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不乏才女,比如可与纳兰性德比肩的女词人顾太清,比如创作了“南缘北梦”之《再生缘》的陈端生等等。

而今天的这位清代女子,不仅是位才女,也是位美女,更是位烈女。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

她有着倾城之貌,为拯救一城百姓,甘愿骑马跃下悬崖。

她诗画双绝,更留下玄妙奇文,让人拍案惊奇,久久赏玩回味。

她只活了25岁,一生美丽、短暂而壮烈。

这位兼具美貌、才华与品格的女子,就是清代才女——吴绛雪。

清代顺治年间,浙江永康古山镇的一个书香世家里,一位叫吴士骐的读书人,正在考察女儿们的才学。

吴士骐一共有3个女儿,个个冰雪聪明,自小受家学熏陶,都是能诗会画的小才女。

今天,吴士骐出了一个题目:《咏四季》。他要求女儿们,根据这个主题,对应每个季节,各写一首绝句。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2)

很快,两个姐姐就写出了咏春的七绝,已开始创作余下的三首。父亲微微颔首,表示满意。

而小女儿仍在沉思,纸上还未着一字。吴士骐正在纳闷,这时小女儿一挥而就,笑着说:“四首写好了!”

父亲和姐姐一看,纸上并没有什么绝句,而是一首“怪”诗——一共四行,每行有十个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两个姐姐一时没看懂,不知妹妹写的到底是什么。吴士骐仔细读来,不禁朗声大笑,赞道:“妙啊!这是四首回文诗!”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3)

什么是回文诗呢?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来回往复阅读,无论正读倒读都能成章句的诗。

接着,吴士骐将每一句,各吟出一首绝句来:

《咏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4)

《咏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5)

《咏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6)

《咏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7)

四首诗读完,两个姐姐拍手叫绝。女儿们个个兰心蕙质,小女儿又尤其出色,怎能不让吴士骐感到欣慰。

这个聪慧的小女儿,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吴绛雪。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8)

吴绛雪像

吴绛雪天资聪颖,9岁就颇通音律,听琵琶曲能随声唱和;

11岁她和父亲春游时,写下情景交融的七绝《题晴湖春泛图》:

画桡缥缈欲凌空,

两岸桃花映水红。

三十里湖晴一色,

春来都在晓莺中。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9)

12岁时,她就能以诗入画,书法也颇有风骨。

如今,绛雪到了豆蔻年华,更生得冰肌玉肤,娇妍美丽,人人夸她将来会是个美人。

果然几年后,吴绛雪因才貌双全名扬江浙。

在江南流传着对她的赞美,说她“姿容秀丽,清水芙蓉,绝代佳人,有国色之誉,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0)

这样国色天香的女子,本可以嫁到富贵人家,享受一生的荣华。然而,她却在16岁的芳龄,嫁给了同样喜爱诗书的徐明英。

徐明英是吴绛雪的同乡,徐家又与吴家门当户对,小夫妻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花前月下共读诗书。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这样稳稳的幸福,却因徐明英的暴毙而终结。

为了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徐明英开始外出谋求功名,却不想在路上突患急病一命呜呼。

就这样,吴绛雪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1)

渡过了心如刀绞的悲痛期,吴绛雪要开始面对现实生活。

没有了丈夫的支撑,日子更加清贫孤苦,她一人挑起生活重担,每天忙里忙外,操劳疲惫。

然而,比起眼前的这些困难,她更忧心渺茫的未来。

这些苦恼要对谁倾诉呢?她的闺中好友、自己的族妹吴素闻,已与她阔别5年。

因路途遥远,难得一见,她只能写信给素闻,希望密友能懂得自己的心声。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2)

她在信中说:

“鄙人自结缡以后,靡室焦劳,慨焉身任。菽水光阴,齑盐岁月,叹人生之局促,虑来日之大难。”

绛雪十分思念素闻,便随信附赠了一幅“奇图”,表达自己的心意和心境——这就是让世人惊叹不已的《栀子同心图》。

“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这是南北朝女诗人刘令娴的一句诗。

栀子的花瓣同心而出,而“栀子”与“执子”谐音。因此,栀子花成了情谊的象征。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3)

不过,吴绛雪的这幅《栀子同心图》,不仅表达了情谊,更藏有绝妙的玄机。

这幅图,仿照栀子花的形状,一共有6个花瓣。而花中,共有165个字。

其中84字,依花瓣的弧形排列,每枚花瓣有14字。

余下的81字,处在花心的位置,呈现一个字阵,以“雪”字为核心。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4)

吴绛雪的《栀子同心图》

原来,这165个字,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居然可以吟诵出若干首诗。

其中,核心的“雪”字,可以拆分为“雨”和“山”,再与其他字构成不同的诗句。

这些字按照一定顺序,或左旋,或右折,或往复顺逆,都能吟出不同的诗来。

清代一位学问家,曾潜心研究此图,共读出44首诗,其中包括6首五言绝句、4首七言绝句、32阙词和两首六言诗。

更妙的是,这些诗读起来,都是意境优美,清新雅致。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5)

比如,从花瓣边缘的“纱”字向左,逆时针读去,就可以得一首七言律诗:

纱窗倚望透玲珑,寂寂眠琴倚阁东。

斜篆细熏香箔綵,冷卮春泛晓帘红。

鸦飞密处重重树,燕语低时嫋嫋风。

花落半栏香浥浥,竹遮全幕翠濛濛。

茶烹静院新烟暖,药晒闲阶午日融。

衙柳啭莺娇永昼,华年驻景玩芳丛。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6)

而以“丛”向右顺时针读,又可得一首新的律诗,与前诗成为回文诗:

丛芳玩景驻年华,昼永娇莺啭柳衙。

融日午阶晒闲药,暖烟新院静烹茶。

濛濛翠幕全遮竹,浥浥香栏半落花。

风嫋嫋时低语燕,树重重处密飞鸦。

红帘晓泛春卮冷,綵箔香熏细篆斜。

东阁倚琴眠寂寂,珑玲透望倚窗纱。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7)

而花内的字阵,也有很多种读法。

比如,将正中心的“雪”字,拆分成“雨”和“山”。

中间一行,从上到下即可成为对联:

涧深鸣细雨,山晚拥归云。

而这又是一个回文联:

云归拥晚山,雨细鸣深涧。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8)

又如,再将“雪”拆分为“雨”“山”二字。

横向中间的一行,从“雨”向左读,再从“山”向右读,可以得一联:

雨声寒宿燕,山意快啼鸠

分别从两边向中间读,又能得出一联:

燕宿寒声雨,鸠啼快意山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19)

除了这些简单的读法,有人还研究出从某字起始,右旋或左旋,都能成章句。

这奇妙的栀子图,让世人叹为观止,可见吴绛雪的心思,是何等玲珑聪慧!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20)

然而,世俗都爱她倾城的容颜,却少有人注重她的才华,更没有人了解她的贞烈。

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建叛乱,派部将徐尚朝出兵浙东。

一路上,徐尚朝和手下烧杀劫掠,所到之处哀鸿遍野。

在徐尚朝即将路过永康时却停住了脚步。

原来,他早就听闻吴绛雪是个绝色佳人,又听说她年纪轻轻守寡,因而有了非分之想,想趁出兵之机得到这个美人。

于是他向永康百姓扬言:只要得到吴绛雪,他就对永康秋毫无犯。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21)

吴绛雪得知消息,泰然应允——为了自己的乡亲们,她宁愿做出牺牲。

徐尚朝大喜,率领官兵路过永康,果真没有侵犯百姓。

之后,几个侍从迎接吴绛雪,赶往徐尚朝的驻地。

当一行人马来到白窖岭时,吴绛雪谎称自己口干,支走徐的亲信去取水。

吴绛雪又对婢女说,自己想再看看家乡的风景,于是一人骑马来到悬崖边,趁人不备纵身一跃!

千古奇诗三首(绝代佳人留下奇异)(22)

就这样,吴绛雪画下优美的弧度,结束了24岁的年轻生命。

往事如烟,三百多年时光静静流逝,许多痕迹也被无情地抹去。

而永康西街的烈妇词,还有那幅奇妙的栀子图,都在告诉我们:有一位美好的女子,曾经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