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赵云在什么桥救阿斗(三国演义中赵云)(1)

史说纷纭,各自评说。

你相信吗?《三国演义》最热血沸腾的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是假的。

那么民间传说几百年前的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是从何而来的呢?

首先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原著版本的,里面是没有提到过“七进七出”这个说法的,首先提到“七进七出”说法的是叶逢春,是从罗贯中原著中以各种手抄本的方式通过不同渠道流传后演化而来的志传体系小说,由叶逢春整理而来的。在流传手抄过程中会有各种主观情节掺杂在内,“七进七出”的说法由此产生了。而且不是在长坂坡,是在汉水大战,赵云杀入阵中找黄忠军然后自己殿后,赵云在重围中被冲散后聚合七次,从此产生了“七进七出”的说法。加上元明时期评书话本盛行,这个经典桥段极其吸引观众自然广为流传,造成太多人就以为罗贯中先生就是这么写的了。当然就阿斗肯定在书中是有的了。

当然也绝对不会是你们在电视剧看到的那种,一袭雪铠,白马银枪,孤身杀入万马丛中如入无人之境,大致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

三国演义中赵云在什么桥救阿斗(三国演义中赵云)(2)

“却说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回顾左右,只有三四十骑相随。”都打到天亮了,身边还有“三四十骑”换句话说赵云杀入敌军不是单枪匹马,至少带了一支精锐跟随保护的,只是越杀跟随者越少而已。

再看甘夫人怎么说得“……弃了车仗,杂于百姓内步行,又撞见一枝军马冲散。”而且赵云还曾向百姓打听糜夫人下落,可见当时的场景也绝对不是对方排好阵型,径直冲进去,而是战场上一片混乱,百姓和敌军互相拥挤冲撞,那就大大增加了存活几率。

书中说“云拍马在乱军中寻觅,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中箭着枪抛男弃女而走者不计其数。”

因此我们分析,当时是刘备军,曹军,以及大量百姓混战拥挤在一起,赵云大可以专挑好走的路线进行,避无可避的时候再战一场,找机会继续前进,他自带的精锐以及战场的刘备残兵还可以适当阻挡下敌军。那么避开敌军,迂回突围,且战且走,就极其靠谱了。

在不考虑地理位置的前提下,为什么不是张飞等人去,而是赵云去救呢?

要了解古人的特点,比较客观的方法是看他的谥号。关羽谥“壮缪”,张飞谥“桓”,黄忠谥“刚”皆有对勇武有体现,而赵云谥号“顺平”可见,赵云并不以刚猛著称,当然不是说赵云武力低下,而是说他更像一个儒将。忠义,睿智,所以在乱阵中救人清醒的头脑要比一味地武力重要得多,所以赵云去执行这个任务也是情理之中。

三国演义中赵云在什么桥救阿斗(三国演义中赵云)(3)

那么“七进七出”的原型也应该是有的,猜测一,三国后期的小将文鸯,“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杀入敌阵反复六七次,相似度极高。猜测二,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陈军大将张定边曾孤舟几次突入朱元璋军中。也是有几分相似的。

古人写作,这种“张冠李戴”是很常见的,比如真正上演“空城计”的是赵云,还留下了“偃旗息鼓”这个成语典故,不也是按在诸葛亮头上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