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 儒家经典

儒家的经典可以用“四书五经”这四个字概括。

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就是《诗经》、《尚书》、《礼经:周礼、仪礼、礼记》、《乐经》(失传)、《易经》、《春秋:左氏、公羊、谷梁》

中华文化大学官网(大学解析之相关知识)(1)

春秋时,孔子治六经,所以原来叫六经,由于《乐经》失传了,剩下只有五部了,所以现在叫五经。

为了便于记忆,有学者把它归结为这样的两句话:大学中庸论语孟,诗书礼乐易春秋

PART TWO 四书五经的来历

唐朝的韩愈特别重视《礼记》当中的《大学》,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除了推崇《大学》之外,还推崇《中庸》。到了南宋,朱熹就正式地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统称为“四书”,作《四书章句集注》。

《礼经》含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主要介绍周朝的各种官职,仪礼主要介绍各种具体的礼仪规定和要求,而礼记则主要介绍中间的一些思想。

《礼记》实际上还分为两种,叫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一般指的是西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梁国睢阳人戴德(大戴)和戴圣叔侄俩人(小戴)。

大戴礼记共有85篇,可是后来失传了很多,剩下39篇。小戴礼记共有49篇,保存得非常完整,所以后来大家重视的实际上是小戴礼记。

中华文化大学官网(大学解析之相关知识)(2)

《礼记》(小戴礼记)目录:《曲礼上》、《曲礼下》、《檀弓上》、《檀弓下》、《王制》、《月令》、《曾子问》、《文王世子》、《礼运》、《礼器》、《叫特牲》、《内则》、《玉藻》、《明堂位》、《丧服小记》、《大传》、《少仪》、《学记》《乐记》、《杂记上》、《杂记下》、《丧大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深衣》、《投壶》、《儒行》、《大学》、《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

小戴礼记中最重要的就是:《礼运》(著名的大同世界和小康世界)、《学记》、《乐记》(基本上是乐经的思想)、《中庸》、《大学》。

PART THREE 《大学》相关知识

《大学》是《礼记》中的第42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教育学论著,更是儒家的政治哲学论著,主要阐述其德治思想(理想),《论语》的第二篇为政篇第一章就叫做为政以德,所以儒家治国重点强调的是德,称为德治思想,《大学》就是把儒家的德治思想加以发挥、具体化的一篇著作,它的作用非同小可。

一方面,《大学》在2000多年来为中国的读书人提供了人生标杆,告诉大家人生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另一方面《大学》和《中庸》一起开启了宋明理学(新儒学),如果没有《大学》和《中庸》,宋明理学就不可能发展到足够高的水平。 1、《大学》的作者

现在一般认为《大学》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比孔子小46岁,是孔子晚年的弟子,虽然曾参并不是最著名的弟子,也不太聪明,但是他却很有成就,后来在孔庙里面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孔庙里面,正中间是孔子(大成、至圣、先师等),两旁各有两名弟子。第一个是复圣颜回,第二个就是这位宗圣曾参,第三个是述圣子思(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第四个是亚圣孟子

中华文化大学官网(大学解析之相关知识)(3)

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有一篇文章叫《仲尼弟子列传》,里面有对曾参的描述:“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关于曾参的故事其实还有“曾父杀猪”和“曾父棒打曾参”。

2、《四书》的修读次序

关于儒家的《四书》到底该怎么读,朱熹通过他一生的研读及切身的体会,提出了这样一种修读的顺序。朱熹说:“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是修身治人底规模。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

中华文化大学官网(大学解析之相关知识)(4)

《中庸》放在最后,因为它最难;《大学》则必须放在最前面,因为它是打基础、定规模,并把它称为“入德之门”。

3、《大学》的版本

读《大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版本问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会经常碰到版本的问题,比如《红楼梦》就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老子》、《道德经》的版本就更多了。

《大学》的第一个版本是古本。指郑玄注、孔颖达(皇侃)疏存于《十三经》中的《礼记》本:不分经、传;首段后直接“诚意”。

《大学》的第二个版本是改本,指经修改的版本。有多种:宋程颢、程颐、朱熹、董槐改本,元王柏、车若水改本,明蔡清、高攀龙、王世贞改本等。被称为“变动不居的经典”

其中,朱熹改本最为著名,其基于程颐改本,明确改“亲民”为“新民”;分经、传。调整文本位置;列“知本传”、补“格致传”。

中华文化大学官网(大学解析之相关知识)(5)

虽然说“经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弘教”,但是《大学》却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因为《大学》记载的是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时期的儒家礼仪制度,而人们真正开始去整理的时候其实已经到了汉宣帝的时代,也有人认为是到了东汉,所以我们看到的显然不是最原始的版本,只能说是看到的最古老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