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英

好几天没有看到杨师傅了,我心生纳闷,杨师傅可是我店的老主顾啊!我的店子虽然不大,但是顾客还是蛮多的,尤其是退休的老干部,老工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健康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都喜欢来体验我店的健康仪器,常来常往,都喜欢和我唠家常,慢慢的我对这些客户的家庭情况都有了一些了解。由于他们都比较年长,我都是尊称他们为师傅。

想当年的青春年华(过去的时光难忘怀)(1)

杨师傅是我们一个楼的退休工人,老家在一个边远的山区,杨师傅很孝顺,很早就把他年老的母亲接来居住,经历过旧社会苦日子的母亲,所吃的苦那自然是不必多说的,年老又得了点痴呆症,出来就忘了家门,家里的弟兄,终日忙于农事,无暇顾及,杨师傅就把母亲接来,想叫母亲老有所依,享点清福,相安无事地住了些日子,谁知母亲似乎享不了这个福,不习惯楼上的生活,老是怀念她老家的老宅子,连做梦也梦见,她不在家下雨把她惦念的老房子给淋塌了?于是她三天两头想自己跑回去,杨师傅就和妻子天天看着她,以免发生意外。

想当年的青春年华(过去的时光难忘怀)(2)

可还是没有看住,就这一天中午午休的时候,杨师傅裹着小脚的母亲,提个小包袱,拄着拐杖,趁儿子儿媳睡着的时候,悄悄溜下了楼,准备步行走回百里之外的家,正好被好心的邻居看到,可任凭怎么劝她也不肯回来,她说,“不是在这里儿子和媳妇对她我不好,是我太挂念老家的老屋了!还有家乡的小河,天热了可以去河边洗洗衣服,在这楼上实在没有意思,我一会就到家了,不要告诉他们!”正巧我路过,我知道老太太特别迷信,就对她说,“老大娘,今天可是个单日啊,如果出远门必须双日出门才吉利,你的家那么远,你怎么能选个单日回家呢?”这一招还真灵,那我今天走还不行呢,那就改明天吧,她自己嘟囔着,背着小包袱,只好回去了,可是第二天她仍然没有改变回家的主意,天天这样看着她也不是个办法,杨师傅只好把母亲送回老家的弟弟家住些日子,寻思冬天再把她接回来过冬,可是一到冬天,92岁高龄的老太太就去世了。

我说好几天没有看到杨师傅呢,这天他来了,胡子邋遢,头发也长,精神很不爽,毕竟也是70好几的人了,老母亲的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就对我回忆了母亲生前的许多往事,我听了也是感觉过去的老人非常不容易!虽然现在的生活今非昔比,但是真的来之不易!

杨师傅讲,他从小没有父亲,一生要强的母亲,在那艰难的年代,含辛茹苦把他们弟兄三人抚养成人,即使是娘家来客,母亲也会把他们弟兄三个打发出去,直到客人离去,才允许他们回来,刚过完年天还很冷,舅舅来他家串门,他就按母亲的吩咐,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来到外边生一堆火,带两个弟弟烤火玩,直到快日落西山的时候,看着西山坡上,舅舅离去的背影,他才可以领着两个弟弟回家,要强的母亲,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他是担心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三个小孩在家嘴馋,怕让客人吃不好,只好打发他们出去,等客人走了再回来,那时家规很严,孩子也很听话,换了现在,来个客人,不都是先让孩子坐上席吗?而那时的孩子,即使在家,也不可以上客人的餐桌!

想当年的青春年华(过去的时光难忘怀)(3)

家境虽然贫寒,母亲却热爱革命,杨师傅讲,1947年的莱芜战役,母亲在后方无偿地给前线的突击队员们,做鞋做袜,宁肯让我们省吃俭用,也得支持前方的战士,直到战争取得胜利!当时他们村因为边远,成了战地医院,许多战伤人员被抬回来在村里救治,由于伤员多,只好分家到户,来我们家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哥哥,母亲看着他受的伤泪流满面,当时杨师傅才七八岁,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啊!母亲用最仁慈的母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伤员,当时哪有什么医疗条件,就是给战士喝点小米粥,清洗伤口,母亲虽然没有从医过,但是耐心的程度却不比医生差,以她的微博之力,无形的支持了战争的胜利!

到了上学的年纪,不论家庭再困难,母亲仍然坚持让孩子去上学,而且是谁有出息重点供谁读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子那样困难,缺吃少穿,要想每个孩子都读书,真的供不起,作为家中老大的杨师傅,勤奋肯学,自然成了母亲的重点供读对象。杨师傅又给我讲了一件有趣的事,就是晚自习课上,轮流值日,他和一个女同学出来抬水洒地,下课要打扫卫生,就是在他们抬水往教室走的时候,女同学一不留神放了个屁,他不好意思笑出声,结果女同学笑得弯下了腰,水也“扑通”一声撒了一地,那个年代的学生,如果他俩回去晚了,会受到其他同学的严重议论,他就让女同学赶紧回教室,自己去提了一桶水来,听到这里我也笑出了声,跟他开玩笑说,难不成那个女同学就是你的初恋?杨师傅说在那个年代,这是没有影子的事,男女同学都不敢正面说一句话。

直到他参加了工作,远离家乡,远离老母亲,100多公里的地,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回去看望老母亲,杨师傅有两个女儿,大的年龄和我一般大,也就是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个年代的工人阶级相当困难,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养活着一家老小,日子真的是非常拮据,有一次两个小女儿想吃一根五分钱的冰糕,他翻遍了衣兜,找到四分钱的时候,剩下的一分愣是没有找出来,我说杨师傅,你就不会跟卖冰糕的讲讲价,四分钱给孩子一根吃吧!正直的杨师傅说道,一根冰糕他就挣那么一分钱,我怎么好意思跟给他讲价呢?知道他日子紧,麦子熟了的季节,六七十岁的老母亲给孙女烙上喷香的大油饼,从老家千里迢迢送过来,杨师傅回忆起来两眼满含热泪,他说最困难的时候,全家人曾经一块钱花了一个星期,他说这些他从来不曾告诉过母亲,而母亲却仿佛什么都知道一样,在他需要的时候,母亲就会如约而至地来到他面前,拿出牙缝里挤出的食物送给他,我由衷地感叹到母子心相连啊!

想当年的青春年华(过去的时光难忘怀)(4)

如今日子好了,杨师傅每月退休工资上万元了,两个女儿也都事业有成,非常孝敬,都想好好孝敬一下老人的时候,母亲却离他而去了,杨师傅如何不难过不伤感呢?母亲走了,杨师傅年龄也越来越大了,老家的路变得遥远了,再也不能骑摩托车回去看望老母亲了!但是关于母亲的回忆,却道不尽说不完,过去的时光难忘怀,母亲永远活在过去的记忆里!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是那个让我们回忆一生的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