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1)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于老包杂谈。

育儿这个话题颇大,大到简直可以用“塑造乾坤”来形容了,不过却也和我近来一直思考的子女教育的一些内容相契合,所以骤然间思绪奔涌。在我看来,育儿既是物质的具体的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更是精神的缥缈的无远弗届的未来走向。

下面我就把自己对育儿和子女教育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作以陈述。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2)

(一)父母要充分认识自己,拥有正确的育儿思想。

“父母”估计是天底下最容易得到的称谓,却是最难扮演好的角色。那么父母该怎么定位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呢,父母应该做的是什么?

可以用左宗棠的“择高处立”来概括。所谓“择高处立”就是立意要新目光要远格局要高,用现在时兴的话说就是指导思想要超前,看问题要通透要直至要害,否则指导思想不对,做的再多到头来终究都是白搭。

《孟子》里有一句话叫“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父母要抚育子女,对子女该存着怎样的态度,该怎么对待子女,该怎么教导子女,该把子女带上什么样的道路,这都需要父母首先要活的明明白白方向明确,而且要不断的进行自我修炼自我调整,作出表率,从而言传身教,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3)

(二)不以情感道德利益来绑架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平等的家庭地位。

很多人自打孩子未出生时就觉得孩子出生了、长大了、懂事了之后应该感恩,应该无条件的孝顺父母,因为父母生儿育女实在辛苦,实在不容易。

孩子必须得无条件听父母的,这似乎好像不是一个问题。父母生你养你,让你长大成人,让你结婚生子,你就应该孝顺,就应该感恩,历来如此亘古未变。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你因为种种原因想要孩子而生孩子的,而不是孩子想要你生他(她)你才顺应要求生的。你生孩子经过孩子的同意了吗?孩子在孕育的过程中你确定能给孩子健康的体魄吗,孩子生下来之后你能给他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医疗卫生环境吗?世间多苦,你觉得孩子做好了经历人生苦痛的准备了吗?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4)

显然不是。你选择了要生孩子,而孩子并没得选,在这个孩子被动接受的局面中父母先天强势。许多似乎理所应当的事情仔细推敲起来并不是那么必须和必然。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别动不动就对孩子说,“我为了生你、养你受了多少多少苦,遭了多少多少罪,哪儿哪儿都弄坏了,我整天为你累死累活的工作,我为你花了多少多少钱”,有这种想法的父母应该占大多数,可惜在表象之下深层次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目的或情感需要。对不起,不是孩子逼着你生他的,别用这个绑架孩子。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5)

孝顺是对的,感恩也是对的,但真正感恩应该感恩什么?是感激父母生了你、养了你吗?不,绝不应该是这个。

感恩不是目的是方法,它最终的指向是构建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向好发展。子女应该感恩的是父母对他们无私的爱,对他们的言传身教,以及引导孩子对整个正向社会文明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融合,让孩子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孩子出生后便是独立的生命个体、社会个体,而不是父母和家庭的附庸,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平等的家庭地位。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6)

在家庭中,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任何事都是对的,自己对家庭居功至伟,老是搞得自己好像掌握了宇宙真理一样,可问题是你真的掌握宇宙真理了吗。父母子女之间需要的是理解包容,换位思考,而不是无休止的指责和命令。

千万不要用自己自以为是的好心和善良去绑架孩子。

有时候你做的很多客观上的好事只不过是为了安抚你自己过意不去的心理,是因为你不做就觉得心里不舒服,而不是别人要求你做的,并且这种好事并不一定是所有人都愿意发生和接受的,所以最好不要把这种事情当成功劳。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7)

(三)履行父母应尽的职责,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陪伴,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为父母和监护人,有对子女必须(不得不)尽的义务,这既是自然属性所决定,更是社会规则所赋予。

一部分父母可以给予子女充分的自由,大部分父母选择严加管控,少部分父母则选择放任自流。

抛开严加管控的大部分不说,单说给予自由和放任自流的区别。给予自由和放任自流在外在表现上或有相同之处,但是背后的情感却是天差地别的;父母对孩子给予充分自由是尊重、是爱护、是信任,而放任自由则是不负责任,是无奈,是漠视、是放弃。

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爱以及耐心,让孩子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的成长。父母要用自己的爱来帮助孩子建立起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尽到责任,言行是否得当,如不当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用溺爱把孩子推向“熊孩子”的深渊。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8)

(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就像家庭的一面镜子,家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家长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是怎样的,折射在孩子身上便有了完全不同的光芒和色彩。

拿职业来说,家里是做生意孩子接触的利益算计肯定就多一些,家里是世代为官的,接触的尔虞我诈肯定就多一些,家里是开麻将馆的接触的三教九流自然也就多一些,家里有人爱看书了接触的故事也就多一些。

拿口味来说,家里喜欢重口味的多了孩子喜欢吃辣的几率就多一些,家里喜欢甜食的人较多孩子自然也就更偏向甜食。

拿环境来说,父母双方关系融洽相敬如宾,孩子就会阳光天真无忧无虑,父母不和鸡飞狗跳孩子也会跟着愁眉苦脸惆怅满腹。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什么都无所谓。大多时候他们不需要懂,父母和家庭的强大渗透力已经感染了他们,父母怎样他们就会怎样。更不要说如今大部分孩子拥有敏锐的直觉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所以为了孩子健康向上,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9)

(五)给孩子具有约束的自由,培养孩子的底线思维,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教养。

人是什么,人是拥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文明种群,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高度社会化组织化,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组织单独存在,一个个体在降生之始便与世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不再是单纯的生命个体,而是“社会关系综合体”,一旦有了这么一层身份,谁都不能随心所欲、绝对自由,这是谁都不可改变的,也是不可逆的。

所以人生来就是必须接受社会和所在组织的各种约束和规则的,只有遵从这些规则,个人才能获得发展,获得相对的自由,整个人类社会才能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取得进步。

而诸如道德、法律、情感等等都是人类社会法则的组成部分。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也都是以这些法则为判定标准的。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10)

要让孩子明白,自由永远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在合理合法的约束下才会产生自由,反之只能产生混乱无序和野蛮退步。合理良好的秩序有益于每一个个体。

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学习好习惯,增强孩子自律意识。要让孩子知道,在法律之内道德之外,对与错的界定比较模糊,但需要明确的是,他(她)所做的事情令大部分人感到困扰和难堪,这大概就是错。而超出法律之外,已经不能用对错来定义,而是犯法和犯罪的区别。

而教养是什么,说俗一点就是在道德范围内,大家都能得到相对的体面对待,不是他人感到尴尬。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11)

(六)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我从不主张为了孩子一点点的好奇或为满足自己一丁点儿的闲情逸趣就在家里饲养小动物,不是因为矫情,不是因为讲卫生,也不是因为懒散,而是—我实在无法忍受鲜活的生命因了我们的无知和饲养不当导致它们在痛苦挣扎中绝望的、毫无尊严的逝去。

当这些生命在我面前以这种方式逝去时,无力感、挫败感、愧疚感会让我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为什么敬畏生命?因为生存之难、挣扎之苦、牵扯之大。所以当我们没有能力抑或不愿承担一份生命的重托时,还是不要草率、轻易地开始为好。每个生命诞生时注定了是要逝去的,但我希望所有生命在逝去时都能更有尊严。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12)

(七)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物质观,遏制攀比心理

物质生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毕竟世界是物质的,而且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对孩子的物质生活应该怎么样呢?

对孩子的物质供应,应该是量力而行,恰到好处,既不能让孩子觉得生活寒酸,但也不能给孩子造成父母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错觉。不能“举全家之财力、讨子女之欢心”,要用合适的物质供应和健康的消费观念帮助孩子消除虚荣和攀比心理,从而培树积极的物质观。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对孩子培养的一些想法(看完这7点学会和孩子)(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