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手表从业人士都在讨论DW(Daniel Wellington ),就像当初手机行业都在讨论小米模式一样,所以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DW品牌的一些理解。

今年的手表行业整体下滑严重。一方面受经济和政策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智能手表的冲击,可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有几个品牌逆势而上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DW就是其中之一。

DW火了!到底有多火呢?各种大品牌争相推出尼龙带表款,甚至包括苹果这种世界级的品牌,是不是受到了DW影响暂不考究,但是现在只要提到尼龙表带就想到了DW,就像提到蚝式手表就想到劳力士一样,这个标签已经贴上了。

dw为什么用的不多(DW火爆背后的思考)(1)

其实DW迅速蹿红远不止一个尼龙表带这么简单。当市场需要一块性价比极具性价比的轻奢腕表时,DW适时的出现了。以时尚著称的SWATCH太过廉价,以运动为主的CASIO已经成为学生的标配,TISSOT款式太多,识别性太弱。DW正是抓住这一空缺,以时尚轻奢定位迅速占据市场。

作为来自瑞典的腕表品牌,DW不但秉承了斯堪的纳维亚“简约而不简单”设计风格,同时又将瑞士腕表的精致轻奢演绎的淋漓尽致,搭配极富质感的鳄鱼纹压花表带简约低调,浓浓的北欧风情,无论搭配正装出席宴会还是日常商务佩戴都会是非常不错佩戴选择!

新媒体时代,聚焦网红经济

DW之所以能迅速走红,与新媒体时代网红的崛起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个新品牌,款式又是如此单一(虽然表带丰富多彩,但是手表主体本身是一样的),DW最初的渠道之路颇为艰辛,大多传统渠道巨头都认为这样的手表做工不够精致,配置不够高端,而且现在火爆的尼龙表带其实之前一直是低端垃圾表最常用的,市场拓展难度可想而知。

dw为什么用的不多(DW火爆背后的思考)(2)

正是由于线下受阻,DW选择了通过线上传播和销售,在营销上借助了网红崛起的潮流和趋势,这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有媒体这样报导:他们在国外社交媒——Instagram上广泛私信明星网红,然后免费赠予手表。这些明星网红收到手表之后,自然会发表相关的信息文章。有的不接受免费赠予手表,就直接给小额的营销费让他们发几条Ins。就这样,名不转经传的DW迅速获得了巨大的曝光量。凭着极简的设计和时尚的颜值,DW最先在欧美明星网红圈里得到了认可,明星与网红就成为了DW最大推广人群。当DW将这一营销策略复制到亚洲的时候,我们发现李易峰、张艺兴、鹿晗、李仲硕、宋慧乔、宋仲基等小鲜肉老公们佩戴DW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短短时间内DW俘获无数了脑残粉,迅速成为亚洲市场单一款式销量最大的手表之一,DW品牌也晋级全球知名时尚品牌之列。

dw为什么用的不多(DW火爆背后的思考)(3)

DW之所以在国内卖的这么火,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不高,当国内手机开启了千元机时代的时候,手表也迎来了千元大牌时代,而始作俑者便是DW。大家知道作为非刚需产品,礼品赠送是手表销售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每当朋友生日、加薪升职、情人节日等需要准备礼品的时候,手表都会作为备选之一。因此凭借极高的颜值、小鲜肉的热捧、千元左右的价格,DW迅速成为职场白领、热恋男女互赠礼品的首选。

DW爆红背后的思考

可以说DW是SWATCH之后最成功的手表品牌,两个品牌走红的背后其实有非常多的共性值得我们去思考。SWATCH当时是由于”石英危机“,瑞士制表业不得已放下身段举全国之力面对日本新技术的冲击。SWATCH一推出便以高质量、低成本,时尚与文化并重的品牌理念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缔造了世界品牌的神话,同时延续了瑞士制表业百年辉煌。历史惊人的相似,其实这几年不只是“智能危机”,由于经济下滑和政策影响,整个传统手表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很多品牌开始缩减研发投入,减少新款上市,降价处理库存,甚至涉猎智能表业务,希望能作为救命稻草获得重生。降价处理是对的,因为这些品牌根本不具备溢价能力,很多品牌都是谁的好卖抄谁的,你卖3000,我卖800,整个柜台全是大品牌的爆款。依靠价格投机取巧,看似捷径,其实是自掘坟墓,因为品牌需要沉淀、创新需要成为习惯。而DW从诞生伊始则聚焦产品,定位非常清晰、设计也紧抓当前消费的趋势,再加上创新的营销模式,火爆全球绝非偶然!

回到开篇讲的,手表从业者都在讨论DW,就像当初手机行业都在讨论小米一样,华为学习小米打败了三星,成为了世界及品牌,也希望国内手表品牌能出现这样的探索者带领国表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