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多亩的夏玉米区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玉米种植区域。

急功近利的育种人,缺少情怀的育种人,甚至缺少社会良知的“育种痞子”,导致玉米品种依然围绕20多年前的老品种的种质“打转转”,导致55%的审定品种容易减产(见下图)。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1)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2)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3)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本身就是一句讽刺的话(据头条百科,见下图),且不说他们的忽悠,至少“水土不服”是最直接的。玉米品种也是这样的道理,你在高温热害频发的区域,却种植气候凉爽区域培育的品种,不是开玩笑吗?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4)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5)

上图区域的“五省二市”(冀、鲁、豫、苏、皖、京、津),只要稍微用一点点心,就能筛选出来适合本区域的耐高温品种或抗高温品种。为什么“舍近求远”找品种呢?

事实上,张世煌研究员早在2013年、杨利华研究员在在2016年就提醒过:美系品种适合东北区域春播,不适合黄淮海区域夏播。为什么一些人“记吃不记打”呢?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6)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7)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8)

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的高温热害,导致一些种子经销商“关门不干的”有之,用化肥抵债的有之,欠款要不回来的有之;而且导致很多种业公司破产倒闭(每一年进入“失信黑名单”的种业公司约200家左右;请注意,不是总计,是每一年的数量,见下图)。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9)

图啥呢?

为了一点点“鱼饵”,却让自己成为了“食物”,亏大了啊。

或许,人性中的弱点,才使得一些种业公司、一些种子经销商“赌徒心理”欲罢不能。

请大家一定记住一句话:贪小利者,则大事不成。

再说玉米耐密植问题。

已经不用去讲为什么密植,密植形成的因素了,总之,夏玉米4500株至5000株,甚至6000株的种植密度已经普遍存在了。

这就是现实。

现实就要面对。

密植有弊端,密植有要求,密植有条件......而且,密植有区域,但无论什么,都要面对密植的现状。

特别是“密植会加重高温热害”。

审定的全株叶片20叶或21叶的品种(包括最下已经干枯的叶片也计算在内),叶片是决定生育期的一个重要指标(品种因为抗病差或根系不好的“早衰”不等于早熟)。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李新海所长接受采访时,曾提醒:美国玉米密植和机收的前提是“早熟”(生育期短);同时据智种网的消息,美国的玉米现在已经出现了14叶片的品种。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10)

可是,当前的夏玉米品种几千个之多,抗病比较好的19叶品种(有些品种的耐高温能力未知):也仅仅有“安保丰®京科627”,“京科938”,“京科767”,“京科999”,“MC121”、“MC829”,“沃玉21号”,“华太529”,“华太736”,“立原296”,“裕丰903”,“鲁单510”,“江玉877” ,“江玉898”等10几个而已(还需要对比验证这些品种的耐高温能力,至少还要排除几个吧?!)——我们@北方农村网的品种测试点,仅仅验证了其中的几个品种。

叶片多=生育期长(只要品种不是因为抗病差而早衰);

生育期长=需要肥水多=或大水大肥或适当稀植(抗病有缺陷就直接淘汰算了)。

叶片少=生育期短=需要肥水相对较少=可以适当密植。

当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要求是:节水30% 节肥20%=玉米一亩增产400斤至600斤。你家的品种适合吗?能做到吗?你为啥不响应国家的号召呢?#玉米真科技##农业真科技#

最耐高温的玉米新品种(不耐高温不耐密)(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