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2019年9月6日至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来华,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默克尔第十一次访华(为中德合作寻找)(1)

为中德合作寻找“新的增长极”

中德两国领导人早已是老熟人。默克尔就任14年来,共到访中国12次,足迹遍布从深圳到沈阳的大江南北。此次访问除北京外,默克尔还将前往武汉“打卡”,在九省通衢之地领略中国高速发展与中德合作的结晶。自去年以来,主席、李克强总理与默克尔在双边、多边乃至第三方场地多次会晤、密切往来,展示了双方领导人之间的相互好感与信赖。

旧识促新知,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会面非但没有产生“审美疲劳”,反而更推动中德关系常往常新,动力十足。从对华机制的不断丰富到合作方式的日益创新,“新”成为中德合作的关键词。

2014年双方共同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的主题便是“共塑创新”,这份文件也成为指导两国关系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去年5月份默克尔访华时,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就瞄准“再上新台阶”,而此次访问,则如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所言,将为中德合作寻找“新的增长极”。

大国关系中难得一见的对话机制网络是中德关系的出新之处,亦是亮点所在。在由两国总理直接坐镇的中德政府磋商机制的引领下,两国搭建起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中德高级别财经对话、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以及中德高级别安全对话等为主要支柱,由近80对合作机制组成的丰富对话机制。

默克尔第十一次访华(为中德合作寻找)(2)

为中德合作寻找“新的增长极”

此次访问中,默克尔将参加的中德经济咨询委员会会议和中德对话论坛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与另一国建立如此全面的对话机制对于中德两国而言,即使不是唯一,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外交、安全藩篱渐被打破、界限日趋模糊,对政府决策能力、部门之间协调能力提出新要求,“全政府”手段成为新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德两国完整的对话机制网络除了有助于加强双方黏性,更能够助力中德打破部门鸿沟,实现双边议题的完整沟通与解决。

中德关系还“新”在不断升级、创新合作领域与项目。除却早已为人所熟知的双方的贸易伙伴关系,中德关系的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提质增效。一方面,在既有的合作领域中德利益进一步捆绑。德国企业首先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获益。德国安联公司的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宝马公司在华晨宝马中的股份从50%提升至75%,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掌控合资企业控股权的外资车企。

默克尔第十一次访华(为中德合作寻找)(3)

为中德合作寻找“新的增长极”

另一方面,两国企业也更积极地开拓新的合作方式与领域。去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龙头宁德时代即决定在德国投资建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一改中国企业以并购居多、绿地投资偏少的海外投资习惯。而就在昨天,德国博世集团也和宁德时代共同宣布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当前气候政策日益进军“高政治”领域、环保交通技术成为各个政府关注重点的大背景下,中德两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合作恰逢其时。除电动汽车外,正如吴恳大使在对默克尔此访的前瞻中所划定的重点,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和创新技术领域将成为中德合作的“新”关注。德国在传统工业的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在信息技术ICT领域锐意进取,若双方能够结合好各自优势,将为中德合作开拓出新天地。

当然,“新”不等同于“好”。在中德关系不断推陈出新之时,当前国际关系的“新”环境却不时为中德关系添乱。中德双方亦有一小部分声音被美国带跑偏。因此,把握好中德关系的合作本质,保持好双方的战略定力对于中德关系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双方需突出中德关系合作中的求“新”作风,克服新环境的不良影响,并抓住新环境下美方在全球治理议题的后撤为中德双方开辟的新合作空间,推动中德关系不断前行。

在默克尔上一次访华时,对默克尔提出了中德关系的四点定位:“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这四点不仅仅是对中德关系的期待,对于两国从事双边相关工作的人员而言,也是值得细细回味的总体要求。(责任编辑:唐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