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曾有人问过我,一件残缺的古董还有没有收藏价值?我当时就对他说,残缺不等于残废,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更何况残缺之中,也会蕴涵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本篇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残缺的精品——乾隆粉彩金鱼纹金玉满堂瓷盆。这个名字很长,我们完全可以简称为“金鱼盆”。

这个金鱼盆上有个地方磕掉了一块,我觉得磕去的这块非常可惜,但是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残酷,总会有各种意外。比如一个200多年前的瓷盆,历经200多年都没有任何磕碰,但是一个小伙计在一次搬运过程中稍不小心磕碰了那么一点儿,就导致它的文化信息不再完整,成为遗憾,所以我们对待古物要非常小心。

马未都的最新收藏(嬗变之美观金鱼)(1)

清乾隆 霁蓝描金粉彩青地金鱼游春转心瓶

高23.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回来再说我们的金鱼。说到金鱼,其实也代表着中国人对美的一种追求。金鱼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古人一点一点人工培育出来的,可以这么说:从一个小小的金鱼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审美的轮回,一个非常美妙的轮回。

中国人的审美是我们的文化形成的。如果简单地从审美的形成层次来看,我们大约可以从四个层次来认知我们自己的审美过程。第一个层次是最大众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艳俗”。这里说的艳俗没有贬义,农村的大花布床单,我们听的流行歌曲,各种大片,热播电视剧等都属于艳俗一类。艳俗是构成我们民族审美的最基层,每个人都有这种艳俗的情结,不能说一个人高雅他就没有艳俗情结了。

审美往上走一层,第二个层次的人就开始减少了,就是“含蓄”。这个状态,典型的就是我们文化中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这种美不是直接的,需要你慢慢去体会,时间长了就会有感觉。

审美再往上走,第三个层次的人就更少了,叫“矫情”。 我们今天能够为大众所知的当代艺术都限于这个层次,就是说,看起来好像跟我们有点儿关系,但是很多地方又都理解不了,典型的是毕加索的画。你说他画的是什么,我怎么都看不懂啊,连英国女王都说她实在看不出来画上的人脸冲哪边。

但是“矫情”是一个过程,这个审美过程如果进入第四个层次,就是审美的最高等级,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病态”,也可以说是“非常态”。回想一下,很多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能被大众接受的文化要素,往往都不是常态的。比如金鱼,它就是一个病态的鱼,它肚子很大,眼睛隆起,看不了多远,一定是近视,脑袋上还顶那么大一个包,一定挺沉,很不舒服,这是病态的。我们知道有一种狗,叫北京宫廷犬,非常依赖人,两眼离得比较远,牙齿比较稀疏,这也是病态的。因为它智力很低,所以就非常依赖人,老喜欢让人抱着。一般的狗,比如狼狗,它不让人抱,它是健康的;那种人工培育的带有病态特征的狗,一看就没什么攻击力,腿都是外撇着走路,一扭一扭的,这都不健康。“病态”一旦突破了瓶颈,就是突破了它的最高点,就会反过来扩散,变成了人们所能接受的审美。

说到病态美,我就想到《红楼梦》里面,大家喜欢林黛玉就是因为她病恹恹的,走起路来弱不禁风,觉得这是美的。中国的文学审美对男性和女性都有准确的描述,一般来说,男子女性美,女子病态美,比如说贾宝玉,他像个女孩,而林黛玉像一个病人,这都是不健康的。我们知道《红楼梦》的影响非常大,它对男孩和女孩的描述,实际上是代表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审美趣味,所以多数人能接受。而薛宝钗那种健康的美则不符合我们的审美观,因此人们反而不太能够接受。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