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曰:“…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只听得一声大吼,王朗气满胸膛,死于马下…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的这段经典骂战,虽着墨不多,但已经将诸葛亮的口才和睿智尽显无遗。很多点评者对这段情节评价极高,比如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就称赞,“武侯虽有出师之表上告嗣君,恨无讨贼之文布告天下。今观骂王朗一篇,即以此当布告之文可尔。”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的故事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1)

但是,在《三国志》中,王朗与诸葛亮并没有面对面地对峙过,而且陈寿所描述的王朗,也并非“谄谀之臣”。《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陈寿夸赞王朗“儒雅”“文博富赡”,即使身陷囹圄,仍然“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着”。裴松之的注中则称赞他“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自婚姻中表礼贽无所受。常讥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故用财以周急为先。”

王朗自幼爱书,他一生著录文章30余卷,为《周易》、《春秋》、《孝经》、《周礼》等书做过注释。遗憾的是,他所写的文集大多散落无存,仅在《三国志》、《艺文类聚》等书中保有部分片段。总而言之,无论学识还是道德,王朗其实都能被称为三国典范之一。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的故事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2)

三国杀 王朗

宽以治狱,三反肉刑

王朗是一位继承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文官,他一直主张“轻徭省刑”,即“统治者应当重视百姓疾苦,减轻徭役负担,不夺农时。官员处理案件不应草率,不可滥杀无辜。”

在做魏国大理时,王朗以“务在宽恕,罪疑从轻”著名,主张宽刑,而他的同事钟繇“俱以治狱见称”,主张恢复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废除的肉刑。

肉刑的废除距当时已有数百年之久,其内容主要有:将黥刑(刺字)改为髡钳城旦舂(让犯人剃光头发、佩戴刑具,从事劳役),将劓刑(割鼻子)、斩左趾改为笞刑,将斩右趾改为弃市(当众处死)。这种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犯人的尊严,同时也减轻了社会负担,并对魏晋之后的五刑(笞、杖、徒、流、死)打下基础。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的故事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3)

王朗、钟繇两人在恢复肉刑上观点相悖,曹操、曹丕、曹叡三个时期里,王朗与钟繇多次对峙,但均以王朗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216年,魏王曹操让御史中丞陈群阐述他父亲陈纪的主张——恢复肉刑,其理由有二:

其一,废除肉刑导致刑法“名轻而实重”,比如笞刑,听着只是打板子,但常常出现致犯人死亡的情况;

其二,罪有重、中、轻三种,刑法的种类也应与其对应。如果撤销肉刑,那么中罪就难以量刑,比如,一位罪犯伤人但未致死,判处髡钳城旦舂之刑就会显得过轻。假如恢复肉刑,犯奸淫罪的处以宫刑,犯盗窃罪的处以刖刑(断足),这样就能够震慑犯罪,减少罪恶。

当时,任职相国的钟繇非常赞同陈群的看法,认为应当全面恢复肉刑。不过他们的主张遭到王朗反对,王朗当时任魏国大理,人气很高,所以陈群的主张很快就被压了下来。加上曹操不希望内部出现矛盾,于是曹操同意了王朗的意见,没有恢复肉刑。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的故事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4)

钟繇

公元220年,曹丕继任魏王,随后称帝,这期间,魏国大理钟繇又提出恢复肉刑,曹丕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下令群臣讨论。不过又遭到大量反对,钟繇无奈作罢。

魏明帝太和年间,钟繇再次上疏要求恢复肉刑,他认为,肉刑是夏商周就有的“古法”,废除肉刑“不合古道”。由于忌惮王朗等人的反对,这次他对提议内容做了些小改动,比如:将斩右趾有选择性地恢复;黥、劓、斩左趾、宫刑等刑罚依然用笞刑或髡钳城旦舂之刑。

钟繇认为,对于那些20岁到50岁之间的重罪犯,可以给他们一个选择,执行死刑,或者执行斩右趾之刑。这样可以让数千犯人免于死刑,即使被斩右趾,他们依然能够为国家提供劳动力,对国家和民众都有一定好处。

但是,这个提议再次遭到王朗反驳,王朗认为,肉刑已废除四百余年,不应该恢复,况且当前三国分立,国家亟需统一,突然恢复肉刑,必然使得人心骚动,百姓惶恐,前来投奔的吴、蜀百姓,或许也会因此不敢踏入魏国,这对国家是不利的。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的故事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5)

王朗还补充道,如果认为将斩右趾归入死刑太过严重,可以选择减刑,判处髡钳城旦舂等刑法即可。如果觉得刑法太轻,可以将受刑年限延长,不必用恢复肉刑的方法来解决。

除了钟繇和王朗两位主辨以外,参与讨论的大臣还有一百多人,最后,大部分人还是站在了王朗这方,魏明帝曹叡虽然支持恢复肉刑,但不敢违背群臣的意见,只得又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肉刑最终也没能得到恢复。

结合现代法律观念来看,钟繇的主张其实是带有报复主义和惩戒主义要素的。这种“以牙还牙,以命偿命”的报复性观念,落后且野蛮,不符合文明发展的潮流。有着进步法律思想的王朗,认识到了这个趋势,并积极推动这种趋势的发展,是一位值得重视的思想家。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的故事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6)

三国杀 钟繇

建魏国老,恪尽职守

从《三国演义》中咱们可以知道,王朗的职位是“坐而论道”的司徒,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大权,但是他仍然恪尽职守,不顾风险,上书谏言,为维护国家稳定提出自己的意见。

除了“轻徭省刑”以外,王朗主张“割奢务俭”,即:不可用社会的财富,换得帝王穷奢极欲的生活。基于这种理念,王朗对魏文帝和魏明帝都进行过劝谏。

魏文帝曹丕在刚即位的时候,非常喜欢打猎,不愿治国,长水校尉戴陵曾劝谏他“不宜数行弋猎”,结果惹曹丕不高兴,差点被杀。驸马都尉鲍勋也曾上书,劝说曹丕“不应多行游乐之事”,结果曹丕当场撕碎奏章,并即刻出游,活脱脱一个叛逆样子。

还有一次,曹丕出猎的时候,卫士没有把篱笆扎好,把鹿给放跑了,曹丕大怒,扬言要杀了这些卫士,侍中苏则赶紧求情。最终,卫士没有被杀,苏则则被贬逐。

面对这样的暴君,王朗虽然有所顾忌,但仍然上书劝谏曹丕应“务戒慎,垂法教”,要对国家、百姓负责,为后代做出榜样。当然,曹丕听不进去这些话,碍于其国老的面子,也没有将王朗如何,只是找个借口回答道:“现在吴蜀还没灭亡,战事也还没中止,我这并不是出去享乐,只是去练练武,熟悉兵事而已。”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的故事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7)

到了魏明帝曹叡这代,魏国状态变得更加萎靡。曹叡在位15年间,大造皇宫、广征美女,极致奢华,仅在宫里演歌舞、做扫除的宫女就超过一千余人。这么搞下来,百姓农桑失时,国家仓库亏空。太子舍人张茂上疏劝谏曹叡:目前吴蜀两国仍在窥伺时机,作为一国之君,不应日渐奢靡,而应“问民所疾而除其所恶,实仓廪,缮甲兵,恪恭以临天下”。然而,曹叡和他父亲一样,对劝谏置之不理。

其实,在魏明帝上位之初,王朗也曾上疏劝谏过曹叡,他结合现状,逐条分析。首先,洛阳城已有建始殿、崇华殿等建筑,足够日常所需,不必再造新宫殿。其次,宫人不宜太多,12个即可,当下目标应当是“勤耕农”“习戎备”(即发展生产,整顿武备),而不是建宫室、收嫔妃。

农业和军工业,在当时确实是曹魏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毕竟战乱还未结束,要取得胜利,就需要有充足的粮食和装备供应。王朗的提议其实是把握得非常准确的,奈何当时曹叡听不得半点谏言,宫殿照旧造,美女依然招,并且越往后发展得越疯狂。这种极致享乐也是导致曹魏被司马氏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的故事 曹魏重臣王朗才华横溢(8)

从以上历史,咱们可以知道,王朗并不是那种一味附和皇帝的人,他能够针对当前社会问题,向皇帝提出自己的主张,虽然它们大多以巩固封建政权为出发点,但也一定程度考虑到了民众利益,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石冬煤,《论王朗》

刘思,《论王朗之死》

王新玮,《从诸葛亮骂王朗看罗贯中道德观》

杨玉金,《儒雅多才的魏国司徒王朗》

百度百科,王朗

维基百科,王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