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谨以此文,纪念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伟大母亲们,纪念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给所有父母的信(致母亲除夕哭声)(1)

文 | 王胜波

很久以前,我老家住宅开的是西街门,东西两边院墙与南邻居家的后墙相接,两家仅一墙之隔,南邻家打开后窗,两家人即能聊天。

打我记事起,在每年的除夕傍晚,都会听到从南邻居家中,传出女人悲切的哭声,哭声中有老年妇人的号啕大哭,夹杂诉说着什么,有年青女人的呜咽抽泣,还有女孩响亮的哭声。每年的除夕哭声,都会使我的父亲、母亲从节日的喜悦转为心情凝重,母亲叹气说道:“唉,老人一家人又心情难过啊。”父亲则催促母亲:“你快去劝劝她们吧。”母亲便去往南邻居家中。

年小的我心中纳闷:别人家都欢欢喜喜迎新年,可这一家子却为什么悲痛地哭?父亲总是催着母亲去劝,可他为什么不去呢?带着疑问我曾问过父母,他们说你还小,不懂得这些事,等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我长大上学懂事了,才知道南邻是我村革命烈士王荣国的家,他家有他的爷爷、母亲、妻子、女儿共四口人。原来每年除夕哭的人,是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

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王荣国的爷爷尚在世,老人是位年近八旬老态龙钟的老爷子,不久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张老太六十岁,老人在年轻时就没了丈夫,她含辛茹苦把唯一的儿子拉扯大,又为儿子娶妻成家,生下女儿。后来送子参军,不料儿子牺牲,巨大的失子悲痛,使老太显得苍老,腰背微驼,一脸皱纹,总是满面悲戚忧伤;烈士的遗孀叫徐迎春,三十七八岁,岁月与悲伤的摧残,使她的头发近半花白。这是位了不起的女性,年纪轻轻就因丈夫牺牲而守寡,有人劝她另找个人过日子,她不忍心离开这个不幸的家庭,丢下孤苦零丁可怜的老人,拒绝了别人的劝说,以柔弱的肩膀,毅然挑起了支撑家庭、赡养照顾老人、抚养幼女的重担。虽然年纪不大,但村里乡亲们都尊称她老徐。烈士的女儿名叫桂馨,十四、五岁,是个乖巧的小姑娘。

烈士的亲人每于除夕傍晚啼哭的缘由,我也终于弄明白了。

家乡习俗,在除夕傍晚,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神回家过年,所谓神就是本家先祖和近年逝去的家人。要摆好祖上先人及近逝亲人的牌位,供上鸡、鱼、肉、饽饽、水饺等祭品,焚香烧纸,磕头祭祀,举行祭祀仪式后才能吃年夜饭。张老太家的新年迎神祭祀,都是她坚持由自己操办。

每年除夕傍晚,张老太摆布祭祀,当拿起王荣国的牌位,她用颤抖的手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牌位,不由得悲从中来,对儿子的思念和失子的悲痛,顿时爆发出来,止不住地放声大哭,边哭边说:儿啊,你怎么扔下你妈和老婆孩子不管,就走了呢?你痛死你妈了!当初你就是能回来个“木骨桩”也好啊,你妈我也能伺候你、养活你啊!(家乡称失去四肢仅有躯干而存活的人为“木骨桩”)老太的痛哭,使悲痛气氛在家里弥漫,冲没了节日气氛,受到感染,儿媳老徐悲伤地呜咽抽泣,孙女桂馨大声号哭。

我母亲与其他邻居到老太家劝慰,老徐感谢过后,叹口气说:“让我妈哭哭吧,哭出来心里能好受些。”

我听母亲说,张老太及家人在除夕悲哭由来已久,我祖母告诉她,还是在建国前,区政府对烈属抚恤,老太一家从得知王荣国牺牲的噩耗,就陷入悲痛中,老太经常哭儿子,尤其在除夕,全家总是痛哭失声。

明白了邻居家人除夕痛哭的原由,我带着第二个疑问询问父亲:“每次老人家里人哭,您怎么不去她家劝呢?”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对我的问题默不做声,只是满脸伤感,眼睛泛红,默默走开,我知道他是不愿当着我的面掉泪。我又纳闷,父亲为什么对我的问题保持沉默?平日性格坚强的他,此时感情为什么这样脆弱?

后来 ,母亲告诉我:咱家和张老太家是近邻,你爸和王荣国年龄相仿,两人是发小玩伴,又同一天参军,在同一个部队并肩作战,是生死之交的战友。后来王荣国牺牲了,你爸负重伤成了荣誉军人。1949年你爸复员回村后的当天,就到南屋去看望张老太和老徐。老太见到你爸,想起自己的儿子,难过得不得了。她拉着你爸伤残的手放声大哭,说:“大叔(按宗族辈号,老太称我父亲大叔),你挂彩了(指负伤),好赖是回来了,可是俺儿回不来了,他就是成为一个“木骨桩”能回来也好,我也能伺候养活他。”她哭得你爸也非常伤心,也哭了。他真后悔,不该去老太家,勾起老人的伤心悲痛。后来只要在街上遇见张老太,她就会拉着你爸的伤臂痛哭。怕引起老人难受,你爸总是躲避着不让她看到。再说你爸与王荣国感情深厚,他的牺牲对你爸打击很大,老太痛哭的场面,他也难过得受不了,这就是他不想去张老太家的原因。他是怕控制不住难受心情,不愿对你讲这事儿。父亲很少和人谈及他当兵时的事,直到 1985年张老太去世,父亲十分难过,几天后他对我说:“王荣国烈士和他的母亲、妻子都是令人尊敬、难忘的人,对烈士的壮烈牺牲和我俩之间的深情厚谊,我不应埋在心里,今天就告诉你。”于是,他向我讲述了两人间的战友情,讲述了三河山战役和在此役中王荣国牺牲的悲壮。

王荣国比我父亲大一岁,他俩小时候每天在一起玩耍,长大后常结伴外出干活,抗战胜利后,又一起在区中队当战士,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后来两人同时在大参军运动中,升级到解放军主力部队。

大参军运动是山东解放区人民群众的伟大壮举。史料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800万胶东人民先后将50万优秀儿女送进人民军队,走出4个集团军。

1947年,为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胶东区开展大参军运动,其中1月中旬到2月底50天内,全胶东就有5万5千人参军。为打败蒋介石,保卫胜利果实,人民群众踊跃参军,胶东大地到处可见“父母送子妻送郎,父子同参军,兄弟皆参军,烈属送子再参军”的感人场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父亲与王荣国于1947年1月春节前夕走进人民解放军行列。

两人响应区政府号召,在区中队报名参军,商定回家各自做家人的工作。

当时王荣国已经娶妻生女,女儿桂馨尚在襁褓中,家中还有寡母和年迈的爷爷,这个家庭是多么需要他,家人真舍不得他离家。可是母亲张老太和年轻的妻子徐迎春,这两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与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一样深明大义,她们知道儿子、丈夫参军上前线,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毅然做出抉择,同意王荣国参加解放军。

到区政府集结那天,两人披红戴花走上村外大路,我的祖父祖母,王荣国的爷爷、母亲、妻子怀抱桂馨,两家人并肩站在路边,冒着严寒为两人送行。家人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与二人话别,叮嘱他俩到了部队如果能在一起要相互照顾。

参军后,两人被编入华东野战军九纵25师73团3营,王荣国在七连,父亲在八连,由于在同一个营,在行军、作战间歇,两人能经常见面。

九纵是一支大部分由胶东子弟组成的英雄部队,这支劲旅能攻善守,善打硬仗、恶仗。父亲和王荣国到部队不久,就参加了莱芜战役,后来又相继参加了孟良崮、南麻临朐等重大战役战斗。父亲说,那时部队整天除了行军,就是作战打仗,王荣国作战英勇,经常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

部队宿营下来,如果两人所在连队驻地离得近、方便的时候,王荣国就会找父亲或者父亲找他,相聚一起聊天,交流作战、生活情况,诉说思乡念亲之情,又互相安慰。那时因为不断转战,部队驻无定所,军人很难收到家中来信,谁能收到家信,那可真是“家书抵万金”。每当王荣国或者是父亲收到了家信,两人都会喜出望外,互相传看家信分享喜悦,从中了解家乡及家中情况。

王荣国家在村中辈分小,尽管他年长我父亲一岁,但按宗族辈分他称我父亲大爷爷,每当两人见面,当着战友们的面,王荣国总是亲热地喊我父亲大爷爷,引起战友们的凑趣。每当王荣国来找父亲,战友们就打趣父亲 :“看,老王,你孙子又来找你了。”又调侃王荣国:“又找你爷爷来了。”说得父亲很不好意思,有一次私下对王荣国说:“以后当着人的面叫我名字吧,不要再叫大爷爷了。”王荣国说:“哪儿行?爷爷就是爷爷。”他对战友说:“你们别笑,我俩是正儿八经的爷爷、孙子辈号,不能乱来。”

父亲与王荣国的友情、亲情、感情,历经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洗礼,而更加深厚,真是情同手足。

孟良崮战役后不久,王荣国调到团属炮兵部队,父亲仍在原连队,于半年后才被调到团属机枪连。此后两人相聚的机会少了,父亲只是在行军途中看见过他两次,他肩扛一根迫击炮炮管行军,两人只是招招手便匆匆别过。

王荣国是在调到炮兵部队四个月后的三户山战役中牺牲的。父亲悲痛地说,王荣国牺牲得英勇悲壮,他离家参军还不到九个月,便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王荣国在牺牲前夕,和父亲曾有一场剖露心声的相聚,和一次匆匆分别,父亲感慨道,他永远忘不了那些场景和烈士说过的话。

三户山又称三合山,位于平度城西35公里处,海拔仅百余米,因由三座既连接又各自独立的山峰组成而得名,其地理位置重要,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10月上旬,九纵等华野部队在许世友将军指挥下,在三户山地区发起三户山战役,又称胶河战役。历时九天,重创国民党军八个旅,歼敌一万二千余人。这场对敌反攻之战,给进犯胶东之敌以沉重打击,扭转了胶东战局,使我军山东战场开始了战略反攻新阶段。

九纵二十五师是三户山战斗的主力,父亲和王荣国都参加了此役,由于王荣国所在炮兵部队奉命配合三营的攻坚作战,使两位久别的乡亲走到了一起,并有了一次发自肺腑的对话。

那是在三营举行的战前动员会上,父亲意外地看到了王荣国,会后两人凑到一起,高兴而激动地拥抱,他告诉父亲,他们炮兵奉命来配合三营的作战行动,他俩约定,情况允许的话,他来找父亲相互聊聊。

父亲说,三户山之战打得非常激烈惨烈,其程度不亚于孟良崮战役。参战的我军九纵等部队是华野中英勇善战的劲旅,而对手敌军,是国民党军中号称名将的范汉杰指挥下的精锐主力部 队六十四师和第九师,武器装备精良。战斗中,敌我双方攻守相互交错,敌军凭借精良武器,拼死对抗我军的进攻,对我军夺取的阵地反复反扑,有的阵地几经易手,战斗打得艰苦胶着。我军歼灭了大量敌人,但我方也付出了很大代价。

“敌人的炮火太厉害了,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其中很多人是阵亡于敌人的炮火中。”父亲回忆道,敌军有大量各式火炮,还从青岛出动飞机轰炸,对我方阵地进行炮火覆盖。每天战斗打响,敌军发射的炮弹像一群群老鸹,铺天盖地地飞向我方阵地;炮弹拖着红光飞在空中,像雷电挟着暴雨,发出刺耳啸声,啸声过后,炮弹密集落地,发出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冲起高高的烟柱,黑烟裹着火焰向空中升腾,钢铁碎片掺杂着泥土、碎树枝和人的肢体肉骨在空中横飞,又抛向地面。战场上稀疏的树木被炸光,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弹坑。部队每天冒着敌人的炮火坚守阵地,冒着炮火冲锋陷阵。父亲每天都看到朝夕相处的战友伤亡于炮火中,有的被炸的肢离体碎,惨不忍睹。他们有人牺牲于阻击敌人的阵地上,有人倒在向敌人冲锋的途中,牺牲于敌军的拦阻炮火枪弹中。勇士们舍生献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开辟、铺平了胜利之路。

给所有父母的信(致母亲除夕哭声)(2)

给所有父母的信(致母亲除夕哭声)(3)

壹点号海岛寻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