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章,帛书版和传世版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看第一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是山谷的谷,它的特性就是“空虚”。有个成语叫“虚怀若谷”,就是说人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的空虚,宽广。

道德经帛书版全文及最好的译文(道德经帛书版第六章)(1)

“神”,是“神韵”的神。我们说一个人看上去很有精神,眼睛炯炯有神,其实是在说他内在很活泼,很灵动。神,它讲的是一种内动。

天地之间,就有这种内动,因为天地万物也是在不停运转着的。而这种运动所产生的变化让人难以预计,难以测量,却又切切实实的影响着每一个人。所以时间长了,人们就把这种神秘莫测的运动和变化,称之为“神”,认为背后是有“神”在主宰着。

“谷”和“神”连在一起,空虚而内在又运行不止,这就让我们想到什么了?第五章的“橐龠”,风箱啊。风箱就是中间空虚,而内在又不停的运动,在鼓风。所以“谷神不死”,谷不死,也就是空虚永远不竭尽;神不死,也就是运动始终不停止,那么风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道德经帛书版全文及最好的译文(道德经帛书版第六章)(2)

“谷神”并不是表示一个事物,而是分指“谷”与“神”。《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就有“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表示“神”的根本在于运作不停,“谷”的根本在于空间充盈。

“牝”,是指生殖的门户;“玄”是深不可测的意思,“玄牝”,是指深不可测的生殖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连天地都是从这个“玄牝”中生出来的,你说它是不是深不可测。

上一章是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與”,现在连天地都从中而生,那么这个风箱可就不是在天地之间了,而是在“道盅”。《道德经》第四章:“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道,也是空虚并永不盈满的,所以道的空虚,再加上道的运行,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生殖之门一样,造生了天地万物。

道德经帛书版全文及最好的译文(道德经帛书版第六章)(3)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绵”,本义是指把丝连接起来,织成帛,这就要求丝不能断绝。同时呢,丝又很细微,我们常说“绵薄之力”,就是表示细微的意思。“绵绵呵若存”,是指道的这种运行,就像丝一样很细微,让我们察觉不到,同时又连绵不断,一时一刻都不停止。

用之不勤”,“勤”是竭、尽的意思,用之不勤也就是用之不尽。道的这种功能,造生万物的功能,是永远用之不尽的。所以“道生之”,道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之一,便是生。因为有道,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治国若有道,则国家百姓生机勃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