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晋文、张自清

壬寅虎年春晚以“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中国年里的欢乐颂”为主旨,用丰富多彩的节目样态呼应了建党百年、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中国航天、燃情冬奥等重大主题。晚会以歌舞小品抒发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人民的精气神,用视听音画描摹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之美、意境之美,以思想性、艺术性再次引领了审美新风尚和时代新潮流。

网络春晚在创新中变革(新技术赋能新创意)(1)

2022年央视春晚画面

深情歌颂唱响时代主旋律

今年我们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春节,人们载歌载舞、共襄盛事,将热闹祥和、喜庆团圆的节日氛围融入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和趣味生动的语言节目中。歌曲《春风十万里》唱出了祖国广袤大地上的璀璨春光、盎然生机;一曲《我们的时代》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歌颂伟大时代、共筑强国梦想;由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歌手代表一起演唱的《黄河长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歌曲《时代感》《爱在一起》《欢乐时光》《真爱起舞》以欢快灵动的曲调,传递出青年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舞蹈《摆出一个春天》展现了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拥抱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语言类节目扎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热点,用诙谐幽默的话语,展现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图景,充满烟火气息。小品《父与子》围绕子女创业话题展开,从青年人的视角探寻父子间的相处之道。小品《还不还》上演了一出讨债还钱的笑剧,讽刺了贪婪无尽的金钱欲望,呼唤守诚信的传统美德。《休息区的故事》展现了一对医护夫妻在疫情之下的深情守护,描摹出一线抗疫人员的真实画像。老一辈相声演员姜昆、戴志诚携相声《欢乐方言》展现中国语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多彩性;新生代相声演员卢鑫、玉浩用一段《像不像》全新演绎相声的四门基本功,赓续曲艺传统。

创意表演丰富表达新样态

除了传统歌舞表演和相声小品外,虎年春晚还创造性地添加了不少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的创意表演,令人眼前一亮。当传统作品遇到潮流元素,当经典文化碰上时尚表达,画里的风景便动了起来,世间万物被赋予了生命。音乐短剧《万象回春》讲述了13只云南亚洲野象的北迁趣事,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向世界传递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九百年前的山水画名作《千里江山图》赋予新的表达方式,在声声古韵中展现了婉转大气的江山画卷。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以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为底色,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美娓娓道来,在青山秀水间带领观众寻味江南。除了对经典诗画的创意表达,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呈现也别出心裁,景观太极《行云流水》突破传统舞台空间限制,三位武术高手身着白衣,登上三座现代化都市的高楼之巅,腾挪与起武之间,传统与现代碰撞,人与自然共生,为根脉绵延的中国精神注入刚柔并济的中国魂。武术短剧《乳虎啸春》,打破了以往武术节目群体表演的既定范式,借助文学作品的章回结构建构人物和情节,有效增强了武术表演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丰富了中华武术表演的新样式。

技术赋能增强视听新体验

每年的春晚舞台都是最新科技的示范地,今年的春晚在技术的加持下也亮点频出。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XR(拓展现实)、AI动作捕捉、全息影像等技术的运用,为春晚的视听舞美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冬奥特别节目《冰雪闪亮中国年》中,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携手在比赛场馆上空翩翩起舞,自由穿梭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创意舞蹈《金面》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法,通过光学动作捕捉技术,让女舞者与青铜大立人打破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物理边界,在虚拟空间中交互共舞,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呈现出古蜀文明的奇幻色彩。少儿舞蹈《星星梦》借助XR技术和演播厅720度穹顶屏幕,将舞台打造得如星河般唯美梦幻,航天员王亚平女儿的一声呼唤“妈妈,给我摘颗星星回来”,更是唤醒了每个人深藏心底的星星梦、太空梦。

此外,虎年春晚还首次采用8K超高清电视直播,画面清晰度更高、色彩更明丽。观众除了可以在电视端看春晚,还可以选择在电影院线获得全新的视听体验。与此同时,虎年春晚还率先采用了竖屏直播,搭建起一套完整的竖屏直播系统,利用五台摄像机进行竖屏构图,既满足了手机移动端受众的观看需求,也是当下媒体融合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春晚四十年,守正创新、传承突破,中国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踏上新征程,拥抱新时代。

(作者薛晋文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副主任、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二级教授;张自清为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讲师)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