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诗词中的各种“郎”和各种“娘”,有人说可以再写些别的,于是就想写写衣服,结果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光提纲就最少80多种“衣”,先发来一部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衣的诗句名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衣的诗句名句(一个人的诗话诗词中的斑衣)

衣的诗句名句

写了诗词中的各种“郎”和各种“娘”,有人说可以再写些别的,于是就想写写衣服,结果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光提纲就最少80多种“衣”,先发来一部分。

1、斑衣:原指虎皮纹路的单衣,为汉朝虎贲将士的单衣。后来多指彩色的衣服,或指戏服,或指老年人生日盛装。如元好问《鹧鸪天》“儿绶绿,母金花。斑衣庭下乐无涯”,比如黄庭坚“生育劬劳安可报,折梅倾酒著斑衣。”

2、衰衣:即浅色的麻面衣,专指丧服。如韩元吉诗句“安车荣绛节,黄发遽衰衣”,如留正诗句“圣学高於古,衰衣始自今”。

3、绿衣,原指外面穿绿色的衣服,典故出自《诗经》,比喻不合时宜不分尊卑,后来常常指官职比较低下的人。比如白居易诗句“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诗词也常指绿色的外表,比如绿草,绿叶,翠竹等。比如辛弃疾词句“倩得薰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

4、赭黄衣,赭黄色的袍子,后来多指天子服色或天帝服色,比如和凝《宫词》“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比如李弥逊诗句“龙楼曾侍赭黄衣,内竖传柑拜舞时”,如果诗中用的是“赭黄袍”,则必须是与天子相关。

5、蓑衣,即雨衣。古诗多用草或棕制而成,比如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比如吕岩诗《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6、纻衣,原指苧麻织成的服装。如东坡《减兰》“雨细风微。雨足如霜挽纻衣。”比如贺铸《伤春曲》“谁念东阳销瘦骨。更堪白纻衣衫薄。”由于典故出自《左传》“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郑地缟是贵物,郑地纻衣是贵物,彼此都献出贵重之物),所以诗中有时也比喻交友之心。

7、裳衣,泛指衣服。原出自《诗经》“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如东坡《调笑令》中有“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如王冕《秋怀》“滚滚柏间露,湿我征裳衣。”后来也指先祖留传下来的衣服,比如王安石《望夫石》“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8、雪衣,原指白色羽毛,比如杜牧《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亦指白色的鹦鹉,人称雪衣女。比如刘克庄《冬夜读几案杂书》“先丁宁雪衣女,勿漏泄锦绷儿。”后来指白色的鸟类,比如东坡《常润道中有怀》“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鸽子)

9、鱼衣,这个也不是衣服,是指水苔。比如东坡《慈湖夹阻风》“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比如丰越人《春晴》“风轻扶蝶翅,洲暖曝鱼衣。”

10、牛衣,这个确实是牛的衣服,主要是给牛御寒之用。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用牛衣来形容贫寒或苦楚。比如洪适《渔家傲》“三冬夜。牛衣自暖何须借。”,比如方岳《除夜》“幸有牛衣暖似春,可曾半字日边人。”

11、佛衣,袈裟。如李石《扇子诗》“黄金坐拥佛衣红,风动荷花香动风。”比如宋祁《晚夏高斋看雨》“圆荷万盖翻珠琲,绿稻千畦洒佛衣。”

12、春衣,本意,即春季所穿衣服。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比如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13、寒衣,原指御寒之衣。比如杜甫《秋兴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比如蒋士铨名诗“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的《岁暮到家》中就有一句“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如果诗中有祭典字样,那么这个“寒衣”指的就是纸扎的冥衣。

14、绣衣,彩绣之衣,多为权贵或富贵之人所穿。比如温庭筠《菩萨蛮》“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比如稼轩《水调歌头》“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有时也指御史,比如王珪《宫词》“何人奏对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绣衣。”典自成语“绣衣直指”。

15、金缕衣,缀绣金线之服,指华贵的衣服,延伸至荣华富贵,或者富贵的生活。比如那一首“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即是此意。

16、缁衣。意思较多,一为黑色朝服。如《诗经·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二为黑色衣服,比如鲁迅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三是指贤者,比如白居易《阳城驿》“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四是指僧衣,比如释正举“你是何人,缁衣裹身。”,五指僧人或佛教,比如蒲寿宬 《六和塔增房》“穿竹逢缁衣,拈花对黄面。”从诗词中来看,以比喻贤者居多。

17、衲衣,僧衣,道袍。比如刘伯温诗句“尘埃爽飒枯蓬鬓,霜露凄凉破衲衣”,比如陆游《怀昔》“朝冠挂了方无事,却爱山僧百衲衣。”,或缝缝补补过的旧衣。比如赵必象诗句“蔬饭藜床破衲衣,经年兀兀槿花篱”,比如汤显祖《达公来别云欲上都》“艇子湖头破衲衣,秣陵秋影片云飞。”

18、征衣。一指旅人之衣,远方亲人之衣。比如“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比如东坡《水龙吟》“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二指兵士之衣。比如文天祥《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比如贺铸《杵声齐》“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19、裌衣,裌同夹,即穿在中间没有垫棉絮之类的衣服。比如东坡《次韵王定国》“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比如秦少游“裌衣新著倦琴书,散策池塘返照初。”

20、(白)袷衣,也是夹衣。比如皮日休《夏首病愈》“晓入清和尚袷衣,夏阴初合掩双扉”,比如白居易《送沈仓曹》“落日驱单骑,凉风换袷衣。”但如果前面加一个白字,就倾向于平民服装,比如李义山《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比如王初《即夕》“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才乱绛河低。”

21、朝衣,朝服,礼服之意。比如刘克庄《念奴娇》“莫遣朝衣梅醭了,留祝南山之寿”,比如岳珂“宫词”“五夜钟声上直时,焚香重熨早朝衣”,有时也借指朝臣,比如陆游《南乡子》有“曾是朝衣染御香。”

22、罗衣,轻软丝衣。如李易安《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如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23、腊衣,同寒衣,御寒之衣。倾重于官方发放的寒衣。

24、戟衣,战戟套。比如刘禹锡《和乐天和微之深春》“公门吏散后,风摆戟衣斜”,比如杜牧《昔事文皇帝》“雨晴文石滑,风暖戟衣翻。”

25、羽衣,意思也很多,一是霓裳羽衣曲,见白居易《长恨歌》。二是指轻盈之衣,比如李之仪《水龙吟》“玉琯传声,羽衣催舞,此欢难借”,三是指道士或神仙之衣,比如张孝祥《鹧鸪天》“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四是指道士或方士,比如佚名《贺新郎》“客去冥然方就睡,梦蹁跹、羽衣揖余语。”五是指用羽毛做成的服装,比如《游仙词》“绿鬓毛姑翠羽衣,口中犹自说秦时。”

26、瘿衣,患病或衰弱之人所穿服装,便捷轻松,也指衣服宽大。比如东坡《别黄州》“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

27、红衣,红色衣服。后来借指红色羽毛。比如金庸《九张机》“香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实为宋朝词人所作),也指荷花的红色花瓣。比如晏殊《采桑子》“荷花欲绽金莲子,半落红衣。”

28、白衣,白色衣服,如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比如纳兰容若《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后来代指平民,侧重于还没有取得功名的文人。比如柳永《鹤冲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比如王之道“黄菊正怀彭泽,白衣俄致江州。”。在部分诗词中,白衣偶尔也指白云。

29、布衣,麻服。即百姓所穿之服。因此也代指普通百姓,但和“白衣”相比,并没有想要取得功名的必要成份,也不一定必须有文人这个身份。布衣即纯粹的百姓。例子我就不举了,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

30、菊衣,美好到爆的名词,本指秋衣,后来也指悠闲生活(陶潜隐居),比如梅尧臣《六月晦日定力院》“酌酒望沧海,飘颻思菊衣。”,比如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

31、穰衣,用草编织的衣服。比喻简单质朴的衣服。如果前面带有一个“绿”字,则指渔翁穿的衣服。比如徐俯《浣溪沙》“绿穰衣底度平生。斜风细雨小舟轻。”比如张志和《渔歌子》“羊裘何似绿穰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赭衣,囚衣。典故出自《荀子》“杀,赭衣而不纯”,用赤褐色的泥土染成。因此也暗指囚犯。比如文天祥《己卯一月一日…有感而赋》“铁马行鏖南地热,赭衣坐拥北庭寒。”比如杜淹《寄赠齐公》“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

33、(老)莱衣,即小孩子穿的彩色衣服。指老莱子孝顺,为了逗父母开心,七十多岁了穿花衣服扮成婴儿。乾隆老年为母祝寿不也穿彩衣么?所以后来这个莱衣指的孝顺。比如杜甫《送韩十四》“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比如王维《虞美人》“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

34、霓衣,即霓裳。

35、冠衣,儒生或文人所穿的正式服装,近似于制服或礼服。洪适《满庭芳》“枯藤到处,绿刺惹冠衣。”,方回《同张文涣过吴式贤》“设礼古俎豆,执事儒冠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