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其中,有个故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这才是真正的孝子有孝心?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这才是真正的孝子有孝心(人人夸赞的大孝子)

这才是真正的孝子有孝心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其中,有个故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双眼失明的母亲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聪明伶俐,小儿子老实巴交。

两个儿子长大后,大儿子担心母亲随自己生活,自己取不了媳妇。于是就和小儿子商量,母亲随小儿子生活。小儿子欣然答应。

小儿子每天上山,都把摘到的好东西留给母亲。每次吃喜酒,小儿子都会带着母亲去,这样母亲就可以吃到好吃的啦。

村里人人都知道小儿子孝顺,都夸小儿子是大孝子。

这一天,小儿子又要出去吃酒,可是因为路途实在遥远,怕母亲经不起颠簸。于是便和母亲商量,母亲听后说,那你去吃,有好吃的给我带点回来就好。

于是小儿子自己去吃酒,并把宴席上的肉和米饭打包给母亲带了回来。快到家时,小儿子突然感觉肚子痛得厉害,来不及把食物放下就跑进茅房,着急忙慌地解裤带时,一不小心,将给母亲带的食物整个掉进了粪坑里。

小儿子看着掉下去的食物,心痛得揪在了一起。想到母亲眼巴巴地等着自己带好吃的回来,他就难受得说不出话来。

小儿子眼看着时间已晚,不回家母亲更加着急,只能硬着头皮回去。母亲听到儿子的脚步声,便像往常一样,坐着等儿子把好吃的端过来,可是等了好半天,好吃的没吃到,却听到了儿子的抽泣声。母亲连忙问儿子怎么啦。

儿子痛哭流涕的把事情原委告诉母亲。母亲听完后,摸摸儿子的头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没事,你赶紧拿粪勺把掉下去的食物捞起来,然后洗干净,再煮一下就可以给我吃了。

小儿子听了母亲的话,赶紧拿着粪勺就把食物捞了起来,然后将食物洗干净,烧开后给母亲吃,母亲吃得很开心。

晚上,小儿子在睡梦中听到有人对他说,感恋你对你母亲的一片真心,本仙就送你一些东西,助你们母子二人度过难关。

第二天一大早,小儿子睁开眼睛,就发现家里堆满了各种粮食,米,面,肉,蛋,甚至还有蔬菜和水果。

小儿子不敢相信,赶紧把事情告诉母亲,母亲似乎早已知道,平静地说,给我们的就收着吧。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大儿子那里。此后,大儿子也模仿小儿子给母亲带吃的。有一天,大儿子故意把食物倒进粪坑,然后学着小儿子的样子,痛哭流涕的把事情告诉母亲。母亲便让他像小儿子一样把食物捞起来给他吃。大儿子照做了。

晚上,大儿子躺在床上,想象着第二天家里堆满的各种东西,就感觉金元宝在朝自己飞来。慢慢地,大儿子睡着了,睡梦中大儿子发现一群人拿着菜刀,朝着自己飞奔过来,嘴里骂道,你这个不孝子,居然拿粪坑里的东西给你母亲吃,我们替她砍了你这个不孝子。

大儿子爬起来,迅速冲进了茫茫夜色中。从此,人们再也没见到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必须发自内心,出自真心。带有任何目的的孝顺都是另有所图。

我至今仍记得这个故事,一是我明白这个故事所告诉我的道理,二是我们村里正好有这么一对母子。

母亲叫杨三妹(村里的大人们都这么叫),双眼失明,今年已86岁。儿子叫杨老扣,今年也已63岁,平常我们都叫老抠叔。

当然母亲杨三妹没有大儿子,也没有吃过粪坑里捞起来的食物,更没有因此获得财富。而儿子杨老扣反而因为母亲,把好不容易取到手的媳妇弄丢了。

媳妇离开后,杨老扣就和母亲相依相伴。杨老扣在出门干活前会帮母亲洗漱完毕,并照顾她吃东西。如果是雨天,母亲便只能一个人在家里,杨老扣干一会农活,就得回家看一下母亲。如果是晴天,儿子就会带着母亲一起下地,把母亲放到田间地头,杨老扣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和母亲说话。就这样,一过就是一辈子。

有一次回家,父母正在收油菜籽,因为要赶天气。爸爸便请村里的人帮忙。其中就有老抠叔。

下午6点时,妈妈便让我将饭菜打包放好。我疑惑地问,为什么要打包。

妈妈说,你老抠叔都不在外面吃饭的。人家帮我们辛苦一天,热饭都吃不上一顿,那怎么能行。你打包好,待会你爸爸回来就可以给他们母子俩送过去了。

原来,老抠叔担心他母亲没有饭吃,每次给别人帮忙时都不吃饭,直接回家。

村里人也知道,每次都会准备好饭菜后给他们送过去。

其实,孝顺不是要给父母买多大的房子,多么昂贵的衣服,多少山珍海味,对他们来说,一粥一饭,一屋一床,一生一世,有你便足矣。

2013年5月,63岁的丰县退休教师谢淑华,为了完成妈妈“一辈子在锅台边转,也想出去走走”的心愿,她让不愿坐车的母亲坐人力房车,双手拉着车前进,靠着一本地图册沿路问人,以每天40公里的速度行走,她耗时1年,走了1.2万公里。脚底磨出血泡,母亲心疼女儿想要放弃,但谢淑华却咬牙坚持。

因为她知道,什么都能等,唯独孝心不能等。她不想停,也不能停,更不敢停,唯有不断前进才能一点一点缩短与母亲老去的距离。

前一段时间,甘肃省定西市儿媳妇怕公公老年痴呆,每天布置家庭作业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 儿媳妇张女士,80岁公公既不下棋也不打牌,兴趣爱好比较少。为防止公公老年痴呆,便想到给老人布置作业的方法。

视频里,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一般,拿出好几本“家庭作业”给儿媳妇检查。

有网友留言评论说看到这个视频“笑着笑着就哭了”。

倪萍在姥姥晚年时,也曾采用给姥姥寻找整理报纸,剥瓜子等工作,每月还煞有其事地给姥姥发工资,以此来延迟姥姥的老去。但其实倪萍心里明白,对时光的流逝,对姥姥一天一天老去的事实,谁都无能为力。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写道:“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一生中,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生离,却没有能从这种离开中学会接受和放下。而最终的死别,更是让人无法面对,我们在心理无数次预演亲人离去的场景,可演再多次,面对着亲人的生死,我们同样黯然神伤,原因大家都知道,只因心中有爱。

只有心中有爱,才能顺着顺着就孝了;只因心中有爱,才能时时刻刻将他们的一言一行,一粥一饭,放在心里最深的那个位置。

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无法改变父母慢慢老去的事实,但可以延迟他们老去的速度,行动便是最好的解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