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又读.卢照邻《梅花落》随笔:

周末,又是一个艳阳天……

虽然,书屋离石老人海滨浴场近在咫尺。但不知什么原因,又鬼使神差的溜进小书屋,棒起了这本《卢照邻》的诗集……

唐代大诗人卢照邻写过很多闻名遐迩的诗词,

无意中又翻到《梅花落》。再读一遍,又有一番不一样的感觉,遂提笔记之。

一.《梅花落》原文:

梅花落

[ 唐代 ] 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二.《梅花落》白话译文: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三.《梅花落》鉴赏: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色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而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开花”,同时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四.读后感:

重读这首唐代卢照邻《梅花落》,又重新感受到别样的情怀!

梅花落

唐:.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前两句,分写梅花开放和雪未消融,属于实写;后两句,写的是幻觉,天山冬雪被想象成落下的梅花,而初开的梅花又如雪在眼前,实中有虚,表达的是闺中之人(注:女子),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征人的无限的思念之情!

让我们更加走进了作者,感受诗人当时的创作情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卢照邻,字升元,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现,今北京大兴县)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突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道归来……

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上做足了文章。首先,他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两个白色世界的完美结合,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

虽说是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是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

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而柔美的中原地区。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未“开”,“开”也指开花,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2017年夏/记于青岛/石老人畔/

难以言说的梅花落(再读梅花落随笔)(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