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教授,现在有越多越多的学生或者家长都不重视老师,从师学习的风气大不如前。对此,您怎么看?”一位记者堵住唐代大学者韩愈追问道。

显然,韩教授对此现象也是感到痛心不已,只见他眉头紧锁,“是啊,师道不传已久矣!再这样下去,教育堪忧啊!”好在学生李蟠尊师重道,我就做一篇《师说》送给他吧,借机表达我对目前教育现状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是我读完文言文《师说》最直观的感受。韩愈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何为老师,师道不传的原因,以及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学习这三个方面。

这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其中的论述过程很值得学习。下次当你要论述某个现象的时候,可以模仿这篇的结构。

我们学习课文,懂得表面意思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学到作者的思想和思维,这才有利于多维度提升自己,同时也能把课文利用最大化。

语文高中必修一必背文言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师说怎么背)(1)

《师说》这篇课文共548字,不算很长,但有的同学就是觉得很难背!读了一遍又一遍,总是背了忘,忘了背,反反复复,死活背不下来。

其实没有这么难,我们把课文分层,找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逐层逐段去记忆,保准你的背诵会像德芙巧克力一样丝滑[可爱][可爱]

接下来请你花个五分钟来看完全文吧(值得点赞收藏转发,反复翻看)。

第一段我分为两层,何为老师&什么样的人可称之为老师。我们来逐句背一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提出观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何为老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为何需要老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什么样的人可称之为老师)//。

第一句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是干嘛用的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什么需要老师传道受业解惑?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既然老师这么重要,那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之为老师呢?不以年龄,身份来衡量,不管对方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只要对方能告诉我所不知道的东西,不论对方年岁几何,身份如何,只要能让我长见识,都可称之为老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语文高中必修一必背文言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师说怎么背)(2)

接下来是第二段,分为4层,从圣人vs众人,孩子vs家长,巫医乐师vs士大夫,对比论述了师道不传的原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老师是如此重要,可惜啊,这种从师学习的风气几乎断绝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太难了啊!→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以前的圣人,学问见识本就在普通人之上,却还注重从师学习,而现在的人呢,资质平平却耻学于师。所以圣人才愈加圣明,普通人才愈加平庸。从师Or不从师,圣人与愚人的区别大概就在于此吧→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现在的家长爱孩子,所以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但自己呢,从不想着去学点什么,以便扩充自己的知识容量。真是奇怪啊,学校的老师重在传授课本知识,而做人做事方面主要还是要靠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只知道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却不注重人格培养,这不是明智的做法→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有些人自己不学就算了,别人相互切磋学习还嘲笑人家。这样的社会学习氛围,从师学习的风气能传下来才怪!不过,嘲笑别人的士大夫,学问见识反倒比不上那些相互学习的巫医乐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语文高中必修一必背文言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师说怎么背)(3)

我们学习绝不能挑老师,像上面的士大夫一样,比自己身份低的,不问,丢面子;比自己身份高的,也不去请教,好像在献媚;同龄之间也不互相学习。

那这样子的话,都没人可以当自己的老师了。那些圣人从不会计较这些,管他是谁,能教给自己不会的东西就行→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蟠小伙子不随波逐流,跟从我学习,值得表扬,于是我做了这篇《师说》给他,希望他能传承好从师学习的风气→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好了,韩愈的这篇《师说》就背完了。其实这些千古名篇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篇,经久不衰,除了文章本身的文学性(言简意赅,论证严密,逻辑严谨等),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仍有借鉴意义。

今天的我们,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当保持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真正做到不耻下问。你觉得呢?


作者介绍:语文老师,专注分享古诗文背诵技巧,以及各类有用又有趣的小知识。更多精彩干货,可移步主页翻阅哦[送心][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