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热播,宋朝名臣的词、古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必背的项目。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均在列。

看剧的同时,也难免接受文言文的考验。这些大臣说出来的话,写的文章,就得好好听,好好想,才能明白啥意思。没有文言基础,便如坠五里雾中。下面,介绍剧中的三段文言文。

小古文清平乐(清平乐文言文你看懂了几分)(1)

范仲淹—— 刘钧 饰演

1.选任贤能论

范仲淹(刘钧饰)被调回京,碰上了被废的郭皇后离奇死亡,疑与内侍闫文应(吕夷简在宫中的耳目)有关一事。他直言,吕夷简(谭希和饰)结党,把持选官大权。吕夷简大怒,认为他越职言事。考虑到可能又要被贬,范仲淹做了四论。韩琦(杨玏饰)去劝说他,读起《选任贤能论》:

故圣人以俊乂(yi)为德,不以柔讷(na)为行,如以柔讷为行而宠之,则英雄无望于时矣。使四海英雄失望于时,则秦失张、陈,隋失房、杜,岂不误天下之计哉!

乂,有才能的人。柔讷,柔顺而不直言。张、陈,指秦末张耳、陈馀,世所称贤者。房、杜,指房玄龄、杜如晦等。

小古文清平乐(清平乐文言文你看懂了几分)(2)

吕夷简——谭希和 饰演

总的来说是什么意思呢?说是圣人都以才智才能为德,不以柔顺为行为,如果以柔顺,不直言而受宠,四海的英雄都无望了,英雄对当朝失望,那么秦朝就会失去张耳、陈馀那样的贤者,隋朝就会失去房玄龄、杜如晦那样的能臣,这岂不是耽误了天下大计吗?

这一论述,意在向皇帝建言,要重用人才,不要宠信奴才,使天下英雄失望,矛头指向以吕夷简为首的玩弄权术之人。

2.一封旧书信

小古文清平乐(清平乐文言文你看懂了几分)(3)

范仲淹 晏殊 剧照

晏殊(喻恩泰饰)去看范仲淹,聊起了十几年前范写的一封信:

天下蒸民,各食其力,惟士有德可以安君,可以庇民,于是圣人率民以养士。易曰:不家食,吉。如其无徳,何食之有?

蒸,众,多。蒸民,说的是百姓。

翻译为:天下的百姓,都在自食其力,只有士有德可以帮君王安天下,可以庇护百姓,于是圣人率领百姓供养着士。《易》说,不在家吃饭,大吉,意思是说,当使养顺贤人,不使贤人在家吃饭,如此大吉。如果他无徳,怎么能有饭吃呢?

这说明,在古代,就有着很强的人才思想,求贤若渴。

小古文清平乐(清平乐文言文你看懂了几分)(4)

晏殊 喻恩泰 饰演

3.鸣不平

范仲淹被贬,朝堂内有人替他不平,写了个劄(zha)子递了上去。他是这么写的:

昔日汲黯在庭,以平津为多诈;张昭论将,以鲁肃为粗疏。汉皇吴主,熟闻訾(zi)毁,两用无猜。而今仲淹刺讥大臣而遭谴谪,倘其言未协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罪乎?

汲黯,忠直敢谏,不曲意逢迎。张昭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翻译为:汉朝汲黯在朝为官,觉得平津侯公孙弘很狡诈,东吴的张昭谈论将领时,觉得鲁肃粗陋,才疏,汉朝皇帝和东吴主人,常常听到诋毁他人的话,却在用这些人,没有猜疑。而现在范仲淹因为指责了大臣而遭贬谪,如果他的言论没有融合陛下的心思,陛下可以听也可以不听,怎么能降罪呢?

《清平乐》的台词,可谓古香古色。对于诗词、语言,不仔细琢磨,便难以明白其意思。

小古文清平乐(清平乐文言文你看懂了几分)(5)

范仲淹 剧照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他不只留下了好词,好文,也留下了治世理念和广阔的胸怀。

如果有翻译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