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两个著名的诗僧:一个是家喻户晓的歌曲《送别》的作者——李叔同,这个“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大师;另一个就是开启鸳鸯蝴蝶派先河的——苏曼殊,这个出版了一本自传体爱情小说《断鸿零雁记》,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的燕子山僧。

苏东坡佛性最强的一首诗(天地一诗僧苏曼殊)(1)

提起弘一法师,我们可能都有所了解,很多影视都有关于他的形象,最重要的是那首《送别》太深入人心了。观与之齐名的苏曼殊,大家可能有些陌生,这个名字在中国——特别是在文化界,还是很响亮的。

著名诗人柳亚子曾说苏曼殊为“一代的天才”。然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因为苏曼殊不但是一位僧人,还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画家、而且还是一位第一个把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拜仑和雪莱等诗人的诗介绍到中国来的翻译家。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苏曼殊一生身世坎坷,飘零无依。

他原名苏戬,字子谷,出生于日本横滨,因为母亲是日本人,自己又是私生子,身份尴尬,不免遭受了那个年纪不该有的白眼和折辱。

苏东坡佛性最强的一首诗(天地一诗僧苏曼殊)(2)

有一次,他因为生病被家人关进柴房,自生自灭后绝处逢生。苏曼殊受够命运的作弄,毅然跑到寺庙出家为僧,但又受不了佛门的清规戒律,时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为佛教所不容。

然而,正因为他这样散漫率真的个性,颇有魏晋时期的风骨,令人无不称道。在那个时代,他是很多青年学生的偶像,也是世人眼中眷恋红尘的风流和尚。

鲁迅曾说过: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

苏东坡佛性最强的一首诗(天地一诗僧苏曼殊)(3)

这位有钱就花光,无钱就落庙堂的怪人,就是苏曼殊。他为人豪爽仗义,却十分贪吃甜食,不可一日无糖。

挚友陈独秀曾说:

“曼殊的贪吃,其实正是他的自杀政策。他眼见举世污浊,厌恶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

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苏曼殊既是一位看破红尘的出家和尚,又是一个流连风月多情才子。据记载跟他交往的歌姬就有几十人,即使这些都没有跟他发生过男女关系。他还以无疾而终的初恋为题材写了一本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风靡一时。

苏东坡佛性最强的一首诗(天地一诗僧苏曼殊)(4)

苏曼殊少年时期在横滨求学,与日本邻居菊子一见钟情。然而,这对异国恋却遭到两家人的强烈反对。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爱人,结果当天夜里菊子就投海而死。

失恋的痛苦加上菊子的自杀,令苏曼殊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于是他回到广州后,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亦俗亦僧的生活。

还有一次在音乐会上,苏曼殊结识了弹筝女百助枫子。同为天涯孤旅,百助对苏曼殊一见钟情,然只恨相识太晚。此时,看破尘缘的曼殊,无以相投,便垂泪赋诗:

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苏东坡佛性最强的一首诗(天地一诗僧苏曼殊)(5)

化用唐代张籍的《节妇吟》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一个“恨”字读来真是令人柔肠寸断。

对于女人,苏曼殊总有一种怜惜之情。遇到男人向他索取画作,他全凭心情,如遇女子求画,他则无需润笔费而索要女子小影为念。

他的多情,大概如此,总是发乎情止乎礼,不敢有半分逾矩,深怕得到后失去,徒增烦恼。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苏曼殊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爱国的僧人。他一生反帝反封建,在东京更是积极参加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为反清革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苏东坡佛性最强的一首诗(天地一诗僧苏曼殊)(6)

章太炎等人办《民报》经费紧张,他毅然卖画来筹钱解困;听闻康有为是保皇党,曾下决心去暗杀他,最后被友人劝止;他曾想以死警醒国人,而作七绝诗说: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虽然蹈海警世没能成真,但留下的诗篇却使人热血沸腾。

苏东坡佛性最强的一首诗(天地一诗僧苏曼殊)(7)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苏曼殊看出他的帝国之心,于是又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他一生醉心于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救国思想,对于封建统治者的厌恶,如同恶蛆,誓死抵抗。

然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他深感其苦,却只能献出绵薄之力,又加上身患重病,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如他的诗说,“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为了结束这万千苦难,他采取了贪吃自杀政策,加速死亡,留下八字遗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他的“有情”,是自伤身世的孤寂飘零,是人间情爱,亦是家国情怀。到头来尽管是“行云流水一孤僧”,但是死生契阔君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