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凡是正史中没有记载的名人,于野史中多能找到一些零星记录比如《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明史》中见不到,而《录鬼簿续编》中对他即有简略记录按此书的说话:罗本,字贯中,别号海湖散人,山西太原人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由于社会动荡,其人一生东奔西走,南北漂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多少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多少年(海湖散人罗贯中)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多少年

在中国的历史上,凡是正史中没有记载的名人,于野史中多能找到一些零星记录。比如《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明史》中见不到,而《录鬼簿续编》中对他即有简略记录。按此书的说话:罗本,字贯中,别号海湖散人,山西太原人。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由于社会动荡,其人一生东奔西走,南北漂流。

1364年,罗贯中曾和《录鬼簿续编》的作者会过一次面,此后就不知其行踪了。但据传说,罗贯中曾充当过张士诚的幕客。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他改而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估计《三国演义》就是在这期间所完成。

罗贯中一生的著述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作品。《三国演义》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其题材主要来自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给这部史书所注解引用的野史杂记。还有小部分则是根据民间传说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上去的。《三国演义》所依据的材料虽然都是搜集而来,但罗贯中的创作却赋予了这部书以全新的生命,使它绝不雷同于以往写三国之类的任何作品。罗贯中在撰写这部长篇巨著中,至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天才的创造。

其一是将三国历史编织成了一个贯穿始终的完整的故事演义,这种新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形式是他首创的功劳。《三国演义》共写了一百二十回,每个章回之间都相互衔接,其中的故事情节要一个接着一个描述,前后的人物出场及事件的表述都编排得恰到好处,像这样的长篇小说结构形式是很不容易处理好的,如不构思好,就会使人产生零乱的感觉。罗贯中在这方面善于剪裁得当,他所编排的章回结构,能一环扣一环,使结构紧凑而天衣无缝。其二是反映的作品主题重大。作者的爱憎观念表达十分鲜明,他对儒家学说所体现的忠、孝、仁义思想给予了充分肯定,由此将刘备为代表的蜀汉政权里的主要人物都作了歌颂的描写,而对奸诈、狡猾、阴险的不仁不义之类行为进行了无情揭露和鞭挞,亦因此他将曹操为首的曹魏政权里的骨干人物多数都作了贬义描述。同时,通过魏、蜀、吴三国的多次战争较量角逐,反映了当时的战乱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其三,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性格十分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比如蜀汉一派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姜维;曹魏一派的曹操、司马懿、司马昭、夏侯渊、张郃、曹仁、夏侯惇、徐晃、许褚;孙吴一派的孙策、孙权、鲁肃、周瑜、陆逊、黄忠、吕蒙等等。其中的典型人物尤有“三绝”极负盛名,既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这些人物形象,只要读过《三国演义》书的人,都会久久不忘。

  

其四,作者采用叙述为主的写作手法,继承了传统的评话形式,其艺术效果亦不亚于一般小说的细腻描写手法。此外,作者所用的语言十分精炼,文辞优美,文字接近口语,比较通俗易懂,这样,该书就更能广泛地为大众所喜爱接受。

  

罗贯中写出《三国演义》之后,当时即有人“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说明这部作品写得很成功。在他之后,仿效《三国演义》的写作方法创作的历史演义小说即大批出现。《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各类典型人物,甚至为其后各朝代许多阶层的人物所模仿,比如“桃园三结义”的侠义行为,即有许多民间侠士进行效仿。

而且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黄忠等形象也在某些方面成了人民生活中的榜样。《三国演义》中提供的政治军事斗争策略,亦成了后来一些农民革命领袖进行参照的军事教科书。另外,在罗贯中之前,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说还没有出现过,所以罗贯中撰写创作的《三国演义》,最早开了长篇历史小说的先河,就这一点贡献来说,罗贯中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将具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