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支教队员

历时120天

跨越2970公里

……

他们,在雪域高原上

续写了师生情缘新篇章

8月19日

广州大学第六批援藏支教队

前往西藏波密支教

12位支教队员

4位被安排在波密县中学

8位被安排到波密县完全小学

他们不仅负责多种素质课程

同时担任副班主任和负责第二课堂教学

白天上课,中午看午休

晚上带晚自习,周末带兴趣班

队员们的每一天都被安排满满当当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1)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成在坚持,难再坚持,贵在坚持

从8月到12月

在冰川、雪山、高原上

他们一直在坚守

感受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表上除去自己的专业科目,还有许许多多的科目需要上,完全没有想过需要带这么多科目。”队员何晓华说。她需要上4个科目,第一次上课便是跨专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对非自己本专业的科目,她才感受到广州大学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8月到12月,从陌生到熟悉,支教队员与班级孩子越来越亲近,彼此之间越来越默契。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2)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直是我的理想

队员杨淑真从三下乡支教到援藏支教,她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踏实,将自己所学知识倾囊相授。在她的音乐课堂上,跳动的音符让学生们笑语欢歌;在班主任工作中,她用爱去亲近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与学生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3)

我想成为照亮孩子们前行的一份光

初到雪域高原时,刘瑜芳就说过“希望我是一份光,能为藏族孩子们照亮一点前行的路”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她也一直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尽自己所能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她时常问自己:“自己能给他们留下什么?”应该是对那一个个小小心灵的启迪与触动吧!在一堂堂课、一声声“老师好”当中,她渐渐明白了教书育人的真正意义:博学为师、身正为范。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4)

要让孩子们喜欢上地理!

让孩子们喜欢上地理,是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带队老师给队员李玉坤嘱咐的一句话,也是李玉坤在这四个月来一直追求的目标。李玉坤一来到波密县中学便承担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她不断摸索,致力于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给孩子们看实事动态,了解祖国与地球,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地理课,喜欢上地理,喜欢上这个世界。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5)

这趟旅程我收获到的远远比我付出的多

收获大于付出,这是伍晓彤支教实习的最大感受。孩子们的笑容是她每天工作的最大动力,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她在这里教过语文,美术和历史。但她说:“教一科爱一科”“不会就学”,在不同的学科中找到共通点。她认为让孩子们学到学习的方法比学到知识点本身更重要。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都很喜欢她,还有称她为“偶像”和“心中最美的老师”。伍晓彤真诚的祝愿孩子们:“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衷心地希望我亲爱的孩子们能够平安、快乐、梦想成真。”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6)

我坚定要走教育工作者的道路

援藏支教实习是李金玲在教育战线上实践的平台。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教育是在平凡中为伟大的出现酿造机会。她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通过支教实习,她更加坚定了走教育工作者的道路,希望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热量,去照亮、去指引更多孩子未来的道路。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7)

美术课堂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广州大学培养我们做一个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综合性人才。”区慕容的课表上跨了四个年级,七个教学班。她表示,同时教一、三、四、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非常渴望,但缺乏美术知识的传授。几乎没有上过美术课,对她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四个月的支教实习让队员和班上的孩子越来越熟悉,相处越来越融洽。队员们和孩子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8)

我与学生亦师亦友

在波密县完全小学支教的这段日子里,除了教师的身份以外,队员张海还是学生们的好朋友。“每次只要是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上完课后,总会被所有学生拉到食堂去一起吃饭。在课上我是孩子们的老师,下课后他们都叫我为‘海哥’,‘张帅哥”。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在课下与学生成为好朋友,陪伴着学生成长。一起生活,一起娱乐。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9)

质朴和谦逊是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

董敏敏说:“我永远记得上第一节课孩子们茫然的眼神。”通过课后交流她才发现,所讲的内容过于复杂,孩子们不太能接受。因为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并不那么扎实,于是她只能从最基础的讲起,慢慢的孩子也适应了她的讲课方式。孩子的质朴和谦逊是最宝贵的财富,她想要用自己所知的知识去感染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为他们照亮前方的道路。

行走在青海格尔木纪录片 广大人在高原上坚守的第六个120天(10)

实践出真知

“感谢党和国家对偏远地区的扶持,以及给我这次机会来真正认识当地。”何建辉说。未到西藏之前,他对西藏充满想象。来到西藏后,他发现这是一个虽小,但五脏俱全、人民幸福的县城;是一所教学设备齐全,学生学习热情的学校。因为公路通了,所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了上来;因为政府大力支持,所以照顾到了市场经济照顾不到的地方;也因为自己走了过来,才发现认知来源于实践的正确性。

很感激这一次支教实习经历,支教队员们说:“这不仅是成就了我们,也让我们有机会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祖国献上一点点力量。”四个月的实习告一段落,实习生们也踏上了归程。

薪火永相传

广州大学援藏支教

这一点星星之火会一直传递下去

相信它终将会燎原

来源:广州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