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大学迟早要还的

因为“失联”超过两周,两名博士研究生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退了!

这可是清华大学,全国数一数二的名校,惊不惊讶?意不意外?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此消息一经曝出,网上一片哀嚎痛惜之声,甚至还有网友调侃道,“要替补不?”

除了清华大学,近年来,不断有高校公开对研究生、本科生作出退学处理的新闻曝出。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1)

被清退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多的是缺勤和学业水平不达标。

细细品来,不难发现,这些处理说明高校对学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要想顺利毕业也越来越难。

曾几何时,“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被狠狠地贴在中国教育上,甩也甩不掉。

“没有毕不了业的大学生”的惯性思维,让很多大学生过分地“放飞”自我,只想“混日子”“混学位”了此大学生活。

在本该奋斗的年纪,却选择安逸!“严进严出”时代下,他们的结局不难想象……记者潘愈

无奈的劝退公告

这两天,因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名博士研究生被退学事件,大学的舆论场里波澜四起、热闹非凡。

事情是这样的:上个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上接连挂出了《关于拟予马某某退学处理意见》和《关于拟予许某某退学处理意见》两个公告。

公告中称,马某某,男,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博士研究生,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拟予以马某某同学退学处理。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2)

公告还特别指出,“清华大学拟对您作出予以退学处理,由于难于联系到您,无法直接送达本通知,特予公告送达。”

而许某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13级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指出,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得批准,逾期两周未注册的,将予以退学处理。此外,同样系“无法直接送达本通知”,特予公告送达。

从字面的意思上看,这两名博士研究生都是因为未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失联”超过两周,已经严重违反清华大学的校纪校规,再加上校方一直见不到其本人,无奈之下只能以公告的形式传达劝退的通知。

公告还补充说,如果这两人对此处理意见有异议,可以在拟处理意见书送达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院系提交书面申辩或者进行口头陈述和申辩。

如今距离公告的发布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笔者真的很担心,不知道这两人有没有看到自己被退学的通知,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为自己的无故缺勤行为进行辩解。可不管事情已发展到了何种地步,这个处理结果或许除了当事人之外已是众人皆知。

频现的退学处理

听到这样的消息后,网友们瞬间炸锅,“这可是清华大学啊!全国数一数二的名校资格,就这么没了!”“就因为缺勤被开了,怪谁啊?”“嗨,同学,你到底忙啥去了?有啥比名校的学位还重要的?”朋友圈里一片痛惜之声。

其实,近几年来,公开对学生作出退学处理的高校屡见不鲜。

比如,深圳大学研究生院2017年3月以来已对317名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其中未注册218人、学习年限超期89人、成绩不合格10人。

去年6月,复旦大学对部分研究生逾期尚未到校注册予以退学处理,第一批就有59人名单被公示。

今年3月,广州大学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同月,合肥工业大学拟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

西南交通大学对于“超出最长学习年限且未提出结业申请”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拟按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退学处理。

6月13日,河北邯郸学院发布公告称,经校长办公会会议研究,决定对张贺等23名学生予以退学,他们超出了最长修业年限,且未达到结业条件;韩兵建等30名学生因休学年限超出学校规定的最长时间,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复学申请而被退学;郎永雪等22名学生退学原因,是因在未经学校批准的情况下,连续两周以上时间没有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劝退81人,中科大每年劝退学生超百人,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学都是高劝退率。

看到这些数字,大家不禁想问,这些大学生们是怎么了?寒窗苦读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兑换这样的结果?将来他们怎么找工作,如何在这个社会立足……可是,任凭你是如何的惋惜,也挡不住这样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3)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4)

迷失的“游戏人生”

话再说回来,那些被退学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很多是因为无故缺勤、学业不达标、逾期未到校注册等原因,而这些原因说到底并非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一些实例告诉我们,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犹如崩坏的弹簧,无法有效地自我管理,有些甚至终日沉迷游戏,最终学业荒废,后悔莫及。而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前车之鉴就是一记警钟。

6月24日,据媒体报道,湖北钟祥市官方人士证实,今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常书杰,高考语文132分、数学149分,英语144分,理综287分,总分712分。而在2015年,他曾以690分的成绩获得钟祥市理科第一名,以位居荆门市第2名、湖北省第8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知情人士透露说,或是因为常书杰喜欢打游戏放松学习多门功课不及格,大三时被北大劝退。此后他回到钟祥一中复读,再次参加高考。

此外,多家媒体报道称,在《北京大学2015年新生奖学金评审结果公示名单》中有常书杰的名字。公示中还称,“湖北常书杰获高通奖”。而在201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公示中,常书杰的名字再次出现,显示其为钟祥一中学生。

还有甘肃今年的理科第二名王志豪,他此次总分是684分。但是这也不是王志豪第一次参加高考。此前,2015年,他就以632分、省内排170多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

但是在之后的大学生活里,他彻底“放飞”了自我,整日沉迷游戏,最终挂科太多,两年半之后,只得无奈退学。调整心态,复读一年后他再战高考,并再次取得了高分。

此外,还有四川高考“钉子户”张非,他在考上复旦大学后,嫌不好退学复读考上北京大学,又因玩游戏挂科被退学,再复读上了清华大学,还是没吸取教训又被退学,第四次又考上清华大学……可是现在他到底身在何处,却无人知晓。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5)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6)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7)

对于这些“学霸”,你能说他们没有能力吗?但是为何他们会在管理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里“掉链子”呢?他们在高中里能“生龙活虎”地斗志昂扬,为何进入大学以后就会不思进取,自甘堕落呢?是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还是因为自我思想上的完全懈怠?

退学后再次高分高中,不得不说,终日沉迷游戏的他们,把自己活成了“游戏人生”。

难混的“快乐大学”

其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大学“严进宽出”往往就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曾经有人不避讳地直说,“中学里寒窗苦读、拼尽全力,就为了能有个快乐、轻松的大学。”也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盛行,才让“没有毕不了业的大学生”成为无需明说的共识。

但是这种“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状态又能持续到几时?现实的教训又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这种“好日子”终究是有头的!

就拿深圳大学来说,这些年来该校之所以会连续对不合格研究生“痛下杀手”就是为了让世人尽快觉醒。

对此,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在接受当地媒体报道中就坦言,该校研究生院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提示—预警—淘汰”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分流淘汰机制,“严进严出”已经成为常态。

此外,今年一次性清退75名学生的河北邯郸学院也让学生们有种“不寒而栗”的挫败感,笔者从该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查到,该校本科生最长的修业年限为6年,专科生为5年。学生休学以1学期为期,累计不得超过2年(因创业而休学的学生累计休学不超过3年,其最长学习年限相应延长1年)。除另有规定外,学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时间)内完成学业。

此外,邯郸学院的学生要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一切教学活动,上课、考试、实习、毕业设计、劳动、军训等教学活动都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必须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对于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学生,校方可予以退学处理。

该院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学校会隔一段时间清退一批学生,这些都是没有达到学业要求而被动退学的学生。被清退的学生中,有一些是因为长时间没有上课,缺课严重,或因各种原因休学时间太长,或因多次成绩不合格留级,导致修业时间过长。

还有把成绩单直接寄给家长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我们学校这个做法名为‘警告’,实际是对学生的关注。”该校相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由于学生升入大学后,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度没有中学时那么高,而有些学生的自我约束又不强,对学业不用心,导致屡屡挂科,最终影响毕业。

为此,松田学院推出了“学生学业警告”制度,并制定出台了学生学业警告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学生每学期需要修读24学分左右的课程,凡是一学期不及格课程学分数达到7学分以上,给予口头学业警告。学院各系部将采取面谈或与学生家长联系等形式教育督导学生加强学习投入,改进学习方法。凡是一学期不及格课程学分达到12学分以上,各系部将给予书面学业警告,通知学生本人,并寄发《学业警告通知书》给学生家长。凡一学年经补考仍不及格,不及格课程学分达到16学分或累计达到24学分者,若符合延长学制条件,学生可申请延长学制,学院审核通过后可继续完成学业,否则予以劝退。

据介绍,学业警告制度实施以后,该学院学位率有一定提升,但最能体现效果的是“清考率”大幅下降。

不得不说,这些高校正试着先从自身努力,努力给大学生们补上这堂“严进严出”的责任之课。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8)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9)

稀罕的“严进严出”

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大学教育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层面更是每年都在扩招,因此,高校教育质量日益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作为教育行业生态的一个缩影,深刻影响了不少人的价值观。工人日报评论文章就坦言,一些中学教师会在课堂上用“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来对学生进行激励与鞭策,大多数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后便采取了“放养”态度。

人民日报也曾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扭转“混日子混毕业”的病象,严把出口关是必要之举。多一些退出、转学、淘汰等机制,才能守住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宽进严出”的机制几乎是标配。与之相较,我国则更多表现为“严进宽出”,一个“宽”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放纵的惰性。

所以,要转变“严进宽出”现有模式,除了各种学校层面努力之外,官方层面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文件来进行明文规范。

今年2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通知》中具体要求,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加强自律,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

培养单位要突出学术诚信审核把关,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举一反三,防范在前,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依法依规从快从严查处。对当事人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和学术惩戒。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办。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以公开促进学术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其实,早在去年6月中旬,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曾明确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高校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对此,同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再次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所以说,这些官方的明文规定,就让各大高校的“严进严出”有了底气,有了“靠山”。

如何在学校打篮球成名(混大学迟早要还的)(10)

适时的自我觉醒

再重新看看“考霸”常书杰、王志豪、张非的例子,正如有评论文章指出的那样,这些有能力考入名校的学生,为何都在入名校后迷失?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其中,既有“一切为了高考”的唯分数论,也有高考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打游戏也许只是一个表象,教育界需要反思这些问题,并拿出办法来应对才行。

此外,还有评论员表示,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人生的游戏场所。以不负责任的态度来“玩游戏”实则是一种“游戏人生”。希望每个大学生都要好好掂量掂量其中的分量,别让“游戏”毁了自己。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几年前斯坦福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罗思高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具备的部分批判思维技巧是全世界同龄人中最强的。但是在两年之后,他们却失去了这个优势。

对此罗思高坦言,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人都能毕业”的“快乐大学”,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而在美国常青藤名校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一个危机四伏的雨林,你要准备好应对禽兽般的教授、野兽般的同学,以及巨兽般的压力。”所以要从这些学校顺利毕业很多时候真的是难如登天。这或许对咱们国内大学来说是一个警示作用。

对此,有评论文章指出,无论大学还是中学,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好”都应是学生的首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来自于自律,也来自于他律——严格的管理无疑就是帮助学生增强自律意识、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去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3%的受访者直言周围持“吃喝玩乐过4年”想法的大学生多,82.5%的受访者支持给本科教育“增负”。可以说,终结“快乐大学”,已经是社会共识。

工人日报评论文章也指出,教育不仅是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授,也是文化认同的塑造、价值追求的引导。那些得过且过、投机取巧、“混着毕业”的大学生,早晚要接受市场的大浪淘沙。所以,与其让“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上演,还不如进行清醒的自我调适,改变大学期间的心态与姿态。

,