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热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湿热问题既普遍又难缠,以至于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说过,“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之八九”。既然朱老先生都这么说了,那湿热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怎么才能有效祛湿热呢?这还得从湿热的病因病机说起。

湿热致病:湿热为病十之八九(1)

大自然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入侵人体,都会至人生病。而这六气在自然界中有啥样特征,那么,它在人体中也就一样。比如:在雨天泥泞的土路上,我们一脚踩上去,是不是就会感到很粘腻而沉重啊?那么,水湿在人体的特点也类似于此。正是湿邪的这种粘腻之性,使湿病的病程长且爱反复。

而湿邪在人体单独肇事也就罢了,它还常常拽上其它邪气(如:风湿、寒湿以及湿热等)共同兴风作浪。其中就以湿热最为多见。为此,又有清代医学家薛雪就说过热是天之气,湿是地之气,热得湿而愈发炽热,湿得热而愈发骄横,这说明湿与热会互相依仗着对方的无赖而在体内勾结着作乱,此也为湿热病难缠的原因。

湿热致病:湿热为病十之八九(2)

既然如此,我们要对付湿热这个顽固分子,就得抓住一个宗旨——辩证确切。那具体得怎么做呢?其首要的是我们要从人的三焦着眼:

三焦是人体五脏六腑中的最大一腑。它的划分是横隔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隔以下,脐以上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就为下焦了。可见,三焦就如同房屋的一户三室一样,而有这样的三居室,湿热可美了,它会想住哪室哪室,有时甚至还霸占两室以至三室

为此,从此结构看来,我们祛湿热就要从上、中、下三焦来辩证。

湿热致病:湿热为病十之八九(3)

中医上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沤是小泡子),下焦如渎(渎是沟渠)。由此,我们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画面——上焦雾蒙蒙仙气飘飘,其中,还有座肺的建筑。而肺把津液向上、向外透散给皮毛的功能,是不是好比雾中喷泉的美景啊?

可人体一旦因饮食劳倦,情志不畅导致湿饮内生,以及若有湿邪的外入,两者相合再加上郁热,这就产生了湿热。这些湿热停聚于上焦的话,可就大煞上焦的美景了!肺的喷泉不能正常运转,清阳升不上去,津液达不到口腔与皮毛,人就会有胸痞,咳嗽,咳痰,口渴,头昏昏沉沉,身子也沉的表现,另外,因有热存在,人还易出汗。

湿热致病:湿热为病十之八九(4)

对于以上局面,我们选药就得以宣肺布津为核心(因为谁的地盘谁做主嘛)。所以,我们得把肺气的宣发功能调动起来,让肺的小喷泉转起来继续喷布津液到达口腔与皮毛。这就需要用些辛散上浮芳香宣化类药了,比如:广藿香,佩兰等等。由此,肺气宣发功能恢复后,湿气就渐渐消了。

另外,关于上焦湿热的中药,有个代表方剂叫仨仁汤——此药出自清代医学家吴鞠通温病调辩的上焦篇,大家先做个简单了解。而相比于中下焦湿热问题,上焦湿热显得较少见,并且这方面的中成药也不常见。那么,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接着科普中下焦湿热的病机与用药,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药文汇

湿热致病:湿热为病十之八九(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