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2017年悬疑剧《白夜追凶》以黑马之姿火遍全网,至今豆瓣评分稳居9.0,作为“白夜宇宙”的总策划王平与编剧指纹合作默契,正在优酷热播的《庭外》以开创性的双剧时空交叉模式律政+悬疑双线并击。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从《白夜追凶》到《重生》再到如今的《庭外》,下的是一盘大棋。近日,《庭外》的总制片人王平接受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采访,畅聊了她对IP影视化以及悬疑题材的看法。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1)

布局津港宇宙时间线

每场戏的电子钟都能对上

记者:大家都知道《庭外》是由两个篇章组成,这样的模式创新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先有了津港宇宙再有各具体的行业线故事么?

王平:从《白夜追凶》到《重生》到《庭外》都是我和指纹老师一起来开发的,我们一开始也确实是在努力打造一个悬疑性质的津港宇宙,希望这些故事里面的人物是有可以延续性的戏剧生命。无论作为创作者还是作品粉丝,对人物和故事世界都会产生情感,这份情感对创作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无论是类型还是我们去构建这样一个宇宙,我们都是在寻找同类、寻找共鸣,所以我们希望用这些关联的人物去创造好的故事,无论是罪案悬疑,还是司法律政悬疑。

在《庭外》的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怎么用创新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方式去让观众领略司法和律政世界的魅力。我们就比较开创性地用了系列剧的形式,分为盲区和落水者两个篇章,用双剧时空交叉的模式去讲述,它其实是非常符合时代特点的。我们不太想把法官和律师用脸谱化的方式简单呈现出来,在律政 悬疑的新类型下,我们尝试打造出扎实落地的律政生态,正面地宣传我们的法律体系,既是普法也是塑造英雄。

还有一点是在创作方向上,无论是平台播出模式还是大家的观影习惯,都还没有很适应短剧,那么如果我们在同一个世界观下构建相互交织的人物故事,即使是两个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互相支撑引流,现在长视频非常的艰难,各方面其实分流了很多,如果是有这样两个篇章,在故事创作上是短剧节奏,又彼此相互勾连,可以互相吸引两个篇章的观众。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2)

记者:在创作上跟指纹老师关于这个系列的合作有什么背景渊源么?《盲区》和《落水者》是一开始就是两个篇章的设计,还是在《落水者》创作过程中团队讨论出来的思路,怎样一个契机将两个单元故事穿插的呢?

王平:我们虽然一开始计划把《庭外》做成一个系列剧,但是最初只是想做一个《落水者》的短剧,后续再推出其他部分,最早其实是没有想做《盲区》的。但在创作过程中,和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一直有沟通,包括与法官、律师,也做了很多采访,在做《落水者》的过程中,有律师有法官,法官鲁南在落水者中成为乔绍廷调查案子背后的助力,成为一条副线推动案件的进展。然而一旦一个人物被创造出来,它就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力,我们都爱上了这个角色,因为他真的很睿智,是超强人设,属于我们都喜欢的硬汉。在现实中我们也确实见到很多法官真的是如此的英明。我们都爱上了鲁南法官,编剧老师灵感爆棚,也设计了很多这个角色的背景故事,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思,想把鲁南法官的故事做成一个B单元,同时又跟《落水者》也就是A单元产生联系。是发生在同一时空的不同城市,让两个单元互相交织,感觉会很有趣。

记者:《庭外》延续了《白夜追凶》和《重生》中津港市的时空设定,那么在故事线或人物上会有联系吗?剧中是否暗藏彩蛋?

王平:有很多,但这不是彩蛋,我们的创作过程就是在津港时空中构建的,津港宇宙的时间线上,落水者要先于《重生》约一两年的时间。还有联动,我跟大家梳理一下联动的人物线,比如说韩彬这个人物,大家可能记得他在《白夜追凶》中还是一个很神秘的律师,有金手指,他在《庭外》落水者中,是德志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为了帮助剧中的人物,也联系过自己的朋友,而这位朋友是《重生》中,秦驰和胡一彪的心理督导员,就是夏雨瞳。赵馨诚他在《庭外·落水者》当中是饰演海港刑侦支队的刑警,是萧闯的师弟,也是律师韩彬的好朋友,他在《重生》当中救了重伤昏迷的秦驰,后来又受胡一彪的邀请,参加抓捕宫永年的防风林大战。在《庭外·落水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连接就是薛冬,他是金馥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重生》当中也是由李宗翰饰演的金馥律师事务所主任,时间线上应该是《庭外》之后再到《重生》。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3)

记者:在整个剧集创作过程中什么阶段是最难的,是如何解难的?

王平:其实没有一步是不难的,拍摄我们用的是两套班子,但这样的一个拍摄形式,是非常艰苦的。六七月的厦门市40℃的气温很常见,长时间的暴晒状态,经常一天就晒脱皮,《盲区》组和《落水者》组涉及到的协调配合,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很多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你要协调两个组的场景转场,工作量分配问题、接戏的问题,又是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制片班子,所以会涉及到一些时间线的细节梳理,像《盲区》背景墙上有很多电子钟,《落水者》里也有,两部剧的时间是穿插着来的,那么钟的时间就要卡的很准确,演员拍摄的时候一般都是多条,那每次钟的时间也会往前走,场记都要盯紧逐条记录,反复调那个钟,这样后期剪辑才能接得上,非常不容易。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4)

律政天团合作无间

夏雨讲青岛话是即兴发挥

记者:大家看到制作班底请到两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导演,和两位导演的合作契机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考虑由两位导演分别执导拍摄?

王平:张黎导演一直是我的男神,我和他合作过战争戏,他的那些经典作品,《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可以说是电视剧市场的丰碑之作。我也跟黎叔有过其他项目的合作,他对视听语言的把控力是我非常喜欢的。《盲区》其实是黎叔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类型,此前国内也没有那么短的六集短剧,我当初拿着《盲区》的剧本想让张黎导演帮我推荐一个导演,没想到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亲自执导这样一部只有六集的类型短剧,这也是让我很佩服的一点,因为他虽然有丰富的经验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了,但他还是这样喜欢挑战自我,对新的题材类型保持有好奇和热情。

盲区偏司法悬疑还有一点罪案色彩,但是《落水者》是偏律政行业剧风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黄伟导演此前执导过《白鹿原》《追击者》《大江大河》这样很成功的作品,和黎叔是师徒关系,同时也是一位很酷的导演,他和指纹老师也非常默契,都说自己有社恐症的两人见面之后,很快就故事有了很好的沟通,黄导也特别喜欢《落水者》这个故事,觉得乔绍廷身上有他喜欢的理想主义气质,当时也非常相信他是执导这部剧非常合适的人选。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5)

记者:为什么选择夏雨、罗晋这样的组合,他们之间有哪些化学反应比较神奇?

王平:其实他们是相对独立又连接在一个世界观下互相交叉的故事,是两个剧,所以我们不太会把他们作为组合来想,主要是谁更适合鲁南法官,谁更适合乔绍廷,我们就会去找风格气质上一致的,像罗晋就比较像大冤种律师。罗晋的气质其实非常符合我心中带着理想主义气质的乔绍廷,他有自己的理念就是“相对公平”,罗晋把这种感觉演的很扎实,他一直是剧抛脸的演技,他把乔绍廷从律师精英到看守所里面的落魄、再到奋起反抗寻找真相的内核硬汉,都演绎的淋漓尽致。

夏雨他在《盲区》里是超级冷静的硬汉,他非常忙碌、浑身是胆。夏雨老师以往塑造的人物和他本人都很聪明睿智机灵,和我们心目中刻板的法官印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的鲁南法官也确实是一个很反套路的法官。鲁南法官在我们创作的时候,我们就非常的喜欢这样一个人物,因为他靠谱,他是那种在职场上你最希望遇到的伙伴,你最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人。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6)

记者:以10分为满分,您会给罗晋和夏雨在剧中的演技打多少分?

王平:9.5分,打满分怕他们骄傲,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他们演出了我心目中的鲁南和乔绍廷!他们是硬汉,也是英雄。在《落水者》正式开拍之前,我们有安排去厦门盈科律师事务所调研体验,罗晋当时就代入了律师的身份,对一位委托人产生了共情,跟对方聊了很多,甚至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在那之后,他也一直说很能感受到律师这个职业的分量,也能够理解乔律在剧中所说的,“希望委托人们在落水时,最后一刻抓在手里的不是稻草,而是法律”的真实意义。这就是一位好演员的自我修养,他会不自觉地用角色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

夏雨也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演员,他是特别重视人物在说每一句话背后的心理活动的,会反复琢磨一句词儿怎样表述会更符合鲁南当时的心境。像鲁南在电话里讲青岛话假装是乔绍廷的姐夫,那段富有幽默感的对白,有些就是夏雨的临场发挥,比如他自己说在“逗Jackie呢”,原剧本里并没有给狗起英文名,夏雨用青岛话说出Jackie这个词儿,让鲁南这个人物一下子更鲜活了。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7)

记者:《庭外》集结了罗晋、夏雨、李光洁、李宗翰等诸多魅力大叔,网友们也对他们的表现有很高的期待,您能评价一下他们在剧中的角色和表现吗?他们在角色塑造上有没有输入什么自己的想法?

王平:我觉得自己是超级幸运的总制片人,能够请到这样一群优秀的演员,我们有时候开玩笑会把他们叫成津港律政熟男天团、津港律政boy。罗晋、夏雨的表演都特别松弛。

李宗翰老师他之前在《重生》当中就演了薛冬,是整个单元剧中最让人惊喜的单元剧主演,这次我强烈要求他一定出演《落水者》里的薛冬。他演出了那个精致利己主义的劲儿,他这个活宝,剧中的笑点基本上都是他贡献的,他的人设非常丰富,大家整个看完会对薛冬有一个整体的评价,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把这些层次全都演出来了。

至于李光洁也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他很快就抓住了章政,章政这个人物并不好演,他一直担心自己找不准这个人物形象,经常和编剧进行沟通,不停探索挖掘这个人物,迅速找到了这个人物的内核,李光洁饰演的章政非常的准确。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8)

IP影视化有流量入口

“悬疑+”有更多可能性

记者:为什么会想要从律师和法官的视角切入悬疑案件?相较于这两个职业更普适的“庭内辩护”,您觉得这次聚焦在“庭外”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王平:视角切入:我们的项目定位是司法律政 悬疑,希望用一个创新的视角去实现“悬疑 ”的概念,悬疑还可以跟哪些元素叠加呢?律师、法官的工作是一个很贴合的方向,一方面国内已有的描绘这两类职业的悬疑剧并不多,容易出新,另外法官和律师们的工作也是充满了对抗、人性博弈的,很适合与悬疑放在一起。

聚焦庭外:提到律师、法官,大家都会想到法庭上的慷慨陈词、针锋相对。但在庭外,法官去调查核实案件细节,判断证据是否充分的过程也需要事无巨细;律师在庭外,会多方走访,有很多途径去帮助委托人维权,而这一部分,是很多观众比较陌生的,我们希望把这一块陌生的区域补足,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法律从业者的工作内容和面貌,立体地呈现中国的司法结构,展现司法律政世界的魅力。

记者:《庭外》的题材是目前悬疑市场比较少看到的方向,有没有想法继续将这个系列打造下去呢?

王平:会的,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和相关主管部门保持沟通与合作,去开发“庭外”这个系列更多的可能性。会立足于津港宇宙,让观众们熟悉的这些人物在已经搭建好的舞台上,继续演绎他们各自的故事。我们会尝试建立更多人物之间的勾连,形成万物互联互通的世界观拓展。在题材类型上也会继续创新,为律政悬疑中融入新元素。

白夜追凶里讲的犯罪心理学(从白夜追凶到庭外总策划王平揭秘)(9)

记者:您觉得IP系列化影视作品的打造,要取得成功和市场认可,包括该系列品牌性得到更广泛的认知,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平:我自己做过十年的文学编辑,然后转向影视IP的发掘和开发,再到影视制作,我对IP的认知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IP的核心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共鸣,在价值观基础上的广泛共鸣,这才有IP。

IP影视作品的打造想要取得成功和市场认可,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物塑造。我们也知道目前全球最有广泛影响力的IP可以说是漫威,我们喜欢那个宇宙观架构,但最重要的,是喜欢这个IP里的人物,我觉得要塑造你真正认同的、有共鸣的人物,再通过视觉转化来把它呈现出来。

其实大家之前也一直有一个广泛的认同,影视化作品的流量入口主要有三个,一个IP的流量入口:一个是类型,比如说我们的剧,有一些人天然的就是罪案类型或者悬疑类型的粉丝,大家会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第二个部分是IP本身有原著粉;第三个是演员,我们也得承认本质上还是演员要契合角色。观众要从故事当中获得很好的情感体验,有了情感认同,后续系列的IP运作,好内容才能出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