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间底”,是外公外婆、舅舅曾经记住的地方,也是我儿时的乐园那时候,外公外婆住在前厅的东厢房他们在走廊上搭盖了一间厨房,很小,只容得下一张小小的饭桌小时候每次回外婆家,都会在那里吃舅舅的子女,和我年龄相仿,经常在一起玩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儿时的家园回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儿时的家园回忆(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家园回忆

“五间底”,是外公外婆、舅舅曾经记住的地方,也是我儿时的乐园。那时候,外公外婆住在前厅的东厢房。他们在走廊上搭盖了一间厨房,很小,只容得下一张小小的饭桌。小时候每次回外婆家,都会在那里吃。舅舅的子女,和我年龄相仿,经常在一起玩闹。

“五间底”,有前后两进,中间有一露天庭院,两侧还有厢房,厢房外围各有一排廊房,二进落和廊房都是两层结构。到处都是门,特别是东廊房,住的人比较少,有很多地方是空的,是捉迷藏的好去处。每次回去,就和那么表兄弟们一起,在房间之间奔跑、追逐,比赛谁藏得更隐蔽。

大舅住在二进落的东角。东角门出去连着东廊房,在这一排长长的廊房中间,有一间房上通二楼,二楼也有一样的廊房,楼梯、栏杆、地板都是木制的。每次在上面跑,不是发出很大的响声,幽暗的房间,加上猝不及防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表兄弟,常常把我吓到。靠北边走廊的拐角处,连接着主楼,奇怪的是主楼与走廊相连的门,竟然用砖块堵着,至今不知是干什么用。到傍晚,那些表兄妹们各自回家去了。偌大的院子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只能怅然的去找外婆,期待第二天早点到来,继续今日的游戏。

小时候,大人忙着干活,就经常把我寄在外婆家。那时候,在村口戏台经常会放映露天电影或者芗剧。每次放映,戏台下都排满长长短短、各种板凳。小时候,根本不懂得看什么戏,只是看热闹。我们这群小屁孩,总在戏台下跑来跑去,也十分快乐。那天晚上,不记得是放电影还是演芗剧,我也带了板凳去看。小伙伴们不知道干嘛去了,看不了一会儿就困了,然后就径直回外婆家睡了。第二天才发现,板凳忘了带回来,丢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急促不安。外婆去戏台找了又找,终究是没找回来。我本以为,免不了一顿责骂,外婆倒没有说什么。这是我记忆中最尴尬的一件事。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除了这件事,还有就是外婆在晒谷场对妈妈说的话。她看着晒谷的妈妈,语重心长的说“一粒谷也要晒干”。小时候听到耳里,不以为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渐渐的感受到这句话的深意。

外婆对后辈的呵护与期望,就这样,在日常生活点滴中感染着。

后来上初中经常住校,就不常来看外婆了。参加工作后,看望的次数更少了。住在五间底的人,也渐渐的搬走了,“五间底”不复昔日的喧闹。只有几位老人依然守护着偌大的五间底。外婆依然健朗,90多岁了,还能自己从门口的水井里提水,然,人终有尽时……而五间底也渐渐的破败了。

如今,在几个表兄弟的张罗下,老房子重修了一番,拆掉那些破旧的门窗,拆掉那些乱搭建的部分,包括外婆那间小小的厨房,老房子墙粉饰了,壁画翻新了,屏风、门栏做复古翻修,别有一番气派。只是少了些儿时的痕迹。所幸那口水井还在。睹物思人,难掩唏嘘。

杨振辉

写于2021年底重修公嫲墓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