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回迁房旧改网 更多资讯,每天更新

关注深圳回迁房旧改网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官宣了我国最新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名单,两份名单均再添新员,总数分别达7个、14个。

与住建部去年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相比,成都从特大城市“晋级”为超大城市,佛山、长沙等5城新“入围”特大城市。

而此次领衔特大城市名单的武汉,距离超大城市的门槛仅有5万人之差。

​​

新的城市划分表(特大城市划分依据)(1)

​​

成都顺利晋级,武汉离超大门槛只差5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说明,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按城区人口数排序,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

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

新的城市划分表(特大城市划分依据)(2)

​​

▲图/求是网 七个超大城市中,除了深圳之外,另外六个城市已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地位较为显赫。

而排在特大城市名单首位的武汉距超大城市的门槛仅有5万人之差,其城区人口为995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因而,可以预期,武汉城区人口有望于2021年底超1000万人,进入超大城市行列。

根据住建部2020年底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符合“超大城市”标准的共有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等6座城市。当时的“特大城市”有10个,分别是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

对比可以发现,成都从去年的特大城市“晋级”为超大城市。佛山、长沙、哈尔滨、昆明、大连等5城新“入围”特大城市。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统计口径上,城区人口是指城区常住人口。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

新的城市划分表(特大城市划分依据)(3)

​​

各城人口有增有减,佛山增加最多

这些超大、特大城市人口数量,有急剧增长的,也有大幅缩水的。

对比第七次人口普查和《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共计21个超大、特大城市中,佛山城区人口增量最大,大幅增加661.85万人,由此超越南京、青岛、济南、长沙、郑州等GDP万亿城市,首次跻身特大城市。

成都紧随其后,城区人口增加517.03万人,超越天津、东莞和武汉,位居全国第六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已达到2093.8万人,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在全省人口中占比也由十年前的18.8%提升到25.02%。

此外,深圳城区人口也增加400.12万人,由此超越重庆和广州,升至全国第三位。

​​

新的城市划分表(特大城市划分依据)(4)

​​

▲图/城市进化论 城区人口缩水的城市也有不少。例如,对比两次统计数据,上海城区人口大幅减少441.14万人,不过,其距离2000万的城区人口规模仅差13万人,比排名第二的北京高出212万人,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城。

天津、郑州城区人口也分别减少210.84万人、136.41万人。

一般而言,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可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对外吸引力。

从城市经济规模来看,21座超大、特大城市中,除东莞、沈阳、哈尔滨、昆明和大连外,其余16座城市均为GDP万亿城市。换言之,未上榜的苏州、宁波、无锡、泉州、合肥、南通、福州等7座万亿城市,离成为特大城市还有一定距离。

另外,超大城市中,2座位于北方、5座位于南方;特大城市中,7座位于北方、7座位于南方。整体而言,南北分化并不明显。

从城市群看,全国7座超大城市分布在四大区域:京津冀有2个全国超大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粤港澳有2个全国超大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长三角有1个,即上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有2个全国超大城市,分别为重庆、成都,这两个“西部双子星”也成为七个超大城市中唯一非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此外,西部地区除了有重庆、成都两个全国超大城市,还有西安、昆明两个特大城市。而且,西安城区人口规模达到928万人,成为14个特大城市中仅有的突破900万人的三个城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地区尽管是近年来人口流失最大的区域,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次仍然有沈阳、哈尔滨、大连等3个入围特大城市行列,其中沈阳城区人口已突破700万人,位列东北地区之首。

​​

新的城市划分表(特大城市划分依据)(5)

​​

深圳回迁房旧改网 更多资讯,每天更新

关注深圳回迁房旧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