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高古玉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分辨要素,这一篇文字就从个人的收藏经历中,将早期自己收藏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跟大家介绍一下,虽然在前面一个视频的专栏里面《古董收藏遇到的陷阱》,专门将收藏过程中的各种被骗经历做了一个汇总;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1)

但是每天还是会接到各地网友的咨询,发来的图片和各种传奇的收藏经历,显示着各种各样的上当经历还是层出不穷,对于一个走过这个阶段的资深“上当”藏友,也理解现代很多人不愿意学习,总想撞大运的这种心态,无奈之余,多写一些经历吧,希望能对认真阅读的藏友有些帮助。

上一期文字最后我们介绍了玉器的沁色,真实的沁色与后天人文加工的沁色一定是存在着差距,但是如果你对真品的沁色不理解,可能就会被赝品打了眼。

以前也建议过初入门的藏友购买一些残缺器作为学习的样本,后来有人借此还形成的牟利渠道,现在也不敢轻易推荐了;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2)

实际上我们在各地古玩市场上可以见到的古玉,很多都是普品,即使是老物,也没有太高的升值空间,大多属于民俗器类,而有些出土的古玉残器却值得购买,这其中也需要甄别,有的古玉或受侵蚀很深,已经很难盘玩出来的高古玉器,或属于冥葬类物品,没有收藏价值,不要浪费金钱;但是其中有一些精品,却是值得关注和收藏的,我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城探寻,偶尔也会遇见一两件古玉的残缺器,真正的古玉残器可以根据其残损的部位,重新镶嵌装饰,也是值得把玩和收藏的,曾经见到一个汉代玉璧上的残缺件,虽然尺寸不大,但是无论其材质和工艺,一看就是帝王级别的大开门物品,可惜价格也是略高,最后擦肩而过。

而那些充斥着市场百分之九十以上份额的几乎都是仿古玉,无论是从它的纹饰、品相,甚至雕工都十分粗糙,玉质也较差。有的冷眼一看,无论从形制、纹饰还是从“沁色”上,虽然带有几分古玉的味道,但是一上手就感觉出其中现代工艺的匠气。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3)

在我头条的第一个专栏文章中,我将自己各地捡漏的经历,做了一个详细的说明;参加工作后有段时间是做网点的培训工作,九十年代末,受工作条件的便利,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和古玩城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我到古玩市场,一方面是抱着捡漏的心,另一方面,也给我后来的第一本书《慧眼识宝》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一手素材,虽然现在反过来看也吃了不少药,没少上当受骗,但是这段经历对我的收藏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让我从理论到实践完成了一次跨越。否则现在也只会纸上谈兵,拿不出真实的藏品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头条的这个专栏《古玩行不愿对外公开的捡漏秘籍》,里面的很多藏品都是我个人在全国各地捡漏的收获,而且有很多的藏品最后也通过拍卖会的验证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还有的藏品也荣登央视和地方台一些鉴宝类节目的曝光。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4)

收藏圈里有一句箴言“藏品就是脸面,收藏者,靠藏品说话”,说得再热闹,拿出一瞎活,最后打的是自己的脸。

而且这种藏品还不能自吹自擂,你看看发图网上为何有人怼,一大半都是自我认知与大众认可发生了冲突,自娱自乐和标榜愚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您发的藏品被人指出问题,有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反驳,可能你们的认知不在一个层次上,也许多听听不同的意见会有帮助。

我检验自己的收藏眼光的方法就是通过拍卖,开始也相信哪些拍卖会不收民藏的笑话,后来逐步理解,问题是出自个人的认知上,调整思路,重新拜师学艺,近十年内,国内所有的玉器专家的课程几乎都学习了一遍,加上自我的认知和提炼,最终形成自己的鉴定方法和理论,将自我满意的藏品送到国内大拍卖会进行检验,不对就重新校正,一步步走来,虽然艰苦,但是终归完成了蜕变,虽然没有实现涅槃的期待,终于有了各个拍卖会成交的回馈。在我《如何学会以藏养藏》的专栏中,我将厚厚的一叠拍卖会合同和成交单据跟各位学员做了一个展示,自己在地摊上花费千元购买的藏品在保利也有了超过百万落槌的佳绩。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5)

这也是我敢于在2015年与商务出版社合作写书出版的底气,2012年开始,从央视的《一槌定音》栏目到武汉电视台《大家收藏》,广东珠江台《丝路花雨》湖北台《大收藏 》,一路跌跌撞撞,全国各地超过百场的文化讲座,引起各地藏友的普遍共鸣和认可,最后确定了将玉文化传播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疫情以后两年的时间,在家里写作了一百多万字的收藏经验和各种收藏感悟的体会,去年底在头条开办的六套专栏课程也都收获了满分的好评。

收藏者,眼力都是一个逐步增进的过程,谁都是从白丁到精英的,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为每个人接触的环境不同,关注品质的认知程度也不同。但是最怕的就是死不改悔,谁说就跳起脚骂,时间久了,别人懒得理你,自己孤芳自赏,最后遗臭万年。

我早期加的很多藏友就是这种状态,我就设置了不看他的朋友圈,即使如此,还有人经常给我推送文章,将网络上那几个骗子理论到处转发,典型的智障行为,属于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那一类,最后只能删除作罢。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6)

作为一名玉器的收藏者,我一直强调,认人是第一步,人都看不准,何谈看物。

换句话说,拜错了山门,这种骗子都是靠忽悠理论来鼓动藏友买他的藏品,而他的藏品都假得离谱,他的鉴定理论就是围绕其藏品出售而阐述的,这种人怎么能信呢?路子走偏了,再努力都是浪费时间。

收藏爱好者还有一个需要理解并掌握的渠道,就是关注与研究赝品,也是提高鉴定能力的必经之路,我曾经借助收藏家协会高级研究员的身份,走访过国内各地的仿制作坊和造假基地,往往在叹服目前玉器造假技术越来越高的同时,也为古玉的收藏爱好者们感到极端的担忧。

就目前的高古玉收藏品真伪混杂程度来看,商周古玉的市场交易并不活跃,伪品相对较少,红山、龙山这两个文化时期的古玉仿品有铺天盖地之势,而尤以红山为最,几乎难见真品。战国两汉古玉的真伪平平,一般大件的重器,或雕工精良的礼器,交易价位高,多掺杂着大量的赝品;而一些小件或材质较差的葬玉,真品可见,是普通收藏者需要了解和注意的几个市场特点。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7)

我专门创作了一个《玉器收藏知识讲座》的专栏,里面会从新石器时期开始,逐一介绍各个阶段的玉器制作特点,材质特征;今天的文字从视频讲座没有介绍的角度,分享一些淘玉的建议及小诀窍,仅供读者参考:

收藏玉器的一个正确的心理素质就是因器论价。真正的古玉,需要缘分才能遇到,捡漏是需要建立在眼光超群的基础之上的,在你眼光还不能藐视的阶段,先不要急着捡便宜,真正的古玉绝不便宜,这就是“物有所值”的价值规律。

那种“物超所值”的企盼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首先,你要从经验阅历上高出售卖者几十倍;其次,交易品的鉴定特征极不明显。这是“物超所值”的捡漏两大前提,尤其是鉴定特征极不明显的前提更为重要,所谓捡漏,就是在这一前提的作用下买卖双方的水平较量。否则,一件开门的玉器,无漏可捡。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8)

不要轻易地听信卖家讲的故事。有些卖家常会对玉的来源、接手方式等编出一套令你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以显示古玉的真实性。而对于真品古玉的交易,一般买卖双方都很少说话,让玉器的鉴定特征来沟通双方的交易价位。凡是售卖者喋喋不休地向你述说,一般有两种目的:一是推销赝品;二是藏品有问题,通过故事增加其购买欲望,来加以掩盖。

不要自信自己的鉴别能力凌驾于对方之上,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交易心理。面对地摊、古玩店的售卖者,就是专业鉴定人员,也不敢有丝毫的轻视目光,因为对于赝品,他们比我们更了解、更清楚。有时候这些人表现出的无知是一种商业行为, 千万别信以为真,还是让鉴定特征说话。

在入藏古玉时要懂得对可支配的自有资金的预算,量入而出,别让眼前对古玉的购买冲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除非这种购买是用于投资,否则,一旦作为收藏品购入囊中,是很难再出手的。原因很简单,作为投资,在购入之前必须具备相应的销售通道,而这种通道收藏者没有,同样是购买行为,其结果完全不同。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9)

价位昂贵的古玉,建议在国营的文物商店或拍卖会里选购,这样,会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和手续。同时,一般拍卖会和国营文物店的商品都要经过专家的鉴定,多一道关卡,可以降低商品的品质档次风险。

网络上出售高古玉器的实物与照片的观感有着很大的视觉差别,在灯光的作用下,高古玉精光四射,非常的漂亮;但实际上手的高古玉,远远没有那种光芒,这就是要大家了解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高古玉并不好看,而在好看的“高古玉”中可能有真伪的问题发生。

有些赝品也有一定的购买价值。但要切记此条只限于玉质相对要好、雕工相对符合真品鉴定标准的仿古器,且必须以新品的价格来购买,权当购入了一件现代的工艺品。

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是(高古玉收藏的方法及鉴别的基本常识)(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