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月有余,再读《红楼梦》,与上学时相比,颇有时过境迁,感触不同之感。

再读红楼梦阅读感悟(再读红楼梦有感)(1)

来源于网络

今天上午匆忙,简单总结了一句话:“原本以为是古典文学,抱着读小说的心态阅读,有家庭伦理学的味道,后来发现是历史,仔细琢磨可以看到有实用主义哲学理论的影子,自以为有所收获时,才意识到写的其实是人性”。但是,总不能一句概括,如若如此,太过草率。也没办法真正表达,心之所想,想之所悟。

再读红楼梦阅读感悟(再读红楼梦有感)(2)

截图原创

如果单纯来讲,它就是小说一部,它的伟大,不是因为我们历代学者,分析、解剖、解读、研究背景、理解为历史……而是我们读过之后,不去研究其背景,不巡察其暗示,不探究其历史隐语,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伟大。

记得第一次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惊讶的是“孤独”也可以这描写。再次阅读,内心平静,却抑制不住地想表达一些东西,终是词不达意,只能沉默。唯待到夜深人静,品味其中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再读红楼梦阅读感悟(再读红楼梦有感)(3)

来源于网络

《红楼梦》中,有离经叛道者,有坚定的殉道者,也有为情所困的窈窕淑女,更有言不由衷的浪荡子弟,有从底层一步步奋斗的年轻人,也有坐享其成道貌岸然的老人。我们可以看到锦衣玉食的鼎盛繁华,也能看到破壁残垣时的萧瑟荒凉。一首《好了歌》,唱出了历朝历代的跌宕起伏,也表达了人生一世的起起落落。

再读红楼梦阅读感悟(再读红楼梦有感)(4)

来源于网络

仿佛一切是命中注定,仿佛一切的艰苦奋斗,注定两手空空;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也莫强求。曾经门楣高尚,曾经金银满堂,曾经官运亨通,曾经何等风光。转眼之间,枷锁两肩扛,死的死,伤的伤,离家出走漂离远方的漂离远方,独守空房的独守空房。正所谓,萧瑟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何等荒唐。

人世间,没有只聚不散的场,没有相守一生而又互不相让的情。无论你多么要强,终会有,失了靠山,没了能量。

再读红楼梦阅读感悟(再读红楼梦有感)(5)

拍摄原创

有些人看过《红楼梦》,恨王熙凤,恨贾雨村,恨薛宝钗;对贾宝玉是恨铁不成钢,对林黛玉是同情深受,对尤二姐心软心酸,对尤三姐怜爱有加;赞美贾探春机敏能干,看到芳官反叛内心惊叹,明白小红聪明有胆,喜欢刘姥姥朴实善良;明白王夫人铁血无情,薛姨妈投机有成,赵姨娘颟顸心窄,邢夫人专营伺夫,尤夫人胆小无为,最后理解,这是他们的活法。

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每个人注定不一样的命运。

再读红楼梦阅读感悟(再读红楼梦有感)(6)

拍摄原创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繁华背后,显露出人性的贪婪与丑恶;困苦面前,方显人性善良的光辉。软弱的人终究不得好过,聪明的人最后不得好死。坦诚相待他人,心怀善念,哪怕穷二白,活得也是幸福。

《红楼梦》最后的落脚点,留给了“遁入空门”,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太多的“哀叹”。太过悲哀,毕竟历经大起大落;寻求心灵寄托,完全可以选择孤独。给了“佛教”,也算是给了“因果”,给了“宿命”,给了“善恶”!

再读红楼梦阅读感悟(再读红楼梦有感)(7)

前八十回,无论文笔,还是故事情节搭配吻合程度,是后面四十回,无法比肩的。最后的结局,后四十回让贾家,起死回生,难免有前后不符之处。舍了一个贾宝玉,其他人仿佛失了定海神针,说实话,太不现实!即便放到现实生活中,贾家如此罪过,拿一个贾宝玉出家入空门,换来再一次的锦衣玉食,飞黄腾达,证明一切灾难,只是虚惊一场,不太现实。作者太过草率。

有很多现代学者,研究了《红楼梦》以后,豪言壮举,续写后四十回。

我想起了西方的艺术雕像“断臂的维纳斯”。她的美,不是因为失去了双臂,而是给了我们一定推测、猜想的空间。

再读红楼梦阅读感悟(再读红楼梦有感)(8)

有时候,正是不完美铸就了它的美。对于《红楼梦》,我们也本应如此对待。

至于其中值得我们学习和领悟的“管理学”,家庭伦理学,做人哲学,诗词歌赋……角度不同,领悟不同,也算各取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