗越椒深感危机,他心里清楚明白,蒍贾的背后必定有楚庄王的支持,为今之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斗越椒趁着楚王出征在外,突然发难,带领若敖氏族人将足智多谋的蒍贾囚禁起来并杀了他,然后驻兵在蒸野(今河南省张野),准备拦截楚庄王归国。至此,若敖氏历经武文成穆诸代的兴盛与挫折,终于与楚王室彻底摊牌,楚国和若敖族的荣辱兴衰,就在此一战了!

若敖族的兵权虽有所削弱,但仍让楚庄王深为忌惮,当年城璞之战晋文公倾全国之力都没能灭掉若敖私卒,几十年过去了,其人丁愈发兴旺。所以,面对这支楚国最精锐的军事力量,楚庄王决定暂且退让,虚与委蛇,拖延时间,他派人对斗越椒说:“若敖氏世有功勋于楚,宁伯棼(斗越椒字子越,又字伯棼)负寡人,寡人不负伯棼也!”并提出以三王之子(楚文、成、穆王之子孙)为人质,双方坐下来,谈判解决问题。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斗越椒明白谈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庄王这么做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等有机会一定会除掉自己。

所以没啥好说的,开打吧!庄王只好发兵于漳水之滨,与若敖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市北)展开了决战。会战中,庄王亲自执锤,鸣鼓督战。斗越椒的箭术极为强悍,被奉为楚国第一神箭手,他见庄王亲自出战,不由大喜,飞车直冲上来,迎面就是一箭。

鄂国和楚国谁先建立(若敖族覆灭的根源)(2)

楚庄王一看这距离,远在正常弓箭射程之外,所以毫不惊慌,正准备嘲笑一下,不料那箭来势如此之猛,竟然直飞过车辕,穿破鼓架,力透层皮,射在鼓后的铜钲上(钲,军之用器,鸣之以收军者),发出了巨大的鸣金之声。楚军还以为庄王要大军收兵撤退,纷纷奇怪的往回看,这才发现事情真相,不由一军皆惊。

楚庄王也吓出了一身冷汗,可还没等他缓过神来,斗越椒竟然又是一箭,擦着庄王的头皮飞过,一箭将车盖射穿,飞的无影无踪。好危险,这箭要是低上半寸,楚庄王这辈子就到此为止了!有士兵捡起两只箭来,只见那箭竟比一般的箭长上一半,雕翎为羽,豹齿为镞,锋利非常,满是倒刺和血槽的箭头上,闪动着奇异的光芒,显然喂有剧毒,无不心生恐惧。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庄王眼看自己这边就要一败涂地,赶忙派人飞马宣告各营说说:“当初先君楚文王攻克息国的时候,曾得到三支神箭,被斗越椒这小子偷走了两支,现已射完,不用害怕了,他们必败无疑。”

你们也许会觉得,这种一听就是忽悠人的话,楚军士兵们一定不会相信。但你们错了,楚国是东周列国之中最信奉鬼神的国家,甚至这就是一个由巫师建立起来的国家。楚国的先祖祝融本身就是帝喾的火正,所谓火正,其实就是司火的大巫师。商末周初,楚人的立国之君鬻熊说是周文王之师,其实就是文王身边的火师,依然是一个司火的大巫师。后来鬻熊的曾孙熊绎获封子爵后,也负责在周天子举行的盟会上主管“包矛缩酒”仪式和“守燎”祭天,显然是巫师无疑。所以,楚王除了是楚国政治上的最高领导人,也是引导楚人精神世界的最高大巫。而弓箭作为楚人中最传奇的兵器(见《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之《陈音谈箭》),也常常被赋予神圣的宗教意味,包括箭矢都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巫术力量(注1:)

注1:见《周礼 秋官司寇 庭氏》:“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若神也,则以大阴之弓与枉矢射之。”

鄂国和楚国谁先建立(若敖族覆灭的根源)(3)

鄂国和楚国谁先建立(若敖族覆灭的根源)(4)

总之,楚庄王这些神神道道的话,比多少封赏鼓励刺激都更加有效,于是楚军士兵士气大振,击鼓进军,一举将身经百战精锐无双的若敖私卒杀了个落花流水。而关于斗越椒的结局,《东周列国志》说他是被楚军另一位神射手养由基射死,且将他们的比武对射描写的绘声绘色,如临其境。但正史并未述及,只说斗越椒战败死了,也许就死在一个楚军无名小卒的手里。

鄂国和楚国谁先建立(若敖族覆灭的根源)(5)

图:随州养由基塑像

而随着斗越椒的死去,这个为楚国建立过无数功勋也为楚国弄出过无数麻烦的若敖家族,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楚庄王回国后,便立马将若敖族给一锅端了,不论大小,全部斩首。不过也有漏网之鱼,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就趁乱逃到了晋国,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朋友,晋成公二话没说把苗地封给了他,斗贲皇从此又名为苗贲皇。苗贲皇后来成为晋国的主要谋士,并在几十年后的鄢陵之战中帮助晋国打败楚国,夺回中原霸权。这就是成语“楚材晋用”的由来。

除了苗贲皇外,若敖族中还有位斗克黄也逃过了一劫。斗克黄是斗越椒的堂侄,也是楚国最伟大的令尹斗子文的孙子,出事的时候正奉命出使齐国,他在半路上听到了叛乱的消息,有人劝他不要回去送死,斗克黄却说:“国君,就是我的天,我怎么能违背上天的命令呢?”说完毅然回国复命,并自动跑到司败(掌刑罚之官)那里请求处置。庄王想起子文生前治理楚国的功绩,叹道:“子文这么好的人,如果不给他留点血脉,而让他在黄泉之下挨饿,寡人的罪过就大了啊!”于是没有处置斗克黄,让他官复原职,并将他的名字改为“斗生”,意思说他是死而得生,重新做人了。

鄂国和楚国谁先建立(若敖族覆灭的根源)(6)

图:克黄升鼎,青铜器,春秋中期文物,器物通高46厘米,口径26厘米,重4.3千克,1990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和尚岭一号墓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