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诵诗、放灯夜莫愁捧出“月圆莫愁”文化大餐,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拜月诗歌?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拜月诗歌(南京夜莫愁捧出)

拜月诗歌

拜月、诵诗、放灯

夜莫愁捧出“月圆莫愁”文化大餐

南报网讯(通讯员 刘晓静 记者 邓露洁)悠长的古琴声自光华亭传出,萦绕在假山屋梁;在中外诗歌朗诵的配乐中,一盏盏荷花灯被推入湖中,荡入藕花深处……12日晚上,由建邺区委宣传部主办的“月圆莫愁”中秋晚会在莫愁湖公园举行,以民乐、快闪、戏曲等多种形式,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中秋主题的文化盛宴。

据介绍,此次中秋晚会从下午4点持续到晚上8点30分,活动分为8场,分别在莫愁湖公园各个场地举行。下午4点至4点30分,古琴演奏在光华亭内举行,在二水亭内,宋代茶点表演同期举行。下午5点30分至6点,在水苑戏台上,经典的越剧片段在此上演。

在抱月楼主舞台,拜月仪式如期举行。三声低沉的鼓声后,着古服、设香案、奏古琴、敬香茶,兴致勃勃的中外游客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共同拜月,美轮美奂的场景、委婉清新的祝文,让人俨然穿越千年、回到古代。“拜月始于周代,分为主祭、从祭、焚祝等多个环节,多由家中年长者带领进行,祈祷家和平安。”南京君荷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姜丹君说。

国风音乐舞蹈快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外大学生、诗人中秋诗歌朗诵也在随后上演。来自东南大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原创诗歌《月光下的中国》,年轻学子以诗为名,呈现了对国、对家、对建邺、对莫愁的一往情深。随后,来自三个国家的留学生用中文结合英语、俄语、波兰语带来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四种语言糅合着典雅的乐曲,作为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现场的青年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创新演绎与灵感对撞,让在场市民游客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活动还增加了不少互动元素。在湖畔龙舟竞渡码头,一盏盏荷花灯被点亮后放入湖中,在碧波中缓缓荡漾。忽闻前面传来阵阵悠扬的越剧声,一艘两头尖翘的古船正摇摇晃晃地从隐蔽处款款驶来,船舶覆盖半圆形的船篷,上涂桐油黑漆,乐器、民乐、越剧一道登上船头,细声糯软的戏剧声格外突出。

莫愁不相识,人间最相知。据莫愁湖公园管理处主任杨志军透露,这批古船是此番为配合持续打造莫愁文化专程配置的,希望在充分利用莫愁湖资源的前提下,常态化策划推出系列具有莫愁特色、建邺元素的旅游文化产品。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邀市民和游客共品中秋之乐的同时,持续打造莫愁文化品牌”。建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建邺区始终深挖市民精神需求,致力以持久的“文化大餐”丰富市民生活,传承中华民族经典文化。自莫愁湖公园整装归来后,绵延千年的莫愁文化正以品牌的力量扎根市民心中,同时也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客厅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