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自欺欺人不如听命自己(自重与自轻始源于自己)(1)

图片源自网络

台布小伙子的愤怒

放脏台布的大胶桶不能放餐厅外,放在餐厅的一角。

正常来讲处理用过的台布时,是应该先将桶挪出餐厅外,再将用过的台布打包拿走。

偷懒的人,就不肯将桶挪出去,直接在餐厅里面处理台布,这样子会有很大的异味持久不散。

中午11:40,送台布的男生扛着一捆台布进了餐厅。这一位便是会偷懒的小伙子。

小伙子扛着台布进来时,我十分友善地与他沟通:“师傅,现在是营业时间了,不能在餐厅里面处理脏台布,等下你先将桶挪出餐厅外再处理。”

小伙子反应激烈地回应:“请你也体谅一下我,尊重一下我,现在外面下雨了,你让我在外面弄台布!”

如果是真下雨,让人在雨中做事是一种不尊重人,也是一种不地道的行为。

而事实上,天看似要下雨,却并未真正下雨,飘着微微细雨,对人没什么影响,根本淋湿不了什么。且十分钟不用的时间,根本淋不到人,况且餐厅外面有比较宽的屋檐。

但小伙子呢,想省事,找个要下雨的借口,不想在外面弄。

“你选择这个点来,现在这个点,在里面操作会有异味,我们怎么营业?”当时正好有事情要处理,话一说完我走开了。另外一位同事也同样提醒他,便强调店外有屋檐。

结果,小伙子发飙了,台布也不拿,走了!他向他老板撒谎说外面很大雨!

老板无奈,自己又开着车过来拉台布。小伙子有没有撒谎,他老板看外面的地板就能知道,现场在那里呀。老板将桶挪出去才处理台布。

这是一件根本算不上事的小事,就事论事来讲,并不牵扯到尊重与看轻与否。

小伙子自己过分解读了“尊重”一说,尊重是相互的,真的尊重人与事,会设身处地的从实际出发考虑事情,而不是仅考虑自己的感受。

孟子的“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意思是人必须先自己敬重自己,而后别人才可以敬重你。

与其自欺欺人不如听命自己(自重与自轻始源于自己)(2)

母亲赴乡下酒席,从不带孩子

我小时候在乡下呆过,但对于乡下酒席的体验却近乎没有。原因是我们从没当过妈妈的小尾巴。

村里人去吃酒席,喜欢拖家带口,孩子跟着大人去吃酒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是妈妈却会在赴酒席前,早早给我们姐妹准备饭菜让我们在家里吃,甚至是妈妈怕我们跟脚,还会将我们锁在家里。因而我们从来没有跟在妈妈后面去吃过酒席。

以前的乡下家中没男孩本来就容易被人瞧不起,我们家里只有4个女儿,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是比较严格的,不希望我们在行为上行差踏错让人诟骂,母亲一直在引导我们要自重,自己看重自己,不给他人制造可轻看自己的理由。

与其自欺欺人不如听命自己(自重与自轻始源于自己)(3)

不“自来熟”的孩子,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结婚前、结婚后我们都长期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生活,有事、过年时才会回老家。过年回家时,我也会将过年的年货准备充分带回老家。

我们一大家子人在一栋楼吃住,也没有分家,我买回的东西全家人都能吃。但孩子们除了我买回的东西会动,对于爷爷与小叔买的东西却不会有自来熟的行为。除非是他们将东西拿出来,孩子们才会用。

小叔买来放在冰箱里的小可乐,孩子们也不会去拿,倒是小叔自己讲:“嫂子,我放在冰箱里的可乐,俩侄子怎么不拿来喝?你告诉他们可以喝呀。”小叔开口了,孩子们才拿来喝。

今年过年,我在东莞上班,小儿子与先生回老家过年,因为疫情小姑一家回不了安徽,也回了湛江过年。小姑走时有一件她女儿的牛奶放在家里没带走,儿子在微信问我姑姑留在爷爷家的牛奶他能不能喝?

“如果姑姑在走之前有交代那牛奶是给你喝的,你就可以喝。如果姑姑没有说,那牛奶你就不要喝。姑姑留在爷爷家的东西那是爷爷的,如果爷爷未开口说那牛奶你可以喝,你也不能喝。你想喝牛奶,自己去买也可以叫爸爸去买。”

儿子在询问了我之后,他没喝那牛奶,也没有去买牛奶。通过牛奶的事情,我告诉孩子的是一种处世态度。

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即使是亲人间也不必自来熟,要有一个界线,不理所当然也不贪人家的东西,自己有正确的定位,这是自重是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与不看轻自己。

先生小时候先后在亲戚家寄养过,在自己亲姨妈家就被表姐欺负,在堂姑家时就被堂姑家的小姑子欺负。这还是给了钱只是寄住亲戚家上学而以,但亲戚又怎么样,小孩子还不是要受气!

也恰恰因为这种“寄人篱下”的经历,让先生更懂得人情冷暖,因为自己受过这个苦,他选择在人与人之间做一个于人有暖有温度的人,也选择什么时候都靠自己不寄希望于他人,正是因为自重,也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而我所受的影响,来源于父亲的经历,也受自母亲的教育,任何时候我都不会看轻自己,选择自重自立。

父母上一代的教育理念,我们自己的经历定夺了信仰,将二代人的教育理念,我们又融合在一起教育孩子:只要自己不轻看自己,自己自尊自爱,就没有人可以轻看自己。你若自重,靠自己,你就有了最强劲的依靠。人生是自己的,你是自己人生的创造者,你能自重,你就是自己尊贵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