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天的诗词歌赋实在太多了。读多了,你就觉着要将春天写出新意,实在太难了,如果勉勉强强去写,一不小心就会步人后尘。有时候刚刚萌发出一点诗意,不经意间就随风远去了。

郑板桥写春的诗(郑板桥这首写春天的词)(1)

立在春风里,面对满目春光,你似乎又心有不甘。如宋代陈与义《春日》所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虽然正式坐下来想用文字描摹叙写的时候不知从哪儿着手,可观察春天里的自然景物时一些感觉又在怂恿你及时将其记录下来。就如本诗中“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一句,开头看似一种平常春景的叙写---以早晨庭院树上的鸟鸣起笔,完全叙述方法,很是平淡。但接着承接的那句“红绿扶春上远林”就让起句也有声有色动感全出了。听见鸟鸣,是声音上对春天的感觉,红与绿,是春天最常见的两种颜色,也是春天的代表色,现在这两种色彩也动起来了,他们“扶着”春天,渐渐向远处的树林“走”去。一个“扶”,一个“上”把春天的色彩写活了。

这种看似没有写出新意却让人耳目一新的诗词还有清代郑板桥的《春词》——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春荫萌,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

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

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

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

郑板桥写春的诗(郑板桥这首写春天的词)(2)

这首《春词》看上去仿佛杂乱无章,好像一些春景“春词”的堆砌,好些句子完全是散文似的铺排描写。可诗歌意象从绵密渐渐地转为疏落,诗境也从整体的热闹感觉渐渐转化为具体的“蜻蜓点水”,让人遐想。

标题为《春词》,我们确实也从诗句中读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词语”: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春水、春花、春柳、春草、春鱼、春鸟、春堂、春色、春光、春杏、春风、春雨、春海棠。这个季节,万事万物都被春天笼罩了,浸润了,都打上了“春”的烙印。

受诗歌的启发,我们还可以罗列出许多春天的词语:春阳、春雪、春夜、春月、春愁、春困、春茶、春芽、春桃、春溪......

仿佛,世间万物,只要可以与“春”字融合,那就诗意横溢了。包括外在的自然具象,与内心的抽象感觉。

郑板桥写春的诗(郑板桥这首写春天的词)(3)

这,算不算郑板桥的一个诗意发现呢?(简宜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