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来看法学类及其下设专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对法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加上法学专业开设的门槛并不高,几乎所有中国的大学都想开设法学专业,都想办法学院,不管是几乎没有法学底子的理工科性质的高校,还是稍微有点基础的人文社科较好的学校,都在蹭这一股热潮,导致法学专业越来越热,截止目前,国内至少80%以上本科院校本科阶段设有法学专业,每年毕业生接近10万除此以外,法学专业还呈现以下特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法学专业有哪些学校?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法学专业有哪些学校(法学类院校和专业)

法学专业有哪些学校

一、先来看法学类及其下设专业。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对法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加上法学专业开设的门槛并不高,几乎所有中国的大学都想开设法学专业,都想办法学院,不管是几乎没有法学底子的理工科性质的高校,还是稍微有点基础的人文社科较好的学校,都在蹭这一股热潮,导致法学专业越来越热,截止目前,国内至少80%以上本科院校本科阶段设有法学专业,每年毕业生接近10万。除此以外,法学专业还呈现以下特点:

1、法考是进入法律实务界的第一道关卡,但凡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必须参加法考,虽然法考通过率一直以来都是机密,但业内比较认可的通过率为10%上下;

2、法学专业毕业生公考占有优势,公务员招录专业中法学、中文、计算机专业占比最多,加上法学专业受法律逻辑思维训练较多,公务员考试很多试题法学生做起来比较上手;

3、除参加公考外,就业领域比较广,地产、金融、互联网、律所等;

4、因本科就业不易,升造比例较高,可以考法律硕士(法学),也可以考学术型的法学硕士;

二、政治学类和公安学类

这两个门类旗下专业近年新增院校并不多,开设院校还是那些老牌院校,政治学类如人大、复旦、北大、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等,公安学类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会考虑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有一些毕业生会去涉外企业或国际组织等的,少部分升造的毕业生会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

三、院校分类

1、五院四系

说起政法高校,最知名的莫过于五院四系,52年院系调整时将全国主要的政法师资和办学力量重新部署,建立的北京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五院)。以及主要负责政法师资培养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四个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四系)。五院四系是但凡提及中国法学教育必须要说的,虽近年其中个别院校实力下滑,但仍旧是中国法学教育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五院四系的法律氛围浓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较强、校友资源丰富。能够进入五院四系读书,绝对算得上系出名门。

(1)五院

A、中国政法大学

52年北大、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法学门类最全的高校,法学门类下设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中欧法学院,还设有外国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北京一霸,北京政法系统每年新进人员,差不多50%左右来自法大。

B、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原隶属于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和原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合并组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五院中唯一有着财经和政法复合学科的大学,财经法律本就难以分割,中南财毕业生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广受欢迎。在中部地区认可度则更高。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高校。

知识产权法国内超一流。

C、西南政法大学

虽不是985、211院校,也不是双一流高校,但在中国的政法系统,一直都神话般存在,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司法部直属重点政法高校,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界的“黄埔军校”,是新中国最成功的教育典范。当今中国司法界科研领域领军的教授博导、司法部门官员、司法界知名律师大多出自该校。有着业内著名的难以复制的神话-西南政法78现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搜一搜。

虽地处西南一隅的重庆,但法学氛围浓厚、师资整体实力较强、学风良好。经济法、诉讼法、法理等表现优异。

D、华东政法大学

52年院系调整时,江浙沪地区相关院系组建。虽和西南政法一样,非985&211,非双一流高校,但因地处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在办学和培养模式上更加接近市场需求,和欧美高校合作更多,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华东地区影响力一流。上海地区法律认可度最高的一直都是华政,其次才是南大、复旦、上交、浙大,业内流传已久的一句话:“在上海,没有一家律所会拒绝华政的学生”。

E、西北政法大学

五院中最落魄的大学,虽在西北地区影响力依旧比较大,但尴尬的是作为新中国最初始的政法院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只得了个B ,被很多法学新秀院校超越,西北政法竟然没有博点,这从哪个角度都说不过去,一段时期盛传的网红文章“那些年,被误读的西北政法”,可见实力下滑之快。奈何有着五院的光辉,各地的招分依旧不低。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安,短期内估计难以恢复当年的实力。

(2)“四系”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这四所中国著名学府的法律学系。

本就成绩斐然,加上四校近年来综合实力剧增(吉大有所下降),统统升格为法学院,且衍生出法学领域更多学院出来,按目前实力,人大,北大、武大、吉大排序。

A、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在法学院的基础上有衍生出知识产权学院、律师学院等法学领域教学科研机构。学科实力上强于民商,国内无人能及,业内公认。

B、北京大学法学院

为全国法学界培养了众多高水平教师,理论法、法律史、宪政北大表现更亮眼,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且因北大的历史传统,北大法学名师在公知领域非常活跃。

C、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上世纪80年代曾风流一时,大抵也算得上中国法学师资的培养重镇,90年代开始,人才开始流失,马俊驹、余劲松两任院长先后北上,其他主力教授有一些去了法学新秀大学。

但武大的老底比较还在,国际法和环境法依旧国内很牛掰,第四轮学科中牢牢的占了A类的宝座,目前拥有11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D、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建于1948年,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曾经的法理学殿堂。但法理学的大佬现在没剩几个了。随着张教授加盟浙大,主力部队损失严重,四系中遭遇了简直断崖式下跌的系,已经被很多法学新秀超越。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吉大法学院还是保留住了相当数量的中青年骨干,法学影响力依旧辐射整个东北地区。

2、法学新秀

这些高校在52年院系调整之前大都法科比较强劲,特别是清华、浙大和南京大学,但52年院系调整法科被严重削弱,大都变成工科院校或文理强校,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法科办学,在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着固有的五院四系的态势下,这些兴建法学院大都避开正面竞争,开创新的培养模式,最为突出的是清华法学院和浙大凯原法学院,他们为中国的法学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

A、清华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A类高校,稳妥进入国内法学院前10,清华近年在人文社科领域表现强劲,经管院、法学院、五道口金融研究院等异军突起。84年在经管院下设经济法教研室,95年成立法律系,99年建立法学院,国内外招聘知名学者加入,近年结合清华工科的强势,植入工科的精密思维在法科教育中,海龟办院国际视野,其培养的复合型法学人才备受市场青睐。但因北大清华两校的历史沉淀差异,两校法学院的风格也差别较大。

B、南京大学

原国立中央大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一流,52年院系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主攻人文社科和理学,但法学院被合并到了华东政法,从此不复存在。上世纪90年代南大国际影响力非凡,法学也借此走上正规发展之路,81年法律系复系,91年升为法学院。90年代中期开始发力,随着经济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后,整体实力跃升,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

C、浙江大学

妥妥的工科强校逆袭记,老浙大在98年四校合并前仅有国际经济法,实力不值得一提,但新浙大98年合并的人文社科强校杭州大学法学实力不俗,加之合并后新的浙大受到了浙江全省全力扶持,浙江省一心一意想做大做强新浙大,在法学上不惜重金国内各高校抢人,从大咖学者到知名博后,浙大光华法学院师资迅速增强,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稳坐A-,宪法为国家重点学科。

D、复旦大学

和南京大学一样,复旦的法学力量52年院系调整时也并入了华东政法,后1981年,复旦大学重新设立法律学专业,1983年恢复设立法律学系;1994年,复旦大学设立了包括法律学系、国际政治系、社会学系等在内的法学院;2000年11月,单一法学学科的法学院设立,复旦大学法学院的事业发展在新世纪迈出了新征程!作为文科强校,复旦很快恢复了法学雄风,海派办学风格明显,与国外知名法学院合作较多。

E、上海交通大学

凯原法学院,名副其实的有钱又有才的“富二代”。在工科高校中,和清华一道,欲冲进法学阶层固化的五院四系阵营之中,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践行本硕连读的“三三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开办面向各行业高管精英的高端法律培训项目—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实行立足法学,但又不拘于法学的大法科教育。

F、厦门大学

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该校南洋研究、东南亚研究、台湾研究一道,厦大国际法、国际经济法较为知名,港澳法律研究、海洋法研究国内知名。

G、其它新秀还有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以上都是双一流建设的知名高校。

另外有两个非知名大学值得一提,一个是湖南的湘潭大学,另外一个是江苏的苏州大学,法学表现优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均入围B ,且各自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

3、特色法学院

A、外贸高校

此类高校一般国际法、国际经济法比较突出,法学和国际经贸结合比较紧密,法科毕业生外语相对比较好。

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坚持坚持错位竞争,突出外语特色,将外国语言文化、国内外法律制度、国际交往规则有机结合,形成了专业与外语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除涉外法律研究特色突出外,在区域法治、知识产权法研究等领域也颇具特色。

代表高校有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上海外经贸、广东外语外贸等大学。

B、财经高校

一般民商法、经济法比较突出,且知名财经大学法科实力整体强劲,比如央财、上财、西财、江西财四大财经知名高校,法学评估均为B类,中南财则由于原为法大和财大合并,更是被评为A-,其它如东北财经、浙江工商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山西财经、河南财经等高校民商经济法实力也都不错。

C、外语高校

外语类高校普遍设有法学院,且外国语大学有着典型的外语 专业的套餐式培养模式,在 的专业中,最容易取得社会认可和最容易出效果的主要是财经专业和法学专业,八大外国语学院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力较其他六院更强,其它六所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整体表现不俗。

D、海事高校

这类高校一般海洋法、海事法比较知名,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学科评估中上榜,其它海事大中有硕点的高校实力尚可。

E、民族高校

一般民族法相关学科比较突出。

除中央民族大学有博点外,其它高校均无。

F、社科院系统

中国各级社会科学院承担着社会科学研究的重任,自然在法学教育方面表现不俗,只是除了中国社科院大学招收本科生以外,其它各地的社科院一般只招收硕士以上学生来培养。

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作为国家级法学研究机构设立的法学系,在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界也占有重要一席。

G、知名师范大学法学院

国内几所知名度师范大学如今都有往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自然,法学作为显学也必须办好,其中北师大、南京师大学科评估得B ,其它如华中师大、湖南师大、首都师大、华南师大、天津师大、沈阳师大、福建师大、上海师大、杭州师大、上海师大等都在师范院校法学院中综合实力较强。

4、地方政法大学/学院

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甘肃政法、河南财经政法、上海政法,这几所地方政法院校在学科评估中均上榜。

其它地方政法院校北京警察学院、山西警察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警察学院、吉林警察学院、上海公安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公安海警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福建警察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河南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湖南警察学院、广东警官学院、广西警察学院、重庆警察学院、四川警察学院、贵州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

5、其它高校法学院

A、除了以上归类的学校外,有五所学校单独在此做说明,他们分别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前两所政治学、外交外事学非常优秀,其中外交学院被称为中国外交人才的摇篮,外交外事部门中高层干部中除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大部分出自该校;第三所在公安学类非常知名,第四所为人民警察最高学府,第五所为中高级司法警官的摇篮,是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最高学府。五所学校分别隶属于外交部、国家安全部、公安部、公安部、司法部。

B、其它高校的法学院,因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数量仅次于开设计算机和英语的高校数量,因此国内众多学校设有法学院或者法学系,诸如理工类高校、师范类高校、农林类高校、地方性综合大学或综合学院,这些高校的法学院或者法学系一般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师资大都出自于前述学校的博士或硕士,这些高校中有硕点的整体实力要好一些,没有硕点仅培养本科生的学院或系相对实力要弱很多,建议大家选择的时候谨慎一些,除非将来考研考到更好的学校,否则在这些高校的法学院或系就读,在法学本身作为热门专业,同时又是近年就业时的红牌专业的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