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部叫《恰同学少年》的神剧出现,之所以说它是神剧,是因为真的很神奇很传神,可以封神。而不像现在的神剧,夸张、恶搞、假的要死。

(江南第一才女陶斯咏)(1)

这部剧当年可是击败日剧、美剧、韩剧,摘得央视收视率之冠,荣获“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被观众非常认可的红色青春剧,红色青春历史剧,红色革命历史教育片。

其实,它的标签可以有很多,总之这是一部好剧,一部可以 让国内中小学生乃至老师都应该一看再看的好剧。读书、教育、学习、立身、言志,太多的内涵在其中,值得汲取营养的一部好剧。

(江南第一才女陶斯咏)(2)

《恰同学少年》从电视剧的剧名就可以猜出来是讲述伟人毛主席青年时代历史的电视剧,剧名还是来自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其中有一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在剧中,青年毛泽东求学第一师范、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风范被展现得很好,而且伟人的感情戏也有所突破,重点讲述了与陶斯咏一段朦胧的感情,令人看起来也唏嘘不已。

1、《恰同学少年》中的陶斯咏与毛泽东

在《恰同学少年》中,陶斯咏和毛泽东相识于一家书店。当时的陶斯咏是周南女中的学生,她是富商家庭出身,在小时候就被父母跟表哥王子鹏定了亲。陶斯咏的表哥王子鹏,也是个富家少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浑浑噩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躺平。

(江南第一才女陶斯咏)(3)

若是将来嫁给这样一个没有理想没有精神追求的表哥,陶斯咏是不敢想象的。她对表哥一点不感冒,她喜欢的是那种有男子气概的伴侣,虽然她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弱不禁风,一副小家碧玉的感觉。但是骨子里却是一个有着女汉子气质的女子,当时第一师范招生,因为只允许男子报名,陶斯咏便觉得不公平。

后来让家里的下人报名,女扮男装参加了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当听说第一名是毛泽东时,陶斯咏还是有点惊讶,不敢相信,凭什么他的文章第一。直到看到毛泽东的作文,才佩服得五体投地,把他当作偶像崇拜。后来在书店邂逅毛泽东,当时陶斯咏还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就是第一师范的高材生毛泽东。

(江南第一才女陶斯咏)(4)

但是后来两人还是熟识了,在逐渐相处中,两人互生好感。只可惜两人的身份差距太大,受到陶斯咏父亲的阻挠,最终无疾而终。

2、历史中的陶斯咏与毛泽东

陶毅,字斯咏,1896年出生在湖南湘潭,1931年病逝于长沙,终年35岁。陶斯咏比毛泽东小3岁,出生在富裕家庭。曾在周南女中就读,因为才华卓绝,长相美丽,被称为周南三杰之首。

所谓的周南三杰,指的是陶斯咏、蔡畅和向警予。在周南三杰中,蔡畅和向警予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称为我党优秀的党员。而陶斯咏呢,因为信奉无政府主义,所以一生没有加入共产党,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诸如丁玲等一批女弟子,教育救国。

(江南第一才女陶斯咏)(5)

陶斯咏与毛泽东认识,是在新民学会中。当时五四运动爆发,新民学会为了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便在长沙游行示威,而带头人毛泽东,更是提出了驱张运动,誓要赶走军阀张敬尧。

向警予带着陶斯咏来听讲,毛泽东慷慨激昂的演讲,让陶斯咏眼前一亮。于是陶斯咏便问向警予这是谁,向警予便告诉陶斯咏这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等到毛泽东演讲完,向警予便介绍两人相识,因为志趣相投,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好朋友。

共同的理想,相似的年龄,两个青年男女,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紧密合作,在感情的道路上也越来越靠近。虽然陶斯咏出身于富商家庭,却一点不嫌弃出身农民的毛泽东,相反,对于毛泽东非常倾心。毛泽东办文化书社,陶斯咏出了十块银元。毛泽东打球,身上穿的球衣,也是陶斯咏出钱为毛泽东定做的。

(江南第一才女陶斯咏)(6)

然而阶级理念的不同,注定了陶斯咏和毛泽东成为不了革命伴侣,毛泽东曾写信对陶斯咏这样说:“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我要干大事,四海为家,不可能给你卿卿我我的生活,所以,我们之间不合适。”毛泽东最终选择了杨开慧,而陶斯咏则黯然离开,此后一直从事教育救国事业,在1931年香消玉殒,据说是误用了药物。

陶斯咏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的美称,在萧子升、易礼容等人的印象里,陶斯咏是个个子很高、才华横溢、但性格很强势的美女。诗人邢海珍曾赞美陶斯咏:湘江才女冠江南。

1931年,陶斯咏在长沙逝世数月后,编辑吕碧城写了一篇怀念陶斯咏的文章,在文章中,吕碧城提及曾与陶斯咏有过一次长谈,吕碧城问陶斯咏为何拒绝彭璜的追求?陶斯咏则是这样回答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时润之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英姿焕发的风采和办事细心果断的气质让我难以忘却。"

(江南第一才女陶斯咏)(7)

只可惜如此美女、才女,在35岁的年纪,便撒手而去。她终究没有能像她的名字那样,快快乐乐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