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柏建斌 摄影 视范影像

美味之于衢州开化,就原材料而言,独特有三,即:青蛳、清水鱼和白腊肉。

青蛳和清水鱼,在当地一般四季皆可得,但要吃到上好白腊肉,很难。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从《论语·述而》可知,腊肉自古便有,而在孔子的年代已被看成是十分珍贵的礼物。

就现在的认知,腊肉种类不少,大凡以腌制、熏烤、烘晒等制成,目的是增强其防腐能力,延长保存时间,产生独特风味。四川、湖南及广东之腊肉,也因为制作方法不同各有特点。

今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小柏菜”要说的白腊肉,特点非同一般,它不用盐腌制,只需梁上一挂就行,几年不坏。

“在我们开化,数齐溪白腊肉最好。”在开化县人大副主任齐忠伟的印象中,齐溪因在钱江源头,空气质量很好,那里的白蜡肉挂着才不会坏。

1】爬山一小时,山顶突现桃花源

去齐溪看白腊肉,要上中山村。

“我多次到过齐溪,但没上去过。”齐忠伟说因为交通不便,中山村村民基本都已迁至下山。

幸好随行的齐溪镇宣传委员小程上过山,我们便大胆地沿小道前行。

走走停停,大约行进一个小时到了山顶。再往下穿过一条小道,突然发现了大片村舍,又见水田鸡犬,仿佛桃花源。

“这里的房子非常有特点,正门之上,都是空的。”在村口等着的“村民”徐忠文指着一幢黄泥墙老房子说,空的部分其实是通风口,正好对着里面厅堂。”小徐说这户里面应该有人,便推门带我们进去,果然有妇人迎上来。

野腊菜清炒(小柏菜看似朽木切开却美若桃花)(1)

厅堂梁上挂着一条条猪条肉。

“这就是白腊肉,应该是刚刚挂上去的。到了春夏之后,就可以吃了。”

野腊菜清炒(小柏菜看似朽木切开却美若桃花)(2)

小徐是中山村汪家的女婿,虽然每年都要爬上爬下几十趟,但他却喜欢上了这个山顶小村,并以合作社的名义租下了农田和茶地。

“我最喜欢这白腊肉。什么都不用做,把切割好的肉往梁上一挂就行。”小徐说,外面人都问白腊肉怎么做,其实不腌、不晒、不熏,真的很简单。“猪要土养法,主要吃草、番薯藤及玉米等等,以确保肉的质量。一般冬至后把肉挂上梁,接下来等着便是。”

值得注意的是,挂上去的肉绝对不能清洗或者雨淋。

2】朽木一般的白腊肉,切开却人面桃花

在小徐姑姑家,我们寻到一些一年陈的白腊肉。

“这好像长了毛,又像是发霉了。”我们走近看这“条肉”,实在想像不出它味美在什么地方。

野腊菜清炒(小柏菜看似朽木切开却美若桃花)(3)

“它不同于腌久的咸肉,只要用开水一泡,很方便能刮去那层毛。”小徐说着已提来一桶水,切下一块肉放了进去。

切开部位的肉惊艳到了大家:看似朽木一般的外表下,里面的瘦肉呈粉红,而肥肉则洁白如玉,可谓人面桃花。

野腊菜清炒(小柏菜看似朽木切开却美若桃花)(4)

切下的肉在水中泡不多时,用刀轻轻在带皮的一面刮几下,只见整块猪皮完好无损,而将其它部位清洗后,整块肉除了略偏黄色,肉质没有任何损坏。

经过一年时间发酵的中山村白腊肉没有腌制,因此和新鲜肉一样,不会变咸。

“只是空气中的微生物与猪肉表面脂肪发生反应,起了一层保护膜。清香是白腊肉的一大特质,它挂在梁上,失去的只有油脂和水。”小徐说,一段时间后,他们要给每块肉套上塑料袋子,以防油脂滴下。

“腊肉一定在过六七个月才好吃,但我们不急,因为还有去年,甚至两年前的腊肉,想吃了便上去割下一段,继续挂上去。”小徐说切面暴露不要紧,只要不离开中山,肉依然不会变质。“如果拿到其它地方,一定要在二三天内进行烹煮,不然哪怕放进冰箱,味道也会变。中山村能做白腊肉,与这里的空气质量有关,富氧而洁净,加上低温,通风,才能保证白腊肉肉质的稳定。”

现在长住中山村的村民没几户了,但每家梁上挂的肉却不少。

“这些肉上面好像都粘了纸条,写有名字。”我们抬头拍照,看着觉得奇怪。小徐姑姑解释,那是山下朋友们送上来挂的,因为这儿挂出来的白腊肉的确质量好,美味。

3】肉香浓郁而不腻,透出一种鲜让人停不下来

“来来来,白腊肉好了。”随着小徐姑姑一声喊,回头望桌上,大碗的腊肉散发着诱人的油亮。大面积的肥肉仿佛半透明的黄玉,包裹着依然呈粉红的夹心瘦肉,猪皮富有弹性地闪着油光。

野腊菜清炒(小柏菜看似朽木切开却美若桃花)(5)

想着大块朵颐,赶紧打上一碗米饭。

白腊肉放在白米饭上,油慢慢渗入米粒间,食欲顿增。和着饭粒咬上大口,香肉充满口腔,几乎不用怎么咀嚼便下了喉咙。

此时,口腔之中只剩香味。

食客间有这么一种说法,白腊肉没有腌制,是一种由里向外缓慢的发酵,类似于普洱生茶的发酵,时间长但味道醇厚而鲜爽。当肉中蛋白分解后产生了谷氨酸,鲜味同样也渐渐产生。

“将肉洗净后,用慢火来煨,白腊肉本身是淡的,适当加盐即可。”小徐说,最好吃的是二至三年的白腊肉,吃起来除了鲜香,还会有甜味。

“冬天吃腊肉,暖和上心头,过年吃腊肉,农耕开好头,春节吃腊肉,新年有搞头。”热心推广开化美食的齐忠伟说,白腊肉原本是老百姓舍不得吃而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借助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不放盐腌便能四季存放。老底子,一年到头能够吃到腊肉已经很好了,也因此有了这样的民间俗语:“炖着吃、蒸着吃、炒着吃……时至今日,白腊肉成了开化特色,这种特殊的美食风味越来越难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