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今日惊蛰春雷响)(1)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在古时又称“启蛰”,只是在汉景帝时期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 “惊”字。后来到了唐代,“惊蛰”又改回以前的“启蛰”,但毕竟“惊蛰”用了这么多年,大家都已经习惯这个叫法了,所以沿用至今。惊蛰有三候,第一候桃始华,第二候仓庚鸣,第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民俗文化非常丰富,笔者今天也为大家大致介绍一下。

惊蛰吃梨

惊蛰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今日惊蛰春雷响)(2)

“惊蛰吃梨”是惊蛰节气里一项重要的民俗。吃梨在惊蛰这天有很多种寓意。比较出名的是惊蛰吃梨有“努力荣祖”之意,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是因为惊蛰这个时候季候较干,人们容易上火,口舌生疮,吃梨可以助益脾气。除此之外,惊蛰吃梨还有一个“谐音梗”,“梨”与“离”谐音,惊蛰吃梨可以让病虫害原理,保佑有好的收成。

惊蛰蒙鼓皮

惊蛰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今日惊蛰春雷响)(3)

为何要在惊蛰这天“蒙鼓皮”?据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从中我们知道,惊蛰这个节气是跟雷声有关系的,而古代的人们认为雷产生的原因是雷神用锤子敲打天鼓产生的。所以选择在这一天蒙鼓皮是顺应天时,于是便有了惊蛰蒙鼓皮的习俗。而且在惊蛰这一天,人们也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会贴上雷神的贴画,摆上供品来拜祭。

惊蛰如何养生

惊蛰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今日惊蛰春雷响)(4)

惊蛰应早睡早起,适当散步;穿衣上以捂为主,注意保暖,毕竟老话讲“春捂秋冻”;在饮食上多吃蔬菜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所以一个节气的背后,它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是很丰富的,文末笔者也提醒大家注意日常防护,勤洗手,多通风。(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文献:

钟芳《文人笔下的惊蛰》

贾鸿源《清末民初湖北惊蛰打虾蟆习俗》

文 / 袁立聪 审/ 任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