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学生开展活动(世界精神卫生日)(1)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10月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承办的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现场宣传活动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了部分专家。

“与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内化的抑郁情绪可能不那么深刻,更多表现为一些外化的情绪和行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何凡说。

专家表示,孩子发生抑郁情绪以后,家长最容易关注到孩子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成绩下降、跟家里人的交流太少或冲突太多。而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会更加关注自己情绪、睡眠、饮食的改变。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不同,抑郁症是一类疾病,有其诊断标准,一般指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状态,可能会有明显的兴趣减退或者睡眠等问题。”何凡强调,如果出现相关状况,要及时到医院评估、诊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师陈旭说,要科学、客观地对待抑郁障碍这类疾病,不去夸大,也不去污名化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孩子完全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轨道上来。

专家表示,如何监测、预警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早期的评估和干预,以及如何预防复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小到家庭,大到社区、学校、医院,整个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对儿童青少年的康复极为重要,维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何凡说。

目前,多地正积极探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多方联动,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10月9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和干预机制,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在活动现场表示,今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目标任务,坚持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区联动的综合干预模式,坚持关注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等重点人群,坚持提升教育、医疗机构等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专业性。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杨彦帆)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