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对夫妻因抓捕121只癞蛤蟆上了热搜。事情是这样的,这对夫妻在崇明区一片树林里抓捕蟾蜍,被人发现后举报,警方依法对其以非法狩猎罪抓捕,后续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一消息引来了很多人热议,什么时候老家毫不起眼的癞蛤蟆也成保护动物了?其实,癞蛤蟆也就是蟾蜍,它是“三有保护动物”,捕捉20只以上就触犯法律。

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1)

那么,这对夫妻为何半夜不睡觉捕捉蟾蜍,它有什么价值吗?

01、蟾蜍科普

蟾蜍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北方,体长在6-8cm,其外形和青蛙相似,只不过它的颜值要低上不少,浑身布满了各种疙瘩,可谓是奇丑无比,因而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一贬义词。

除了长的恶心外,蟾蜍身上还有毒,自古就被列为“五毒”之一,可见它在民间一直不是太讨喜。不过,也正是蟾蜍让人“恶心”,这也保护了它不被伤害。且一旦碰上危险,蟾蜍就会分泌白色毒液吓退敌人。

平时,蟾蜍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如鱼塘边、水沟旁、稻田边等,尽管它长得瘆得慌,却是一种有益动物。

它是农田小卫士,专吃各种害虫,如蚊蝇、飞蛾、蜗牛、蝼蛄、蛞蝓等,这些害虫对农作物生长来说是一大隐患,但蟾蜍一天可吞下2000-3000只昆虫,其中90%为害虫,在吃害虫方面比青蛙还厉害。

蟾蜍除了吃害虫外,本身浑身就是宝,其实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吉祥之物,如“蟾宫折桂”象征着科考中举。早在汉代时,就有人捕捉蟾蜍放家里辟邪,它还有象征爱情圆满、招财进宝、避开小人之意。

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2)

02、400元惹上“牢狱之灾”?

蟾蜍药用价值也非常之高,它的毒液看似吓人,但其毒素并不高,反而药用功效高,医学上称为“蟾酥”,也就是白色液体干燥后的产物,它是名贵药材,和人参、鹿茸等价值同等。

蟾酥可解毒、止痛、抗癌、消肿、麻醉、醒神等,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从现代药理学来看,蟾酥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强心、抗肿瘤、抗炎、降压止痛、止咳麻醉等。

不过蟾酥十分珍贵,500斤蟾蜍才能产一斤蟾酥,且蟾酥还需要提炼后,将毒性去掉才能药用,因而蟾酥价值颇高。

早在90年代时,蟾酥价格才80元一斤,可随着其药性被研究并认可,需求量逐步加大,其价格也水涨船高,2010年时涨至1000元一斤,2019年时涨至1.5万元一斤,2020年时更是涨至2.5万元每斤。

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3)

也正是蟾酥行情之高,引来不少人铤而走险,明知捕捉蟾酥犯法,仍公然捕捉蟾蜍。其实,上海这对夫妻捕捉蟾蜍就是为了取蟾酥,而他们辛苦捕捉121只癞蛤蟆,也只是取了8.92克蟾酥,依照市场价50元/g来看,这对夫妻获益也才400元,人均200元左右。

按因这点收益,却触犯刑法,惹上牢狱之灾。

当然,除了蟾酥外,蝉衣价格更高,自古就是价值颇高的药材,用其作为药引疗效更佳。只是,蝉衣获取难度太高,野外很难碰上完整的蝉衣。这是因为蟾蜍有吃蝉衣的习惯,而一张蝉衣才0.3g,至少需要1666张蝉衣才能凑齐一斤,因而蝉衣价格也高达3万元以上。

只不过,蟾衣难寻,就算不被蟾蜍自己吃掉,遇水也会化为液体,再加上它蜕皮时间特殊,通常在夜间10点到次日凌晨3点,很少有人出没。而就算碰上蝉衣,如果是破损的,价格就大打折扣。不过如今养殖技术已逐步成熟,很多人也开始人工养殖获利。

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4)

03、为何会被保护?

前面说了,蟾蜍浑身是宝,除了蝉衣、蟾酥外,就连舌头、肝胆、蟾蜍肉都有颇高的药用功效。而随着价值提升,人们也开始大量捕捉癞蛤蟆,以至于农村中蟾蜍数量越来越少。

就拿笔者家乡苏北农村来说,记得小时候庭院内时不时看到蟾蜍,可如今别说庭院内了,屋前屋后都已见不到,就连鱼塘内也已十分罕见。至于为何,还有一群外地人过来扫荡,将这一带的蟾蜍捕捉殆尽。

其实,从新闻上也经常看到警方打击非法捕捉蟾蜍的事件。如去年四川南充一团伙23人捕捉收购2.8万只蟾蜍;去年9月,安徽临泉一女子捕捉145只蟾蜍,被警方盘查发现;前年9月,四川泸州两村民捕捉226只蟾蜍被判刑。

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捕捉121只癞蛤蟆被捕)(5)

可以说,诸如此类的案件数不胜数。法律早就规定,三有动物捕捉50只以上就已是重大刑事案件,更何况这对上海夫妻捕捉131只。

有人问,只不过是取蟾酥,又没有杀害。实际上,蟾酥一次不能取太多,不然它会分泌更多毒液保护自己,以至于死亡。可野外捕捉蟾酥,多半采用暴力取蟾酥方法,蟾蜍就算放生也不见得全部存活,且也可能因取法不当感染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