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鱼龙混杂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该如何避免踩坑,减少类似纠纷?连日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监管部门和律师,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和提醒。

南国早报客户端系列报道:

怎么判断二手车交易陷阱(二手车交易里的坑)(1)

二手汽车市场,摆满各种品牌车辆。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何定坚摄

业内人士:不被低价迷惑 选择正规交易平台

一位长期从事二手车销售的黄先生称,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二手车行业乱?首先是二手车买卖门槛低,江湖档、夫妻档、兄弟档或小微企业都可以进行二手车买卖,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其次,二手车交易不规范、不诚信、信息不透明等,也导致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

黄先生说,一些没有二手车购买经验的消费者很容易被市场上的低价二手车迷惑,以为价格低捡到了便宜,实则容易掉进一些不良商家(中介)设置的陷阱,虽然二手车没有统一规定价格,但有一个行情范围,如果低于行情范围,就要慎重考虑购买,出过事故、来路不明或不能正常过户等的二手车更要慎重购买。

从事二手车交易的廖先生也提醒,消费者如有意向购买二手车,可先向懂行或业内朋友请教学习,首选查看车辆手续是否齐全,二手车完整的手续包括车辆登记证(或购车原始发票)、行驶证、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养路费手续及交强险等,小心买到“黑车”;其次可多查看二手车交易平台的网络评价,查看公司相关资质,还可上网搜索其他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交易时遇到的纠纷或陷阱,避免自己踩坑。同时在购买二手车时,要先找权威机构或专业人员对所购二手的车况进行评估,千万不要随便相信交易平台或中介人员的口头承诺,并在购买交易时,消费者可要求公司出示车辆的保险公司、理赔、4S店维修保养等记录,更全面了解该二手车的车况,在签署的购车合同里,对二手车的售价、售后服务等也需要逐条约定清楚,以免在购车需要售后服务时,因约定不明确引发纠纷。

怎么判断二手车交易陷阱(二手车交易里的坑)(2)

销售商打出各种承诺。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何定坚摄

监管部门:购买二手车最好请权威机构鉴定

记者从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中旬,该分局今年已收到二手车相关投诉9起(其中有2起为重复),投诉内容有三类:第一类(3起)是事故车的投诉,投诉内容大致是对事故表述有争议,消费者称销售人员说是小事故,经查是重大事故;而车商坚称已如实将事故告知消费者,并且在购车合同上有所提示,双方各执一词引发纠纷。第二类(2起)是老旧车,车辆老化,维修频繁,引起投诉;第三类(2起)定金问题,主要是消费者征信偏低,只有贷款利率高的公司同意发放贷款,但消费者因为利率高出预期,不能接受,要求退定金导致纠纷。

为避免类似纠纷,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专门发布了二手车消费提示:提示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要向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商家进行选购;二、尽量避免选购事故车和水泡车,网上查询到的鉴定二手车方法不一定可信,最好请权威二手车评估机构专业的人员来鉴定;三、消费者在购车时一定要与车商签定正规的购车协议,在协议中务必要注意约束双方的权益。消费者要认真逐条阅读协议条款,核对好相关信息,不要遗漏条款,如有理解不清楚的条款,应当要买方解释清楚,签订后妥善保管好协议。

律师提醒:条款约定要清楚 如店家故意隐瞒车况涉嫌欺诈

针对二手车交易中容易引发的纠纷,南国早报客户端南国法援公益律师赵明堂分析称,二手车跟我们平常购买的新车不同,新车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而二手车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辆二手车的情况还不一样,消费者在购买这样的二手车时,作为车辆的出让方,有告知车辆真实状况的义务,对车辆售后出现的问题,究竟是帮维修、退车还是退款,也应在合同中约定明确,也就是双方签署的合同目的一定要清楚。

针对案例中董先生购车的纠纷,赵明堂律师认为,二手车交易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消费者个人之间的买卖,如果交易的车辆与卖家所宣称的质量状况存在重大差别,买家可以以违约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卖家赔偿损失。如果是买家是从二手行买车,如果二手车行知晓车辆发生过重大事故但描述为轻微事故,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涉嫌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以要求退一赔三。遇到类似纠纷时,消费者可以与店家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消协或者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情况下,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