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孩子又给我上了一课。

我看到三岁半的女儿在往盆里挤牙膏,里面泡了几件她的衣服,她是在洗自己的衣服。

“你在干什么啊?”

“洗衣服啊”

“牙膏能洗衣服吗?”(我本想让她放弃这个行为)

“可以啊”

“为什么牙膏可以洗衣服啊?牙膏不是用来刷牙的吗?”

“不是啊,你不是还用牙膏刷过马桶吗?”

我。。。

“可是牙膏能用来洗衣服吗??”

“可以啊,有泡泡啊,沐浴露也能洗衣服啊,也有泡泡”

我。。。

我心里在赞叹多么有创造性的一个孩子啊,同时也在纠结,就这样任由她浪费牙膏吗?

她甚至还在我的盆里给我挤了好长一条牙膏,我盆里是泡了件白色的衣服,我这个时候有点急了,“你干吗啊?你看你把妈妈的白衣服弄得”

“妈妈,你洗衣服啊,可以洗掉的”

我有点生气了,我说“妈妈生气了,妈妈不需要你帮我挤牙膏了”

女儿就自己去洗衣服了。

于是我就赶紧去洗衣服,生怕沾上了绿色的牙膏洗不掉了。

后来睡觉的时候我躺在床上去思考,

甚至去百度了下“牙膏能洗衣服吗?”

看到了百度给我的答案:

为什么小孩不能拿这么多沐浴露(不要破坏孩子的奇思妙想)(1)

为什么小孩不能拿这么多沐浴露(不要破坏孩子的奇思妙想)(2)

我顿然大悟:孩子给我上了多好的一课啊,她有自己的发现,她认为洗衣皂,洗衣液,洗衣粉都能出来泡泡,可以洗衣服,那沐浴露,牙膏为啥不能洗衣服呢?一个物品的作用本来就不可能是单一的。也许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就是这么被发现的啊。

可为什么我们大人多数都没有创造性了呢?因为我们的创造性就在孩童时代被无情的扼杀了,能接纳的父母会认为这些是具备创造性地表现,不会阻拦而是欣赏,可是不能接纳的父母会认为这孩子真烦人,浪费牙膏瞎搞什么啊!

无独有偶,晚上在外面吃自助餐的时候,女儿自己学会了去打果汁,一遍一遍地去尝试打果汁,我没动手,女儿打了之后给我送过来,开始我以为她是自己找服务员打的,后来我亲眼看到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掂着脚尖打了送过来的,兴奋得要死。

打了果汁之后,出于天性对水的热爱,女儿连果汁都不放过,她把手伸进了果汁里玩了起来,本来没有满的果汁一下子把杯子撑满了,似乎像发现了新大陆,女儿开心的不得了,我这个时候并没有阻止她,一是我可以接受,二是她也没有妨碍到别人,三是安全行为。

(ps:当然我不是提倡这种行为,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我都可以接受这种行为的。)

我的女儿,你让妈妈学到了很多,谢谢你,我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