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不知道为什么,不少学校今年幼儿园小班和一年级学生的招生提前到8月上旬就开始了。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学校担心农村的孩子都跑到其他地方去上学,所以提前一个月让家长报名注册,以免生源外流。

“xx家长您好,我是xxx学校的校长,请在这两天带上您家的宝贝前往xxx学校注册,到时候要记得带上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儿童免疫接种证到学校。”

“校长,不好意思!我们家的孩子准备前往市区的学校就读,我们在市区买了房,夫妻俩都在市区工作,我们舍不得把孩子放在老家所在的学校。”

……

70到90年代教育水平(以前每个年级上百人)(1)

为了幼儿园小班的招生,不少基层小学的校长亲自打电话给适龄儿童的家长进行招生,但招生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学校的校长亲自出手,才招到了三五个甚至两三个学生,不少适龄儿童的家长并不愿意让孩子前往农村基层学校的幼儿园读小班。

三十年前,80后就读的年代,农村基层学校几乎人满为患:当时一个学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老师是代课老师,但学生数量却多到令人发指——一个年级两三个班级甚至更多,一个班级有七十多人,昏暗的教室中黑压压全是学生。

70到90年代教育水平(以前每个年级上百人)(2)

以前,每个年级有上百人甚至是数百名学生。而现在,同样的学校,每个年级只能招到三五个学生,一位朋友所在的学校甚至一年级的学生一个都没有招到,这所小学的小学部最低年级直接从二年级开始……如此奇葩的现象呈现在我们眼前,农村教育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⑴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流失非常严重。

这些年,新入职的教师很少进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哪怕偶尔出现极个别新教师前往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新教师十有八九会被层次更高的学校“强行掳走”。比如我们学校几年前招进来一名英语水平达到英语翻译专业八级的英语老师,结果这位老师在这边从教一阵子之后,就被隔壁学区的中心校挖走。

70到90年代教育水平(以前每个年级上百人)(3)

至于其他一直留在农村基层学校的新教师,要么是压根就不想走的老师,这种老师一般以户籍所在地就是农村当地的老师为主;要么就是没有任何学校想要“招安”的“老油条”。教师流失如此严重,农村学校能剩下多少优秀的教师?

⑵农村招生,数量和质量都每况愈下。

以前总羡慕那些每个班级的学生数只有三五个的学校,但是当这种情况真正出现的时候,我相信任教的每一个老师心里都不是滋味。看着班级中空落落的四五个座位,很难有教师能在上课的时候充满教育激情。一方面,学生数量太少,教学氛围存在较大的短板;另一方面,这些滞留在农村基层学校的学生,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尖子生?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学习成绩烂到渣的超级学渣。

70到90年代教育水平(以前每个年级上百人)(4)

一名农村基层初中学校的老师在为七年级新生批改卷子的时候发现,两百多名学生参加入学分班考试,语文科目能够达到及格水平的学生才二三十个,还有200 的学生是处于不及格阶段。那些优秀的学生去哪里了?最优秀的去市区的私立名牌初中学校就读,中等偏上的学生去县区重点初中学校注册,留在农村基层中学的学生,整体成绩能好到哪里去?

⑶农村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农村人口已经出现“空心化”的状态:农村老人在身强力壮的情况下自然没多大的问题,但是当他们老态龙钟的时候,哪怕是死在家里几天时间,说不定都不会有人知道,因为农村的儿女大部分都背井离乡,离开农村去本地比较繁华的地方或者直接带着孩子去外地打工。

70到90年代教育水平(以前每个年级上百人)(5)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儿童跟着父母纷纷“逃离”农村,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少了,农村学校的学生出现断崖式减少的趋势,农村教育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农村学生继续减少,甚至减少到一个不剩的地步,那么农村学校必定会一个个撤并,农村这片区域的生机会逐渐消散殆尽。接下去,农村耕地无人种,农村宅地基“十屋九空”,都不再是奇闻!

如果轮岗交流的“春风”无法充实农村基层学校的师资力量,如果县管校聘的“东风”无法阻止一所所农村基层学校走向倒闭的万丈深渊,如果教育均衡的“福利”无法让农村教育焕发生机从此走上复兴之路,那就是我们教育领域最大的悲哀!这一点,如果你不是农村人,如果你不是心系农村教育之人,根本无法真正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