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养草鱼种什么草料最好?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养草鱼种什么草料最好(养殖高手是这样养草鱼的)

养草鱼种什么草料最好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进入2014-2015年,经济环境对于水产养殖的影响比较明显,各种鱼的价格普遍比较低靡,市场需求明显减缓,养殖处于微利或者亏损逐渐增多。而且看起来这样低迷的行情可能会持续数年之久。因鱼价低迷、需求疲软,在养殖端引发普遍投喂率降低,不投或者少投料,鱼难卖,养殖端的资金周转变慢,饲料经销商、饲料厂欠账增加。终端消费减少,鱼中及成鱼销售流通量减少,饭店等消费终端需求量减少。

虽然终端零售价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各流通环节都缩小了,各种观点如供大于求等寻找原因并原分析,关注于行业发展何去何从。本文在对珠三角一带草鱼养殖为例子、做分析,从业近10年个人经验观点,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诸位对行业发展思考,不足之处,多多指教。


1珠三角的草鱼养殖分草鱼种苗(规格3-7两)、童皖(规格2斤左右规格出售)、大皖鱼、脆肉皖等各种规格,本文以养殖童皖为例做分析,其他的规格、养殖品种道理上也是大同小异略有区别,特别是一次性出鱼的品种如黄骨鱼等稍微有差别,放大到一单口塘计道理就也是如此。水产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引起水产养殖利润效益的因素比较多,具体从养殖的效益入手做分析:


{效益=产量*价格-成本}

这样的养殖方式上对于草鱼的产量追求上,一般行情差单斤鱼有5毛利润,行情好有1元的纯利润。即条草鱼的净利润1元,大头鱼亩利润约3000-4000元左右,鲫鱼4000-7000元左右,鲮鱼利润3000-5000元不等。这样合计起来的利润基本都过万元每亩。

主养鱼的产量高,足够的饲料投入,也正好使得配养鱼有足够的饵料,长期保持低存塘量,多次出鱼,保障了池塘中的空间、溶氧、水质,这样对于整个鱼塘溶氧的需求满足有益,对于料比的降低有积极意义,对于病害的减少也有积极的意义,更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鱼塘就像个工厂,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产品——鱼,像流水线作业,保障最低的边际成本,薄利多销,不断获利。一定的规模即可形成规模优势。

这样养殖模式除了放养模式这点优势外,养殖模式技术上值得深挖:

1、投喂模式:配养鱼在当前的养殖模式下也是可以挖掘的,比如大头鱼,目前已经有EM菌发酵法,养殖大头鱼专用膨化料等,可以 大头月大头鱼月增重1斤以上,同时可以提高放养的密度,达成不同规格混养,以利出鱼。这样在不同批次的出草鱼上,适当规格的大头鱼更能促进卖鱼,对各种规模的养殖都比较受用。

膨化鱼料加部分颗粒沉水鱼料,兼顾主养鱼草鱼和配养鱼的摄食需求,另外合理的少量多餐,对于草鱼的体型、消化吸收、料比的降低、病害的减少等都有积极的影响。比如保障日投喂率不变基础上,有2餐投喂改为4到5餐投喂,草鱼每次消化时间基本在2-2.5小时左右,这样每2小时投喂一次,减少了每次消化吸收所需的氧气,降低了鱼肝、肠道胆负荷,这样可以明显的减少肝胆肠道类疾病,同时这样投喂出来的鱼体型更修长,卖相更好,也提高了消化吸收的利用率,对于降低料比有利。也能改善鱼肉质。这样基本等于模拟了自然界鱼类的生活状态,总是在不停的吃,但是每次吃都很少,体内和水体始终有足够的氧气来保障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这样自然界生活的鱼,虽然饵料并不丰富,但是生长速度却很快,而且肉质好。

使用EM菌发酵颗粒饲料在投喂鲮鱼等鱼上 ,也同使用EM 菌发酵颗粒沉水饲料一样惊人的效果,对于提高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都比较有利。

2、增氧模式:合理的增氧机布局,投料区域安装微孔增氧,投喂前开30分钟至一个小时、投喂期间开启30分钟左右,保障投料区域溶氧充足,投喂期间鱼吃料好,吃料期间应激小,并控制投喂时间,尽量在30分钟以内每次,对于降低料比,减少病害都有积极的影响。溶氧高鱼类生长速度快,吃料后开启其他增氧机,让鱼在池塘广泛散布,利用空间藻类产生的氧气,氧足,消化吸收好,对于降低料比有利,有利营养物质转化。同时均衡了上下水层的水温,溶氧,降低了水温即减少了鱼类代谢的能量消耗。

3、调水模式:定期使用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调节水质,定期使用生石灰、改底类产品,保持水体干净,有机质少,藻类丰度适宜。保障溶氧充足,厌氧菌数量少,病害少。比如定期使用EM 调节水质,可以保持池塘水体藻类丰度在透明度30公分左右,另对于提高大头鱼的生长速度上也有比较好的实际效果。

4、保健模式:定期板料内服乳酸菌、多维及中药护肝类产品,保障鱼肠道、肝胆健康,免疫力强,病害少。比如使用乳酸菌加多维内服,定期每10天一次,一次连续3到5天,保持肠道酸性环境,抑制减少肠道和鱼体内其他细菌,这样就提高鱼、虾的免疫力,并且酸性的肠道鱼虾摄食更好,也能促进消化吸收。多维对于肝胆的修复作用效果较明显。可以提高鱼虾等对于饲料中脂肪的吸收转化。

5、捕捞模式:安装吊网,随时捕捞,人工成本便宜。市场上目前拉鱼队拉鱼普遍收费收费2到3毛钱一斤鱼左右,通过对捕捞方式的改进,降低劳动强度,简化流程。

通过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方式,时刻保持鱼塘的载鱼量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比如在6-10月份高温季节,珠三角一带,水质较好藻类丰富的鱼塘,一般的载鱼量也就是一亩2000斤左右,超过这个量,鱼生长所需的空间、溶氧受到限制,鱼的生长速度降低,病害增加,料比增加,成本增加。如果要提高这个顶塘量的上限,就需要多开增氧机,并保持水干净,藻类丰度适宜,技术上比较难,成本投入也比较高。在低温季节,鱼塘的顶鱼量在藻类丰度适宜,透明度约30公分左右的水体又会提高到5000斤一亩左右,当然,在水质差,藻类缺乏的水体也是相应降低的。因为鱼是变温动物,能耗随着水温的升高降低而升高降低。故广东的暖冬反而是鱼的生长效率比较高的季节。

以上的放养模式、投喂模式、增氧模式、保健模式、捕捞模式,主要是在技术和管理的角度上,水产养殖责任心是第一生产力,池塘里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虽然是个系统工程 ,但是总结起来也就无非是这6个主要的方面,每个方面的操作细节其实已经可以做到相对的 标准化,流程化。同时这六个方面基本对于所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基本是通用的。经过各饲料、药品、广大养殖户等行业成员共同努力积累下,基本完成了技术积累,虽然每一面还有深入研究优化的空间,但是这样虽然粗糙的标准化、流程化,已经非常有意义,对于水产行业进入快车道发展已经具备了技术积累的先决条件。


3对于养殖规模场、合作社的意义


1、通过对以上的养殖模式、利润分析,年投资获利能力比较强,低迷行情下的亩投资回报率超过100%,在当前多数行业经济情况欠佳的情况下,水产值得投资发展。也隐隐开始了水产养殖等农牧业的改革和现代化之路。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更强的竞争力,即更有利于增加养殖面积,扩大养殖规模,或者走联合经营的合作社路线等,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存在这样的企业足够强大以后,方才可以整合流通甚至终端消费环节。

规模化养殖,成本的降低在于综合优化,即各方面保障养殖品种的最优化生长条件。对于放养、增氧、投喂、水质调节、保健、捕捞这几个环节基本按照最适合鱼生长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做到傻瓜式的操作。这样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同时极端特殊情况意外等会减少到最低。这样相对标准化的管理也可以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

目前的养殖场,只要通过模式上、技术上的逐一改进,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那么盈利水平即可大幅度增加。总体上来看,市场的需求依然在,价格上涨的几率比较小,价格下降的几率也比较小,卖鱼只要卖还是卖的出去。长期低迷的行情,加剧了竞争,这个竞争加快了行业的发展。

2、规模化的必然形式

综上所做的分析,规模太小,则难以获得边际成本的优势,不能以更低的成本养殖,资金周转慢,压塘不卖反而更加恶化。而以上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则运营资金少,投资回报高,利用边际成本,反而更容易掌握鱼中等资源,加上技术上的改进,综合竞争力强,这就指明了生存发展之路。而规模化在国内如江浙地区等已经非常明显。

目前社会上其他行业也是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也有比较多的资金流入水产养殖业,一般这样加入的老板,开始就是规模化的运营。只是一旦开始规模化养殖,也有很多问题的出现,管理和技术是主要的原因,所以当前很多规模养殖场的盈利水平相对不是很高。虽然水产养殖为代表的农牧业都是系统工程,影响的因素非常多,但是做到放养、投喂、增氧、水质控制、保健、捕捞这几个环节的技术相对科学化、规范化、模式化、标准化现在看来业不是难题了。谁能最先做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经营最好,谁就赢得了这个时代的机遇。

整体看水产养殖业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的,全社会的资金加入,参与的人力、资金总量足够了,竞争程度变大,量变引发质变,加上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那么水产养殖的现代化之路在宏观上就已经开启了。

3、合作社的强大之路

当然中国的农业业因为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原因,规模养殖场也有不能到达的地方毕竟受地理水文因素的限制。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或者强强联合,实力不够强的小规模养殖户之间也可以组成强大的规模优势,当然能不能有效的盈利发展壮大或者做精做强,还在于技术上管理上对于以上六大块的实际运用能达到真实的盈利。合作社也不是简单的联合,同样也是建立在自身经营做精做强的基础上的,需要技术好、经营好的带头人,需要每个社员自身的一亩三分地都能做精做强,统一运营,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方才可以在如此竞争条件下生存和发展。


4水产价值的升值——自身的壮大、整合销售链,完成农业现代化之水产篇


水产养殖业同农业一样,是一个存在巨大价值的行业,目前的但是却是有待价值的挖掘。,比如一条草鱼,塘头价5元/斤,鱼中运输赚取差价0.5-1元,水产档口批发0.5-1元,菜市场档口3-5元,个别直销大酒店鱼中直接盈利5-8元。中间各环节都存在利润的分配,根据量的不同,利润的总量也不同。也因为层层利润的分配,也导致了同其他社会行业上竞争力弱、本身价值表达不完善。

养殖端能否做大做强,是实现整个产业链升级的关键,那么就需要对技术做相对固化的标准化,流程化,虽然以上的六大大模式解决了初步的模块化,粗糙的标准化。但是具体的很多数据也需要在生产中不断的细化改进,这样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会逐步提高,如当前主要由农民来养殖的情况可能已经成为过去,随着技术的完善,管理的模块化,细致化,养殖工人所要做的工作会比较简单,而需要更多的是在于掌握高端技术人才的来经营管理。那样规模养殖场更多的需求在于服务管理类型上。

就算规模场广泛形成以后,水产价值的提升也是建立在水产养殖的产品之上的,足够多高质量的产品,足够的利润,才可以影响到流通环节甚至产业整合,甚至直接做到终端销售,对于一个几百亩的养殖场或者难以实现,但是对于一个规模上万亩或者更大的规模场或者合作社,那样或者就不再是问题,水产养殖业出现托拉斯的巨头时代,可以做为这个行业成熟完善,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

那么对于饲料企业,经销商、苗种、药品行业等目前相关的行业有何影响呢?

首先针对养殖所需的饲料这一生产料,已经经历白热化的竞争,同质化,差异不是很明显,竞争逐渐走向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当然产品的质量永远是生存的底线和生命力的所在,绝不代表质量的下降,而是质量更好的整体状况。面对未来用户饲料需求,更多是根据客户经营思路的特殊定制,饲料厂更多的承担生产的价值。

同样的一笔账算下来,如上的例子,一年亩产草鱼的净产量在6400到7400斤,那么用的饲料基本要用到4.8-5.5左右,即基本要用到5吨左右,鱼苗的需求量一亩5000条左右按5两计平均规格,那么一亩的 投苗量基本去到2500斤,就算这两项,那么就会得到惊人的数据,假设这样高产高效的养殖水面达到1万亩,那么这个需求基本就达到了饲料5万吨,草鱼苗种2500万斤,还不算其他的鲫鱼、大头、鲮鱼等配养鱼的需求量。

这个草鱼苗种的需求量意味着什么呢?中山民众三角一带的草鱼鱼种年总产量约在5000万-8000万斤,这样的资源用在谁的手上,我相信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可再经营资源。那么再加上其他的药品等呢?所以竞争很快就会进入到综合实力的竞争上,当然无论在那个方向上做到极致,都会获得很好的发展壮大。

那么我们最后再以一个比较大胆和完美的设想,假如当前一个比较有实力的投资者投入了一个过千亩的养殖场,使用上述那几位养殖的养殖水平、养殖模式去养殖草鱼,前期投资每亩投资3000元塘租、另投资2000元做基础建设,投资5000元做运营周转,一年的高水平养殖草鱼,一年不断的轮捕轮放、主养鱼配养鱼搭配,当年每亩净利润超过1万元,在如此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试问该企业继续投资什么呢?

答案或者不言而喻,那样就不难理解为何规模化的速度可以很快很快,产业的升级也是可以很快很快。对于当前所有的养殖品种,在道理上基本是类似的,可能根据品种略有不同,在海水养殖品种上,某些品种的发展走在前端,提前完成了价值的升级。

如同经济学家的分析一样,经济发展的规律从饲料生产端、养殖端、消费端的转换,已经从曾经的饲料生产端、消费端转到了生产养殖端。温氏集团的上市2000亿市值,成为一个明显的标志。

致我们这个时代的农牧业、水产业及所有我们父母辈、祖辈等的辛苦积累,这是一个机遇的好时代,一个农业崛起的好时代,也是世代农业改变命运的一个好时代,所有的困境都是暂时的,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重任在这个时代人的肩上。

1. 作者 | 殷猛

2. 来源 | 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

3.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